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秀强  黄泽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51-175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 PHC患者80例,分为TACE治疗(对照组)40例和3D-CRT+TACE治疗(观察组)40例;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35例(87.5%),高于对照组的28例(70.0%)(x2=3.89,P<0.05);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5%、55.5%、40.0%,均高于对照组50.0%、27.5%、15.0%(x2=3.4576,x2=3.726,x2=3.635,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不能手术切除的PHC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瘤内微波凝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 PHC患者48例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TACE联合PMCT治疗(A组)和TACE治疗(B组).治疗前、后测定PHC组织中T细胞亚群含量,定期行彩超检查肿瘤大小,并检测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比较两组术后6、12、18个月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A组有效率高于B组(88.6% vs.66.7%)(P<0.05);A组肿瘤血流消失率高于B组(95.8% vs.33.3%) (P<0.05);A组CD4+T细胞低于B组[(2.86±0.82)%vs.(4.16±1.42)%](P<0.05); A组CD8+T细胞高于B组[(12.76±3.46)%vs.(7.89±2.53)%](P<0.05).A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7%、75.0%、37.0%,B组分别为70.8%、37.5%、20.8%.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PHC是安全、微创、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失去手术机会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TACE+奥曲肽治疗;对照组行TACE后只给常规护肝治疗,所有患者均行3次TACE治疗,治疗间隔期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定期复查腹部CT,测量肿瘤大小,观察有无新生肝癌组织出现,有无肝外远处转移,记录患者一年复发率、肝外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FP降低更明显(P<0.05)、近期疗效更好(P<0.05);实验组一年复发率、肝外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2.9%、11.4%、91.4%,对照组分别为46.9%、15.6%、71.9%;两组患者一年肝外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年复发率、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无手术机会的HCC患者近期疗效好、一年复发率少、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璐  杜临安 《安徽医药》2015,(6):1111-1114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晚期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晚期乏血供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TACE联合RFA治疗,21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19例)。比较两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肿瘤进展率、术后肝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肿瘤缩小率、完全坏死率和肿瘤进展率分别为90.47%、71.43%和14.29%,对照组的分别为63.19%、36.84%和47.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乏血供肝癌较仅行TACE治疗能提供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及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大肝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无法切除的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联合组行序贯TACE→RFA+PEI→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2或3次。治疗1个月后复查彩超、CT,观察患者肿瘤缩小程度,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和1、2年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87.18%、87.18%、64.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67.57%、59.45%、35.14%(均为P〈0.05)。结论 TACE联合RFA及PEI治疗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其治疗效果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冷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66-1967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介入(TACE)和单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有效率为84.0%(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23/39)(Х^2=6.97,P<0.05);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8.0%(44/50)和48.0%(24/50),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27/39)和25.6%(10/39)(Х^2=4.78、4.64,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产生互补和协同作用,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少血供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肝穿刺活检、螺旋CT增强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为少血供肝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仅行TACE治疗为TACE组,20例行TACE联合PEI治疗为TACE+PEI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甲胎蛋白转阴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TACE+PEI组和TACE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17/20)和55%(11/20),甲胎蛋白转阴率分别为85%(17/20)和50%(10/20),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19/20)和75%(17/20),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20)和35%(7/20)。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甲胎蛋白转阴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少血供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仅采取TACE治疗。跟踪随访3年,观察2组临床效果,对比2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灭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跟踪随访,观察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且优于单纯采用TACE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120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扶正抗癌方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K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神经毒性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红细胞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FOLFOX方案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无法手术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60 例,随机分成TACE 组(n=30)和TACE 联合RFA 治疗组(n=30),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时间。结果 TACE 组的有效率为50.0 %,联合治疗组为86.7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 个月和18 个月(P<0.05)。联合治疗组1 年和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3%(22/30)和20.0%(6/30),而TACE 组为56.7%(17/30)和6.7%(2/3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53.3%(16/30)高于TACE组46.7%(1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 联合RFA 治疗无法手术的肝细胞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肿瘤多发、肿瘤毗邻肝脏脏面、肿瘤最大直径等3 项指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涛  贾克东  张克勤 《安徽医药》2013,17(10):1709-17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大肝癌患者共12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TACE治疗组42例、RFA治疗组40例及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AFP值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联合组的肿瘤灭活率达81.9%,明显较TACE组50%及RFA组52.5%高,差异有统计有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及RFA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联合组的28.5个月,差异有统计有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单纯射频消融治疗更能增加肿瘤灭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晚期患者采用干扰素辅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癌晚期的9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多个常规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TACE基础上加用干扰素0【皮下注射,(3-5)×10^10IU/m^2,1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甲胎蛋白(AFP)水平,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AFP分别为(446士89)、(101±55)、(70±28)μg/L,对照组分别为(452±91)、(15I±44)、(112±32)μg/L。观察组治疗前AF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46/48)、79.2%(38/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辅助TACE可以有效控制肝癌晚期患者AFP的增长,抑制肿瘤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丁德权  曹齐生  何昌霞  陈磊 《安徽医药》2013,17(8):1388-1391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FOLFOX4方案(L-OHP+CF/5-Fu)静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3月,76例PHC患者,51例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TACE治疗,25例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L-OHP+CF/5-Fu)静脉化疗,记录两组病例肿瘤病灶长径总和、AFP变化、肿瘤进展时间(TTP),计算两组病例治疗有效率(RR)和生存率,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生存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8个月(1~24个月),含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TACE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66.67%,肿瘤进展时间为2.5~14.5个月,中位TTP为7.8个月;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52.38%,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5~13.5个月,中位TTP为4.7个月;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TACE治疗组患者AFP下降比例和TTP明显优于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均为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可给予对症治疗纠正和改善。结论含奥沙利铂为主方案的TACE治疗和FOLFOX4方案(L-OHP+CF/5-Fu)静脉化疗均为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含奥沙利铂为主方案的TACE治疗疗效明显优于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41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65例),单纯采用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一组(观察组76例)在采用TACE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5.79%,好转率为2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好转率为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率较高,是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0例,采用槐耳颗粒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两组的有效率、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6.67%、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槐耳颗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有效率、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李生  林英辉  潘元平  潘爱萍 《安徽医药》2013,17(10):1720-172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浓度、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和异常凝血酶原(DCP)活性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与DCP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良性肝病组进行比较。结果AFP、AFU任一阳性、AFP、DCP任一阳性、AFU、DCP任一阳性和AFP、AFU、DCP任一阳性诊断PHC的敏感性均高于AFP、AFU、DCP单项指标诊断PHC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FP、AFU、DCP任一阳性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2.03%,但特异性仅为59.99%,显著低于AFP、AFU、DCP单项指标诊断PHC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U、DCP均为阳性诊断PHC的敏感性虽然仅为45.07%,但特异性为95.07%,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AFP、AFU与DCP能提高对PHC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对PHC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序贯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TACE术3次后序贯3DCRT;对照组仅给予TACE术3次。结果实验组、对照组近期瘤体缩小率分别为82.6%(19/23)和52.2%(12/23),两组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78.3%(18/23)和47.8%(11/23),对照组分别是47.8%(11/23)和26%(6/23)。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与介入栓塞在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均分为手术组和栓塞组,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AFP的变化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后WBC无明显变化,栓塞组患者治疗后WBC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F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手术组下降更为明显,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栓塞组(P〈0.05)。结论再次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术后复发可改善患者的AFP水平,提高远期生存率,对于机体情况较差的患者,介入栓塞有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