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结合蛋白(IGFBP)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了解糖尿病病人空腹血清IGF-1、IGF-2和IGFBP-1、IGFBP-3水平及格列吡嗪治疗2周后的改变情况。其中糖尿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90例,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糖尿病组治疗前IGF-1水平降低(234.41±141.78vs181.76±104.48ng/mlP<0.05),IGFBP-1水平升高(47.65±31.78vs68.82±43.18ng/ml,P<0.01),IGF-2和IGFBP-3改变不明显。格列吡嗪治疗后IGF-I升高(181.8±104.5vs209.0±88.2ng/ml,P<0.05);IGFBP-1则明显下降(68.82±43.18vs43.72±34.35ng/ml,p=0.001);IGF-II,IGFBP-3无明显变化。结论格列吡嗪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所导致的血清IGF-I和IGFBP-1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按 ADA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77例 ,男 45例 ,女 3 2例 ,年龄 60~ 72岁 ,病程 4~ 15年。其中并发冠心病 15例 ,脑梗死 11例 ,周围神经病变 18例 ,视网膜病变 9例 ,白内障 4例。患者均无急性并发症 ,观察期间均未用其他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只给予饮食治疗及口服二甲双胍和 /或拜糖平治疗。观察期间用药量不变。本组按照体重指数 (BMI)分为两组 :BMI<2 5者为 A组 ,BMI≥ 2 5者为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控释格列吡嗪联合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方法:将磺脲类继发失效(SFS)35例病例随机分为二组,分别接受小剂量胰岛素加瑞易宁和单纯胰岛素治疗,比较二组及磺脲类(SU)治疗有效组各生化指标。结果:①空腹时SFS组血糖显著大于SU组,但两组胰岛素和C肽无显著性差异。②餐后SFS组血糖显著升高,而胰岛素、C肽显著低于SU组。③治疗3个月后SFS组两种治疗方案均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但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但单纯胰岛素治疗可加剧高胰岛素症。结论:控释格列吡嗪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格列吡嗪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采用了胃肠治疗系统(GITS)控释剂型。Foster RH,Plosker GL等人的Pharmacoeconomics.2000 Sep;18(3):289—306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该制剂在2型糖尿病应用的药物经济学的一些研究。与速释剂型相比,格列吡嗪胃肠治疗系统提供了更稳定的血药浓度,每日单次给药可改善患者顺应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血糖控制方面至少和速释片同样有效,在控制空腹血糖方面更有效。优于其他降糖药的治疗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初期研究(n=40)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释格列吡嗪联合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方法将磺脲类继发失效(SFS)35例病例随机分为二组,分别接受小剂量胰岛素加瑞易宁和单纯胰岛素治疗,比较二组及磺脲类(SU)治疗有效组各生化指标.结果①空腹时SFS组血糖显著大于SU组,但两组胰岛素和C肽无显著性差异.②餐后SFS组血糖显著升高,而胰岛素、C肽显著低于SU组.③治疗3个月后SFS组两种治疗方案均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但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但单纯胰岛素治疗可加剧高胰岛素症.结论控释格列吡嗪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自50年代问世以来,被证明是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有效,且较为安全的药物。磺脲类主要的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多年来沿用的给药方法为餐前约30分钟服用,日服2~3次。为了改进此类药物的给药方式,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近年开展了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控释制剂的研究。首先研制成功用于临床的为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中疗效较高、副作用较少的品种。此药控释片日服1次,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本文报道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方法选取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新确诊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测定体重指数、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FBG,P2hBG)、胰岛素(Ins)和C肽值、HbA1c、IGF-Ⅰ,予常规胰岛素(RI)8U、6U、6U,三餐前皮下注射,2天后,重复上述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以4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对照组、RI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IGF-Ⅰ的值分别为(349.0±49.5)μg/L、(231.8±64.4)μg/L和(294.2±46.2)μg/L.IGF-Ⅰ治疗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GF-Ⅰ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FBG、P2hBG、HbA1c、餐后2hIns和C肽及IR较高(P<0.01),RI治疗后2天,血糖下降但未达到正常,IR、空腹Ins及餐后2hIns和C肽仍显著升高(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Ⅰ的水平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糖有关,RI治疗可恢复IGF-Ⅰ的水平,但同时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者,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 0例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另一组36例应用格列本脲。根据达到目标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单药未能达标者加用阿卡波糖,治疗期12周。每位患者均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显像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右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格列本脲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3. 70±0 . 5 7)mm对(3 .72±0 . 5 9)mm ,(5 . 4 6±0 .82 ) %对(5 .70±0 .84 ) % ,(2 0 . 5±5 . 0 ) %对(2 0 . 1±5 . 1) % ,P >0 .0 5 ]。格列吡嗪控释片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异[(3 .72±0 . 6 2 )mm对(3 .73±0 . 6 3)mm ,(19. 8±5. 5 ) %对(19. 9±5 . 8) % ,P >0 . 0 5 ];但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治疗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 6 7±0 .79) %对(9. 4 6±3 .81) % ,P <0 . 0 1]。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可能改善2型糖尿病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每日1次服用控释格列吡嗪(商品名瑞易宁)是否与一日2-3次服用格列齐特(达美康)具有相同的降血糖效果。方法 从4个临床中心征集符合WHO(1985年)诊断标准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共151例,分至控释格列吡嗪组(78例)或格列齐特组(73例)进行治疗和比较。结果 经过1周清洗期,6周剂量调整期,6周剂量维持期后的结果显示:与基线期相比较,控释格列吡嗪组与拉列齐特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空腹血糖水平(FPG)及全天血糖谱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控释格列吡嗪组HbA1c下降0.55%,FPG下降2.05mmol/L(P均<0.001);格列齐特组HbA1c下降0.47%,FPG下降2.13mmol/L(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未见实验室检查证实的低血糖(≤2.78mmol/L),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对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一次服用控释格列吡嗪即可有效控制全天血糖水平,与每日多次服药的格列齐特疗效相同,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进而对恶性肿瘤的发生起一定作用[1].IGF-1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IGF-1和IGF-2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中调节肿瘤形成的最重要的分子[2].我们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癌患者血和结肠癌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探讨IGF-1在2型糖尿病并发结肠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晓燕 《内科》2007,2(5):779-780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与格列吡嗪组。格列美脲组20例,格列吡嗪组22例,观察时间12周。治疗前后监测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2hPINS和BMI升高低于格列吡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格列吡嗪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降糖效果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2型糖尿病DNP患者(其中胰岛素治疗组44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23例)和53例2型糖尿病无神经病变(NDNP)患者的血浆IGF-1、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DNP组血浆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DNP组血浆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DNP组中胰岛素治疗组血浆IGF-1水平低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与DNP的发生有关,胰岛素可提高血浆IGP-1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研究。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符合胰岛素抵抗临床诊断指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如下指标: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OGTF、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用二甲双胍前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为-4.91、-4.62;用格列吡嗪前后分别为-4.87和-4.61;组间和组间用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二甲双胍可使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改善,而格列吡嗪无此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均可使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而以二甲双胍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5):236-241
背景在单纯原发性肝癌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研究结果报告称有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水平下降,但是也有报道称其升高的情况,观察原发性肝癌和2型糖尿病是否有相互促进作用,进而评估血清IGF-1对该类患者的预后影响,以期根据血清中IGF-1水平早期发现肝癌提供理论依据,为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力支持,这对肝癌患者的有效防治及尽可能的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社会意义.目的探究IGF-1在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医学院、昌吉州医院糖尿病患者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及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入院或门诊检测患者IGF-1、甲胎蛋白(a-feto-protein, AFP)和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水平.结果 3组患者IGF-1、AFP、CA1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糖尿病患者组、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IGF-1高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组;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原发性肝癌组的AFP和CA199高于糖尿病组.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IGF-1、AFP和CA199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IGF-1、AFP和CA199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IGF-1较原发性肝癌组升高,或可用于指导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肿瘤的早期筛查.但是具体的检测数值指标尚不明确,拟在后续研究中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波  韩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0):881-88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GF 1和IGF 2 )与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T2DM组 (单纯T2DM组 ,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 )进行IGF 1和IGF 2的测定 ;应用美国双能NORLANDXR 36双能BMD仪测定BMD ,同时测定胰岛素 (Ins) ,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 ,空腹血糖 (FPG)。结果 三组病例血清IGF 1分别为 (1 83 78± 42 46)ng/ml,(1 39.2 5± 2 6 .64)ng/ml,(1 0 0 .84± 2 5 .62 )ng/ml,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 ;IGF 2分别为 (0 .56± 0 .1 4 )ng/ml,(0 .2 4± 0 .1 2 )ng/ml,(0 .2 2± 0 .1 3)ng/ml,T2DM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 (P <0 .0 1 ) ;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2DM组的IGF 1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P <0 .0 1 ) ,IGF 2与骨密度无相关性 (P >0 .0 5)。结论 IGF 1和IGF 2的降低是T2DM的发病机制之一 ,IGF 1的降低可能是T2DM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T2DM患者100例,双盲法平分为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加用格列P嗪.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HOMA-1R降低,两组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吡...  相似文献   

17.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对30例2型糖尿患者予吡格列酮30mg/d口服,12周后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PC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用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提示吡格列酮可降低FPG、PC2hPG、GHbA1c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肝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改变.2000年5月-2005年12月.我们对18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IGF-1含量进行检测,以了解其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2型糖尿病DNP患者(其中胰岛素治疗组44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23例)和53例2型糖尿病无神经病变(NDNP)患者的血浆IGF-1、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DNP组血浆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DNP组血浆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DNP组中胰岛素治疗组血浆IGF-1水平低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与DNP的发生有关,胰岛素可提高血浆IGP-1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2例左室肥厚合并高血压、40例老年2型糖尿病、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及高血压及37例老年对照组的IGF-1、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IGF-1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左室肥厚合并高血压组IGF-1是明显升高(P0.05)。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及高血压组IGF-1的水平与老年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肥厚合并高血压组的IGF-1浓度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r=0.615)、左室后壁厚度(r=0.737)、室间隔厚度(r=0.347)及左室重量指数(r=0.693)密切相关,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及高血压组的IGF-1浓度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r=0.459)、左室后壁厚度(r=0.357)及左室重量指数(r=0.675)密切相关。结论 IGF-1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左室肥厚、高血压时心脏及血糖的病理变化,老年人高水平的IGF-1会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同时是临床治疗及预防的一项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