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5,(8):586-589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再出血情况分成再出血组(A组,n=57)和对照组(B组,n=69)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比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因素上的差异,并针对差异显著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VB患者再出血的发生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性,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凝血酶原时间等呈正相关性。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过长、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加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均为导致EGVB患者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以红色征最为突出,医师需对此类患者重点留意。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胃镜下表现,以及他们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转氨酶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流速、瘀血指数和脾静脉流速、瘀血指数以及曲张静脉的直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均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著相关,但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只有曲张静脉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结论曲张静脉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共302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为调查对象,男210例,女92例,年龄(51.52±7.97)岁。按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研究组(EVB,118例)和对照组(GOV非出血组,184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PP)、是否有肝性脑病、是否有肝肾综合征和Child-Pugh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脾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厚度、有无腹水、有无红色征、有无门静脉血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OR=5.606,95%CI 1.615~20.65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337,95%CI 1.057~15.079)、门静脉主干内径(OR=1.703,95%CI 1.008~4.340)、脾厚度(OR=1.564,95%CI 1.022~3.563)、PT(OR=1.043,95%CI 1.004~1.082)是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LT(OR=0.737,95%CI 0.291~0.833)、ALB(OR=0.663,95%CI 0.172~0.878)是EVB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脾厚度、PT是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提高PLT、ALB水平可减少E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采取内镜联合药物诊治的疗效,评价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入的7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涉及的资料,均开展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分析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对比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P <0.05,统计学存在数据分析意义;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属于再出血独立且危险的相关因素,血钠浓度和白蛋白浓度是再出血保护因素。结论将内镜联合药物诊治应用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存在确切效果,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康复及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5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门静脉血流及内径情况、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门静脉、脾门静脉血流、内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36.67%(11/30)较对照组10.00%(3/30)高(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16.67%(5/30)较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40.00%(12/30)低(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能调节患者门静脉血流变化,改善静脉曲张情况,减少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其特点为出血量较大、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其根本原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因此,寻找诱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重要的护理问题。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5例,现对其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4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与44例单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乏力、水肿、肝病面容及胃镜所示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高,在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占第二位,常合并存在,但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临床因素缺乏特异性,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除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还应考虑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2003年3月~2007年3月,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8例,脾切除后行食管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改良Sugiura术治疗,比较两种断流术的方法与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门静脉途径中西药物灌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中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电视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左支行门静脉造影、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术及门静脉系统药盒植入术,并经药盒行门静脉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患者行经皮门静脉左支穿刺插管、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治疗及门静脉药盒系统植入术操作均获成功。门静脉系统药物灌注治疗后,压力下降(10.8±3.2)cm H2O,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随访(11±8.5)个月,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胃底静脉食管静脉栓塞联合门静脉系统药物灌注治疗能有效降低静脉压力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慕海连  高建飞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88-189,191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预防性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中术后出血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68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预防性套扎后,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别观察2年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内径及观察凝血功能,探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影响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机制。结果 Child-pughA级64例患者2年内4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无一例死亡;B级80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2例并死亡10例;C级24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0例并死亡16例,3组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脾静脉及胃左静脉内径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影响套扎疗效。结论肝脏储备功能越好,预防性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越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通过影响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内径及凝血功能而影响套扎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20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其中64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Child-PtIsh分级越差,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值越大,而血流速度则越慢(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均较轻中度组显著升高,而血流速度则较轻中度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门脉血流对判断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随访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礼久  赵进 《安徽医药》2006,10(3):192-193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并研究这些指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清晨空腹抽血采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10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同时对这些患者行肝、脾、门静脉、脾静脉B超及纤维胃镜和/或食道吞钡X线检查。结果食道静脉曲张组与非静脉曲张组LN、IV-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A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LN、IV-C与食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8和0.530,P分别<0.01和0.05);同时又发现HA、LN和IV-C与门静脉内径宽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存在(r分别为0.073、-0.068和-0.062,P>0.05)。结论LN、IV-C为监测门脉高压提供了一个安全、简便、无创伤性的手段,并可用于推测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有无及程度,从而预测破裂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周力  邱秉胜  路元汉  刘文红 《贵州医药》2002,26(11):992-993
目的探讨哌唑嗪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 35例治疗组患者和 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用药 10天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下降 ,于 4周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分别下降为 10 5 1 3± 378 5ml min ,5 4 8.3± 331.1ml min ,1.3± 0 .4cm ,0 .9± 0 .2cm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上未见明显副反应 ;随访 2年 ,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两组中Child -pughC级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疗效,方法:应用内镜和结扎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的食管静脉曲线患反复结扎。结果:25例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患内镜下急诊或预防性结扎治疗显效率44%,总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是一种设备需求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危险性少,操作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善宁应用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光度比色分析法测定4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善宁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CE浓度。结果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善宁治疗前、后血清AC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善宁治疗前血清ACE浓度明显高于治疗72小时后的水平。结论善宁治疗可使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ACE水平下降,这可能与善宁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测脾静脉宽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分别为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随后采用螺旋CT进行上腹部三期扫描后,测量脾静脉宽度,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5±0.12)、(1.82±0.23)、(2.02±0.28)cm,3组之间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Ⅱ度组脾静脉宽度(P<0.05),Ⅱ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度组脾静脉宽度(P<0.01).结论 脾静脉宽度可反映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因此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高低.  相似文献   

17.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8-2439
目的:探讨B超预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肝门静脉管径≥1.6 cm、脾静脉管径≥1.1 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其内镜表现分无、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McCormack内镜诊断标准分类。结果2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100例(50.0%);PHG出血44例(22.2%);消化性溃疡出血38例(19.0%);其他原因出血18例(9.0%);发生率在肝功能B级、C级组与肝功能A级组比较(其他原因组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χ^24.15,χ^2=4.18,χ^2=4.07,P〈0.05;0=6.83,χ^2=7.01,P〈0.01);门静脉直径〉1.5cm破裂出血发生率(32.5%)明显高于直径〈1.1cm(12.5%)(χ^2=4.73,P〈0.05);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发生PHG程度(55.6%)高于轻度食管静脉曲张(11.1%)(χ^2=7.73,P〈0.01),PHG的轻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r=0.455,χ^2=4.01,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108例不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Dagradi分级,门、脾静脉宽度,外周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Dagradi分级Ⅳ以上,门、脾静脉宽度增宽,外周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