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7-19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尿足细胞及肾小管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足细胞及肾小管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n=80),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80)。两组均监测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尿白蛋白(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GAL)、尿可滴定酸(TA)、尿铵离子(NH4+)的含量,并对其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尿PCX/CR、ALB/CR均有所偏高(P0.05);尿NAG/CR、NGAL/CR均明显为高(P0.01);而TA和NH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足细胞及近端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远端小管损伤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将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和单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和尿微白蛋白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44例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代谢控制稳定后,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的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肌酐、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除常规治疗组外,其他三组治疗12周前后的AC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2周后,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12周后相比,ACR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3组间治疗后1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能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ACR,延缓肾病的进展,是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32例糖尿病(DM)、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尿液中的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胱抑素C(CysC)、肌酐(Cr)、脲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等项目定量检测和分析比较,了解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定量检测各组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尿液中的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和血液中各肾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X与CysC、Cr、BUN、β2-MG呈正相关,高血压组和糖尿病(DM)患者PCX阳性率为11.7%、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DN)、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组患者PCX阳性率分别为66.7%、100%、100%,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POX在诊断肾小球早期损害中是一项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比较肾炎康复片与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2010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酯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肾炎康复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UAER及其他生化指标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7%,92.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UAER、BUN及Cr等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BUN及Cr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AER、BUN及Cr等生化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坎地沙坦酯,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肾炎康复片,5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白蛋白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糖、血压、血脂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SBP和TC改善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cr、BUN、NAG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的Scr、BUN、24 h尿蛋白、白蛋白、NAG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改善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光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79+81-79,81
目的 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NAG、SCr测定.NAG测定采用比色法,SCr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观察组尿NAG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G、SCr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IV型胶原(IV-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酶动力法、ELISA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6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8例患者进行尿mALB/Cr、NAG/Cr、IV-C含量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尿中mALB/Cr、NAG/Cr、IV-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1).糖尿病无肾病组尿中NAG/Cr、IV-C含量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Cr,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中mALB、NAG、IV-C含量的检测是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43-43,45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指标,更好更及时地预防和治疗DN患者.方法采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56例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u-α1m)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水平,并与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u-α1m、NAG含量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尿mALB、u-α1m、NAG的含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肾炎康复片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研究组采用肾炎康复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与厄贝沙坦比较,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更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在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表达。方法将12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1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肌酐(Scr)浓度,比色法测定人体尿NAG活性,检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结果CysC、尿NAG、Scr、UAER/24h分别在四组中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ysC、尿NAG分别与Scr、UAER/24h均呈正相关。Cys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8%、76.1%、97.8%;NAG分别为83.5%、71.7%、95.6%。结论血清CysC和尿NAG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2.
高云  岳峰  许娟 《中国药师》2012,15(2):233-234
摘 要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周后,UAER、CD62p、CD63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 3个月后UAER水平进一步下降,CD62p、CD63水平略有升高仍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和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贝那普利,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比单用贝那普利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灯盏花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缬沙坦每天80mg;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治疗,共治疗18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UAE均下降(P〈0.05,P〈0.01),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纱坦与灯盏花素联合应用可减少UAE、降低血清G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个月以上。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2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疗程为20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量(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粘滞度、血浆粘滞度、血小板聚集率、血肌酐(Cr)、尿素氮(Bu N)、平均动脉压(MPA)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U-malb、β2-MG、hs-CRP、全血粘滞度、血浆粘滞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2组较治疗1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Bu N、MP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使用ACEI或ARB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尿白排出,减轻炎症反应,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两者有协同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法配合西医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的滋阴清热方,每日1剂,早晚分次服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末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AGEs,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FBG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在治疗第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在治疗第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TG、TC、AGE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滋阴清热方配合西医治疗不仅能调节血脂,还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AGEs水平,这可能是其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300 mg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150 mg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血压、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钾及血尿素氮含量进行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厄贝沙坦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降低微量尿白蛋白方面效果更加显著,较好保护肾脏,同时毒副作用少,可在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内皮素(ET)和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76例均分为4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羟苯磺酸钙(安多明)组:安多明0.25 g,bid,po;缬沙坦(代文)组:代文80 mg,qd,po;羟苯磺酸钙+缬沙坦组(联合组):安多明0.25 g,bid,po+代文80 mg,qd,po。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ET和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结果羟苯磺酸钙组:治疗后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下降(P<0.01);联合组:治疗后血压及Fi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及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治疗组ET和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三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治疗组ET和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ET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单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罗松林 《中国药业》2012,(21):73-7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利尿、给予必需氨基酸及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监测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BG,Scr,Ccr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ALB和β2-MG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依那普利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有助于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意义。方法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将90例T2DM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正常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24h);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300mg/24h);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0mg/24h);健康体检的(NC组)正常人对照组30例,分别计算各组的血清hs-CRP、CysC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与CysC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