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切断迷走神经干)和观察组(保留迷走神经干),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及胃的静息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胃酸分泌量、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胰多肽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静息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返酸、嗳气、胸骨烧灼感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干能够提高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护患者术后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评价早期和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伴迷走神经保留手术对根治性和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影像学上无明显外侵的早中期食管贲门癌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保留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比较两组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程度;比较两组的3,5年生存率。结果迷走神经保留组清扫淋巴结423个,对照组449个,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病理显示:迷走神经保留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0.3%,转移度为2.8%;对照组分别为13.2%和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留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和55.9%,对照组分别为72.1%和48.5%,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伴迷走神经保留术,既能有效地保护术后消化功能,又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和手术后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后胃和食管的功能变化,探讨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 对 68 例无外侵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上消化道压力、胃镜等多项指标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观察。结果:与切断组患者相比,保留组患者术后嗳气、返流、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 0 001;术后 1 年体质量(62 .9±4 .4) kg,与术前(62 5±4. 3) 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79;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20 .58%(14/68),低于切断组80 .88%(55/68)且程度较轻,P=0 002;术后1个月及1年食管体部静息压分别为(1. 59±1. 28)kPa及(1. 43±1. 15) kPa,显著高于正常人食管体部静息压(0. 26±0 .68) kPa和胃静息压(0 .57±0. 43) kPa,P=0 .001;术后1个月及1年的食管体部收缩压分别为(5. 73±3. 65) kPa及(5. 17±2. 11)kPa,高于切断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收缩压(3. 51±2. 61) kPa及(3. 21±2 .46)kPa,P=0 .034;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及收缩压增加,具有减轻或防止术后返流的作用,而切断组则没有。结论:无周围组织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对于防止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保留迷走神经干的可行性、指征及其引起的消化功能改变状况。方法 通过保留或切断迷走神经干 ,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消化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1)按Angom计分评估 ,保留组较切断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2 )术后两组患者胸胃排空较术前均有延迟 ,但切断组更为明显 (P <0 .0 1) ;(3)基础胃酸分泌量及 2 4hpH监测发现 ,保留组患者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别 ,而切断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 ;(4)空腹血清胃泌素切断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 ,而保留组升高无显著意义 ;(5 )纤维内窥镜检查显示 ,切断组与保留组患者术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增加。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干的食管癌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胃消化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液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钡餐胃排空时间以及胆囊 B型超声波和胃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比较 ,术前和术后 3天、1月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术后 1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两组患者的胃酸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胃排空时间这三项指标比较 ,术后 1月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术后 1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随访 3年 ,两组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贫血、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 ,保留组均低于切断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后腹泻、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切断组高于保留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消化功能 ,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上腹小切口,保留胃左动脉的早期胸下段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胸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施行了保留胃左动脉的胸下段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即食管-胃胸腔内端-侧吻合手术。其中胸下段食管癌3例,贲门癌12例。术后病理分期:T1N0M04例、T2N0M07例、T2N1M04例。手术取右侧后仰卧位,辅助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小切口游离胃体并清扫腹腔区域淋巴结,保留胃左动脉,在腔镜辅助下于胸腔内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无大出血及死亡,手术时间90-120 min,平均95min。术后出现肺内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平均住院12.5天,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15枚。随访1-6个月,无死亡及复发。结论:小样本临床结果表明: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腹,保留胃左动脉的胸下段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伴有窦性心动过缓的食管及贲门癌88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食管和贲门癌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可能原因及手术有关问题。方法 总结1987年6月~1997年5月间。伴有窦缓的食管及贲门癌88例,均经阿托品试验证实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为95.5%,与同期不伴有窦缓的食管,贲门癌785例对照分析,其病变长度、侵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除率情况比较。结果 窦缓组大多为肿瘤中晚期患者,其病变长度和侵润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手术切除率低(P<0.01)。而且手术切除比单纯探查者术后心率明显增加(P<0.01),无手术死亡。结论 食管及贲门癌伴有窦缓者可能是肿瘤对迷走神经的侵润性牵拉或压迫所致,这部分患者多系肿瘤中晚期,术前应详尽检查,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以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于 1994年 3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15例 ,均采用左后外侧开胸 ,食管贲门癌切除 ,胃代食管 ,食管 胃吻合术并附以左肺减容术 ,食管胃颈部吻合 4例 ,弓上吻合 2例 ,弓下吻合 9例 ;减容术 15例 ,左上叶切除 7例 ,肺段切除术 5例 ,楔形切除 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 ,一周、四周、三月分别测试肺功能、血气、6分钟走。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 6例 (4 0 % )其中肺部感染 1例 ,心律失常 3例 ,支气管胸膜瘘 2例 ,死亡 2例为心肺功能衰竭。术后四周测定 13例病人肺功能、6分钟走、血气等各项指标均比术前不同程度地改善 ,3个月最为明显。FEV1术前 1.15± 0 .0 6 (L) ,术后为 1.43± 0 .12 (L) ;FVC术前 2 .6 5± 0 .2 5 (L) ,术后 3 .0 6± 0 .2 0 (L) ,PaO2 术前 6 9.4± 4(mmHg) ,术后 75± 4(mmHg) ;6分钟走术前 12 0 0±10m ,术后 14 75± 15m。呼吸困难指数术后平均下降 1.5分。结论 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合并哮喘采用一次性肿瘤切除及肺减容术。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不同程度提高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远端胃癌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3例早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以及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的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和口干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分亦低于对照组;味觉的变化和头发脱落现象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BM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仅在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远端胃癌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对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26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腺上皮细胞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7例囊腺型增生过长细胞核DNA含量与正常增殖期内膜相近;7例腺瘤型增生DNA平均含量介于囊腺型增生与内膜癌之间,其中2例DNA含量及细胞倍体分布与内膜癌相似;8例内膜癌DNA含量显著高于增殖期内膜细胞,非整倍体细胞明显增多。DNA含量的测定能更客观精确地反映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程度,并作为探索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198 2年 1月至 1 993年 2月术后放疗颅咽管瘤 4 4例。 5年生存率为 78 9%。其中 ,成人 1 5例 ,儿童 2 9例。儿童颅咽管瘤与成人的比较 :5年生存率高 ,疗后生存质量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剂量 5 6 1~ 6 0Gy组与 4 5~ 5 6Gy组比较 :5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闭经 -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 (P <0 0 5 ) ;疗后生存质量Ⅱ~Ⅲ级的比例明显增加 (P <0 0 1 )。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部分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 ,术后放疗剂量以 4 5~ 5 6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13.
自1978—1984年12月共收集17例贲门癌,占同期贲门癌切除病例(320例)的5%,早期贲门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切除和五年生存率比进展期高。贲门癌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文章着重讨论国内外专家对贲门癌范围的认识,笔者使用内窥镜诊断以及外科治疗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20例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大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大肠癌诊断遵循肛门指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步骤,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除腹部X线片,条件允许可作钡灌肠,明确梗阻部位.采用梗阻近端肠腔充分减压,大量抗菌素溶液冲洗,尽量使吻合口“上空、中松、下通”引流管放过安全期的方法.结果 肛指检查对诊断直肠癌是可靠的,本组15例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癌作Ⅰ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按上述顺序作肛指和其他检查来提高早期诊断和术后五年生存率,按上述方法,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南澳县食管癌减寿年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昆  杨合磷 《癌症》1994,13(1):41-43
广东南澳县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本文作者应用减寿数指标分析了南澳县十年来食管癌死因资料,描述该肿瘤减寿的时间和人群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分析了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513例。其中良性骨肿瘤907例,占59.95%;恶性骨肿瘤450例,占29.74%;肿瘤样病变156例,占10.31%。三组病例都好发于11—4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为2。28:1。好发部位较多见于股骨、胫骨和肱骨,不同病变有不同的好发部位。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最多见,其次为骨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中以骨肉瘤最多见,其余依次为软骨肉瘤、转移癌、尤文氏瘤、骨髓瘤、骨纤维肉瘤、巨细胞瘤、脊索瘤、皮质旁骨肉瘤、网织细胞肉瘤。骨的肿瘤样病变包括嗜伊红性肉芽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弧立性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18.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do-ves were beatiful object on screening forpollution of the enviroment with mutagensfactors 1) it is a constant inhabitant oftowns,feeding with "human table wastes";  相似文献   

19.
某电厂周围大气颗粒物提取物的致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惧某电厂下风顺居民区内的大气颗粒物,经二氯甲烷提取,减压浓缩制成受试物。以1,10,20和40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妊娠6-15d的孕鼠,然后按传统致畸试验方法处理。结果发现:所试剂量对孕鼠无毒性,对胚胎产生毒效应,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抑制胎仔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在20和40mg/kg时产生一定的致畸效庆,表现为外观畸形和骨骼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