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喉癌、30例声带息肉、5例正常喉组织标本进行CD44V6及HPV表达情况检测。结果:CD44V6、HPV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和56.7%(34/60),显著高于声带息肉、正常喉组织(P<0.01);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HPV、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HPV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HPV与CD44V6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HPV、CD44V6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_(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CD_(44V6)阳性车在淋巴结转移组(87.5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0.00%,P<0.05)。在限鳞癌Ⅲ级(93.75%)明显高于鳞癌Ⅰ-Ⅱ级(46.88%,p<0.01)。[结论]提示CD_(44V6)阳性的癌细胞具有转移的潜能,CD_(44V6)与喉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nm23基因与喉癌组织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SP_(TM)(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方法,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的表达产物(蛋白)NDPK(二磷酸核苷激酶)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喉癌组织中nm23—H_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0.2%,在癌旁组织、喉乳头状瘤及息肉组织中均未见表达;nm23—H_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喉癌组织的增殖变大、出现颈淋巴结的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延迟而逐渐下降,即在T_(3-4)级病变阳性率低于T_(1-2)级 病变、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者(cN_(1~3))阳性率低于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者(cN_0)、在Ⅲ~Ⅳ期病变阳性率低于Ⅰ~Ⅱ期病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nm23—H_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生长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m23基因的表达与喉癌的进展和颈淋巴结转移呈负性相关,可能在上述过程中起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喉癌、30例声带息肉、5例正常喉组织标本进行CD44V6及HPV表达情况检测。结果:CD44V6、HPV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和56.7%(34/60),显著高于声带息肉、正常喉组织(P〈0.01);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HPV、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HPV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HPV与CD44V6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HPV、CD44V6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喉乳头状瘤及其癌变中的层黏蛋白 L aminin(L N)和 型胶原 (C )的表达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10例喉息肉、2 3例喉乳头状瘤、12例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 L N、C 的表达。结果 :L N、C 的表达在喉息肉、喉乳头状瘤及癌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其表达强度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亦有明显差异。 3年以上生存组 L N、C 的表达明显高于 0 .5年内死亡组 (P<0 .0 1)。结论 :L N、C 的表达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L N、C 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乳头状瘤是否有癌变潜能及癌变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K高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喉癌组织中MK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4例喉正常黏膜和14例乳头状瘤组织中未见MK蛋白染色或仅见微弱染色(-)(2例乳头状瘤),表达率为0;而在75例喉癌中35例弱阳性(+),21例强阳性(++),表达率为74.7%。肿瘤细胞的MK与生存时间有关(P=0.001),MK表达从阴性(-)到阳性(+、++)生存期较原来下降5.63倍,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的有无与复发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复发是无淋巴结转移的5.488倍。结论 MK在喉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诊断、预后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组织蛋白酶D(Cath-D)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癌标本中E-cadherin、Cath-D进行了检测.结果喉鳞癌中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Cath-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标本中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Cath-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cadberin及Cath-D与喉癌无直接相关性;在E-cadherin表达阴性的标本中Cath-D表达较高,这种现象多见于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结论E-cadherin、Cath-D是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Cath-D和E-cadherin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喉鳞癌组织MAGEA1和MAGEA3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1和MAGEA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喉癌免疫治疗靶标的可行性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69例喉鳞癌原发灶及其常规病理报告为阳性的121枚颈淋巴结中MAGEA1和MAGEA3的表达,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在喉癌标本的癌中心区(TC),癌周0.5和1.0 cm及9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9例喉鳞癌组织中,MAGE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0%(40/69),MAGEA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9.0%(20/69)。两种蛋白在癌中心区,癌周0.5和1.0 cm区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9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无表达。MAGEA1和MAGEA3表达与肿瘤的T分期无关(P>0.05),MAGEA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AGEA3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者(P<0.05),颈转移淋巴结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下调。结论:MAGEA1和MAGEA3在喉鳞癌组织中特异高表达,可能以某种方式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是进行喉癌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73、p63在喉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喉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p73mRNA、p63mRNA在47例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73在正常喉组织中不表达;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27/47)、29.8%(14/47),分别与正常喉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则p73 mRNA表达越强(均P<0.05)。p63在喉鳞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5%(43/47)、93.6%(44/47)、分别与正常喉组织(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p73表达有助于判断喉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p63对LS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MKK4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4,MKK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喉鳞癌、20例喉乳头状瘤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MKK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KK4 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喉鳞癌、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组织中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K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喉鳞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上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高于临床Ⅰ~Ⅱ期的患者(P<0.05).MKK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MKK4 mRNA和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喉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MKK4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判断喉鳞癌发生与转移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TEN蛋白和CD44v6检测在提示喉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喉癌)分化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喉癌组织标本和距离病变范围2.5cm以上的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情况。进行合理的统计学设计,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喉癌某些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喉癌组中表达率为55.67%(54/97),癌旁组中为100%(97/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组织类型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低表达与CD44v6高表达呈负相关性(r=-0.652,P〈0.05)。结论PTEN蛋白对预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意义,但对提示其分化程度具有一定意义。CD44v6在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提示喉癌分化程度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逐年上升,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宫颈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 LYVE-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0-03-01-2014-02-28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44例(CSC组)、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18例(NCE组)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21例(SIL组)组织中CD44V6和LYVE-1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LYVE-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膜上亦有表达.CSC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0.45%(31/44),显著高于SIL组的42.86%(9/21)和NCE组的11.11%(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L组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CE组,P<0.05.CSC组 LYVE-1阳性表达率为77.27%(34/44),显著高于SIL组的52.38%(11/21)和NCE组的16.67%(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L组LYVE-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CE组,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和LYVE-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D44V6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CD44V6和LYVE-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2,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6及LYVE-1蛋白阳性组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结论 CD44V6和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过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估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朱明  徐吟亚 《现代肿瘤医学》2017,(12):1959-1963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1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研究组)以及8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Kaplan-Meier结果显示,178例患者术后1年、2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2%、18.0%、1.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与术后生存率无相关性(P>0.05);而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血清sPLA2-ⅡA、CD44v6、整合素β1和CA19-9水平与术后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血清sPLA2-ⅡA、CD44v6、整合素β1和CA19-9水平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清sPLA2-ⅡA、CD44v6、整合素β1和CA19-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个月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清sPLA2-ⅡA、CD44v6、整合素β1和CA19-9表达水平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个月 sPLA2-ⅡA、CD44v6、CA19-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后1周(P<0.05),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和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LA2-ⅡA、CD44v6、整合素β1和CA19-9低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胰腺癌治疗时应特别注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血清sPLA2-ⅡA、CD44v6、整合素β1和CA19-9水平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COX-2及CD44v6表达与喉癌及其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OX-2及CD44v6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66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新鲜标本进行COX-2及CD44v6蛋白表达检测,以2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喉癌组织中COX-2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6.7%(44/66)、74.3%(49/66);COX-2及CD44v6蛋白的高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COX-2的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X-2及CD44v6可作为预测喉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石冲  刘恒  张国彬  蔺杰  刘志明 《癌症进展》2017,15(12):1430-1432
目的 观察宫颈癌中Furin表达与肿瘤浸润炎性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观察组)和20例非宫颈癌且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子宫部分组织(对照组),比较两组Furin的表达水平和炎性细胞亚群如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20标记)、巨噬细胞(CD68标记)、中性粒细胞(CD66标记)及嗜酸性粒细胞(颗粒酶B标记)表面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Furin的表达水平、炎性细胞表面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Furin与炎性细胞表面因子(CD4、CD8、CD20、CD68、CD66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urin表达与FIGO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临床资料与炎性细胞表面因子相关性分析中,FIGO分期与CD4、CD68、CD66呈正相关,与CD8、CD20呈负相关(P﹤0.05);浸润深度与CD4呈正相关,与CD8、CD20呈负相关(P﹤0.05);分化程度与CD4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P﹤0.05).Furin与CD4、CD68、CD66、颗粒酶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CD8、CD20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Fur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炎性细胞亚群的分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雅卿  郑爱文  张谷 《中国肿瘤》2002,11(8):485-486
目的:探讨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5例宫颈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CD44v6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脉管瘤栓组中的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脉管瘤栓组(P<0.05);且化越差,其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CD44v6在宫颈癌的分化、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早期预测肿瘤侵袭和评估预后是一种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Ki-67抗原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8(CDK8)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38例,并对其进行分级分期,同时选取正常妇女宫颈组织5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纳入研究病例宫颈组织Ki-67抗原与CDK8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与CDK8在正常宫颈、宫颈癌、CIN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DK8在宫颈癌各分化程度间,各临床分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DK8在鳞癌中的阳性率与腺癌比较,及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抗原及CDK8与宫颈癌、CIN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检测其表达水平和强弱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7-SIRPα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宫颈癌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60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HSIL)及16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7和SIRP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D47高表达率为68%,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P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21%)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35%)及正常宫颈组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7与SIRPα表达呈正相关。CD4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HPV感染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CD47-SIRPα信号通路是宫颈癌中有潜在价值的诊断和预测分子标志,同时可能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9.
Twel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ses (7 laryngeal and 5 hypopharyngeal cancer; 15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he expression of invasion markers CD44v6/v3, NM23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2. The laryngeal epithelium showed CD44v6+v3+NM23- /MMP2- phenotype. When tumors were grouped into TNM categories the phenotype of the T2 and T3 tumors was similar, characterised by decreased CD44v3+ and lack of MMP2 expressions. Meanwhile the NM23 express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T3 tumors. In T4 stage the frequency of NM23 and MMP2 positive cases increased (5/6 and 4/6, respectively) bu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appear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mparison of the phenotype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tumors, irrespective of the TNM stages, revealed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T2 stage laryngeal tumors showed decreased CD44v3 and occasional NM23 and MMP2 positivity, while in T3 stage these tumors were characterised by increased frequency of NM23 positivity. The phenotype of the hypopharyngeal tumor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MMP2 positive cases (5/6) and NM23+1ow CD44v3+ phenotype. The sharp differences in the phenotypes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s were connec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invasive capacity unlike to the size of the tumors, since the T4 stage hypopharyngeal tumors had a significantly smaller size than laryngeal ones, even at lower stages.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Hungarian Ministry of Welfare: ETT No: T-11-100/9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D44与胰头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8例胰头癌原发灶.记录48例胰头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如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在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 CD44在48例胰头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4.6%(31/48).单因素分析显示,胰头癌患者的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D44的阳性率表达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分化程度、肿瘤部位等与CD44的阳性率表达无关(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CD44、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胰头癌中CD44呈高表达,且与胰头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