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来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风疫苗的儿童467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9月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后来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风疫苗的儿童489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儿童接种及时率、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及时率优于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接种及时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晓情况、应对方式及预防接种满意度,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率,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4年8~11月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被调查家庭外地家庭多于本地家庭;99.46%的家长赞成预防接种;92.93%的家长能够按时给儿童接种疫苗,85.87%的家长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78例不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家长中,有92.19%的家长认为医生应定期进行回访;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家长中,户籍类别在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上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态度、接种流程、接种宣教、等候时间。结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相对不足,且对预防接种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在接种过程中应加大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改进预防接种流程,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产生的异常反应,总结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将70例预防接种疫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接受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1.43%,少于对照组的45.71%。[结论]加强对小儿预防接种后产生异常反应的观察及监测,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范芳  徐瑞卿  张华芳 《全科护理》2012,10(9):815-816
为有效防止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我们从2005年1月开始,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逐步采取了一系列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接种0岁~6岁儿童53 72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者115例,男58例,女57例,统计逐年的不良反应情况,2005年发生不良反应3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按照浙江省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方案,对全市免疫接种的人群进行监测。结果全市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5/10万人次,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320.03/10万、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184.34/10万、白破联合疫苗(DT)178.32/10万、23价肺炎球菌疫苗(PneV23)170.88/10万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C)72.36/10万。结论应设置专人负责预检,提高接种技术,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重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结合我县疫情特点,我们成功组织了多起群体性预防接种,获得了较高的接种率,保障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操作规范,及时处理预防接种反应,很好地防范、处理了预防接种反应。  相似文献   

7.
武警部队自从在新丘入伍后实行预防接种以来,在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如晕厥、过敏等。通过近几年的预防接种工作(几千例的预防接种),如何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应着重把握好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一般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分为两种。一种为规定的预防接种: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对出境者前往某些烈性传染病的疫区或流行区要求的预防接种并持有有效的国际预防接种证书。这类预防接种有黄热和霍乱;另一种为推荐性的预防接种:是检疫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每周公布的疫情和出境者前往国家的疾病流行情况,推荐出境者接种相应的疫苗,保护出境者不受病原体的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9.
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安全注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全注射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我们重视了预防接种中的安全注射问题,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接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程卫民  赵伟 《疾病监测》1999,14(10):385-388
近年来,由于形势变化和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区的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传统的乡村医生实施预防接种发展为多种形式的预防接种。为了切实搞好计划免疫,正确引导预防接种工作,近期我们开展了此项专题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1-县、市卫生防疫站询问调查:全区190个乡、镇目前开展预防接种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有86个乡、镇实施了卫生院门诊预防接种,覆盖人口485837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8.71%;27个乡、镇由卫生院防疫组巡回到各行政村接种,覆盖人口1263455人,占总人口的12.67%;还有7…  相似文献   

11.
俞梅华 《疾病监测》2016,31(5):437-439
分析湖州市2010-2015年发生的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的发生特征,1例为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例为偶合症,其死因与预防接种无关。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常见的类型,做好新建卡儿童的信息采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及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应对能力是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提高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将原来由产房助产士预防接种改为由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预防接种,并对接种流程进行优化。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由产房护士接种的6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由病房护士接种的的600名新生儿为观察组,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健康教育覆盖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接种满意度及安全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优化接种流程后,对家长健康教育覆盖率、疫苗接种及时率及接种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改进后,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未发生任何差错。结论优化接种流程后,可使新生儿预防接种的过程更加规范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由于不同生物的制品(剂)的质量及被接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往往发生异常反应。现介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防接种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我科从2003年3月-2005年10月对来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118例儿童进行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使每个儿童的预防接种率达到国家及省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曹红梅  黄新坤 《全科护理》2011,(15):1354-135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群体性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方法]对24 550名接种对象进行群体预防接种前、接种中及接种后的护理干预。[结果]群体接种共计16次,接种率90%,接种反应发生率0.01%,无一例群体性心因反应的发生。[结论]对群体性预防接种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接种安全,减少了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映旭  曾茹英 《护理研究》2010,24(8):2021-202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婴儿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另每月由专人负责护理指导和追踪,包括接种前电话沟通和预约、接种时面对面指导并发放预防接种知识指导月卡,接种后电话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婴儿预防接种情况及其家长相关知识合格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家长向他人传播预防接种知识的意愿等进行测评。[结果]两组婴儿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免疫的接种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婴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满意度及自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家长(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预防接种的成效,有助于扩大整个人群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泗水县预防接种服务现状.为更好地提供安全有效的计划免疫服务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底,对泗水县全部15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调查.按照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和《预防接种操作规程》进行评价。结果15处预防接种门诊中.示范门诊5处.规范门诊5处,合格门诊2处:调查接种人员65名.每处平均4.33人,均持证上岗。15处均实施安全注射、定点集中接种;每日接种的2处.每旬接种3处,每月接种12处。结论泗水县15处预防接种门诊,均达到不同类型接种门诊标准,能满足接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预防接种工作中,由于不同生物的制品(剂)的质量及被接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在被进行预防接种时往往发生异常反应。现介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2009年至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分析广益街道2009年至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街道8年来共登记85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有72例,占84.70%,异常反应13例,占15.29%,共涉及疫苗14种。其中百白破疫苗报告最多,共34例,占40%,男女性别比为1.42:1,年龄段以≤1岁组报告数最多,共64例,占75.29%。结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发生在小年龄组婴儿,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Z径路(Z—track)肌肉注射法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7年4-12月预防接种的1145例婴幼儿按到来的先后顺序编号,分为Ⅰ组573例,Ⅱ组572例,观察记录2种方法的疫苗液外溢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008年1-3月在其他3家医院预防接种的婴幼儿982例使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观察记录疫苗液外溢情况,与572例Z径路肌内注射法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注射方法比较在疫苗液外溢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针眼处渗血差异不明显。结论Z径路肌肉注射法适用于婴幼儿预防接种,可避免发生疫苗液外溢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