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者从蜱总科的两科5属中共观察蜱精子8种,并对科、属和种之间精子的差别做了比较。硬蜱和软蜱两科精子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纤细,后者粗大,后者长度为前者的1.5~6.9倍。除血蜱属外,头尾分明是两科精子的共同特征。在硬蜱科,不同属的精子,其长度不同,其中以血蜱属的长角蜱为最长,以硬蜱属的全沟硬蜱为最短。同属不同种的精子,其类型相同,但长度各异。  相似文献   

2.
记述分布于湖北省的硬蜱科1新纪录属:花蜱属(Amblyomma)及4新纪录种:龟形花蜱(A.testudinarium)、雉鸡血蜱(Haemaphysalis phasiana)、豪猪血蜱(H.hystricis)和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标本保存于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旅游区蜱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动态变化.方法 运用PCR方法检测2010年捕获蜱中两种病原感染状况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威虎山和镜泊湖景区采集点捕获蜱标本共849只.两地优势蜱种分别为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其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26.15%、10.05%和0.00%、13.33%,提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两地优势蜱种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上旬,蜱携带病原率因时间差异而不同.序列分析显示旅游区伯氏疏螺旋体有3种基因型,除B.garinii型、B.afzelii型外,首次在东北地区发现B.valaisiana-like group型.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得两序列分别与Rickettsia sp.HL-93和Rickettsia sp.H820,其同源性为100%.结论 两旅游区蜱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且携带的基因类型存在多样性;动态调查显示蜱种、蜱密度的分布以及蜱携带病原状况因生境、时间和人群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淮安市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进化关系,为本市H.longicornis及蜱传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在淮安市盱眙县山区采集游离蜱和羊寄生蜱,PCR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COⅠ)基因并测序。对mt COⅠ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JS-XY种群的mt COⅠ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00~100.00%,JS-XY种群在进化枝上属于"Compound"进化谱系枝。JS-XY种群共有3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0.439,核苷酸多样性为π=0.001,多态性位点S=2,Tajima's D值为-0.849 71。结论 研究表明,淮安地区的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H.longicornis JS-XY种群近期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5.
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方法 选择门诊26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165例为吸烟者、100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 结果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头尾畸形率、精子体畸形率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其它精液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吸烟与精子畸形关系密切。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氧化剂和诱变剂,可能是造成精细胞的DNA损伤断裂导致畸形精子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生殖保险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卵子冷冻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目前生殖保险仍以男性自身的精子保存(自精保存)为主.精子在冷冻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其损伤机制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冷冻方法对精子存活率和活力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自精保存所需的精子来源有多种途径,首选为手淫法取精.自精保存适用的对象非常广...  相似文献   

7.
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液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26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165例为吸烟者,100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头尾畸形率、精子体畸形率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其它精液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吸烟与精子畸形关系密切。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氧化剂和诱变剂,可能是造成精细胞的DNA损伤断裂导致畸形精子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右旋苯醚菊酯对蜱的防护效果。方法直接接触和现场实验。结果日本血蜱和波斯锐缘蜱接触被0.9%右旋苯醚菊酯处理的白布5 min,死亡率达100%,草原革蜱接触7 min,死亡率达100%,卵形硬皮和残缘璃眼蜱接触9 min,死亡率达100%。右旋苯醚菊酯处理的白布保存1个月,5种蜱接触1 min,24 h死亡率为100%;保存2个月,5种蜱接触1 min,波斯锐缘蜱24 h死亡率为100%,其他蜱的死亡率为73.3%~86.7%。着喷洒0.9%右旋苯醚菊酯杀虫剂的服装在蜱密度较高的草地连续行走3 h,身上未染蜱。结论右旋苯醚菊酯对蜱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夏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基因型别情况。方法选择宁夏六盘山地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共检测4个蜱种206只蜱,阳性37只,阳性率17.96%;其中以青海血蜱阳性率最高,达59.3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均为B.garinii基因型,但型内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有29份标本属B.garinii基因型Ⅰ群,有8份标本属B.garinii基因型Ⅱ群。结论证实在宁夏六盘山地区蜱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并发现其属于B.garinii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分离与鉴定莱姆病螺旋体.方法:1996年在山东省费县塔山林场,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媒介蜱进行调查,用布旗法共采集蜱900只,均为长角血蜱。结果:对50只进行中肠带螺旋体检查,带螺旋体率为12%(6/50)。从86组(850余只)长角血蜱中分离到2株螺旋体(TSH1、TSH3)。该螺旋体对H5332和H9724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对H6831单克隆抗体呈阴性反应,证实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山东省从长角血蜱中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尚属首次,且首次从病原学上证实山东省林区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地区长角血蜱及其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实验观察长角血蜱及其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形态结构。方法 :1994~ 1996年在北京西山地区采集长角血蜱 180只。标本应用蜱整体封片法、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合HE染色和硝酸银染色法分别检测和光镜观察。结果 :蜱整体封片法直接镜检即可观察到蜱外部基本形态结构。HE染色观察蜱内部器官细微形态结构。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合硝酸银染色 ,检出北京西山地区长角血蜱 (包括幼蜱、若蜱、成蜱和饱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 2 3 % ,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蜱体伯氏疏螺旋体多种不同的形态。结论 :上述方法对莱姆病媒介蜱及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6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携带情况.方法 在6省各选取2个采样点捕蜱,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分型.结果 6省共采集到2200余只蜱,约1000只蜱用于病原分离培养,从吉林省长白县全沟硬蜱标本中分离到13株螺旋体,从贵州省道真粒形硬蜱标本中分离到9株螺旋体.1255只蜱用于PCR检测,从6省的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特异片段,其中吉林省(长白县27.08%、通化县20.41%)、青海省(互助县25.06%、黄南县21.11%)和贵州省(道真县25.63%)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高,山西省(垣曲县4.72%、交城县3.64%)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吉林、青海、甘肃和山西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均为Borrelia garinii.贵州、湖南省的基因型均为Borrelia valaisiana.结论 6省蜱中均带有莱姆病螺旋体,且带菌率有差异;山西省蜱中存在Borrelia ganmi型莱姆病螺旋体,湖南省蜱中存在Borrelia valaisiana型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深入研究蜱媒疾病提供充足、有效的实验材料,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蜱类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新西兰白兔和绵羊为小亚璃眼蜱的供血动物,在温度28℃,相对湿度80%~85%的条件下,对该蜱的生活史周期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小亚璃眼蜱饲喂在羊体上表现为三宿主型生活史周期,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需要84~159d(平均为121.5d);而饲喂在兔体上表现为二宿主型生活史周期,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需要77~140d(平均为108.5d)。结论对蜱的生活周期与生活习性进行研究,是合理制订蜱及其传播疫病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实验室的活蜱保藏继代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鼠和蜱携带莱姆病病原体情况。方法 :BSK培养基从鼠脏器和蜱悬液分离伯氏疏螺旋体 ,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 :检验 316只鼠的脏器和 4 90匹蜱的悬液 ,从白腹巨鼠的胚胎和针毛鼠的膀胱各分离到 1株伯氏疏螺旋体 (LPR30、HJR56 ) ,它们都对单克隆抗体H5332 、H972 4 呈阳性反应 ,而对H6 831呈阴性。结论 :白腹巨鼠和针毛鼠是莱姆病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福建省印支革蜱亚属Indocentor的种类。方法在Olympus SZX9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标本,用Olympus DP71显微相机为标本摄像。结果经重新鉴定,福建省现存的印支革蜱亚属标本有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nsis及丽板革蜱D.bellulus。结论文献中报道的福建省金泽革蜱D.auratus是台湾革蜱的误定,福建省印支革蜱亚属种类应订正为台湾革蜱与丽板革蜱两种。  相似文献   

16.
附睾是一对细长扁平的器官,依附于睾丸的后上方.其上端膨大而钝圆,称附睾头,盖于睾丸上端.其下端尖细,称附睾尾,转向后上方与输精管相接.头尾之间为附睾体,呈圆柱形.附睾的内部是一根迂回曲折盘绕其内的附睾管,附睾管上与睾丸的输出小管相接,下通输精管,所以是精子排出必经的交通要道.另一方面,附睾管又有吸收、分泌和浓缩的功能.它为精子在途经附睾管时提供营养和促进精子的发育和成熟.所以,有人把附睾称为精子的摇篮,实很确切.精子通过附睾管后获得了运动的能力,和与卵子结合的能力,最后贮存在附睾的尾部,等待性高潮射精时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7.
抗生育剂量雷公藤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银染和MTT的方法,分别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对雄性小鼠的附睾尾精子变化和脾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雷公藤实验组附睾尾精子多为头部异常,大部分出现头尾分离和折断现象,精子活率及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雷公藤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多甙组和雷公藤糖浆大剂量组对NK细胞活性抑制较明显,而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则对NK细胞活性影响不明显。结果提示:雷公藤糖浆在有效抗生育剂量下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为重新评价雷公藤的药用价值及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对精子标本能够长期保存而又能观察精子形态的新途径。方法 将处理后的精子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巴氏染色;与直接涂片再行巴氏染色比较。结果 染色后的精子头、颈、体及尾部结构清晰、完整,厚薄均匀易于做精子形态分析。结论 用石蜡包埋、切片、巴氏染色法与直接涂片的巴氏染色法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青海血蜱是否有种型差异.方法分别提取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的DNA,选取8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比较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基因组DNA多态性.从DNA水平对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大部分DNA条带是相同的,少数DNA条带不同.结论两个地理株青海血蜱DNA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蒙古奇乾地区媒介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的感染情况。方法2014年4月,在内蒙古奇乾地区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用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媒介蜱样本中SFGR的感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共采集媒介蜱320只,其中全沟硬蜱293只(91.56%)、森林革蜱22只(6.88%)、嗜群血蜱5只(1.56%)。媒介蜱SFGR总阳性率为47.50%,其中全沟硬蜱阳性率为46.42%,携带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CRT)、拉欧蒂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R.raoultii)和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ii,R.hei)3种基因型;森林革蜱阳性率为59.09%,携带CRT和R.raoultii 2种基因型,嗜群血蜱阳性率60.00%,携带R.hei基因型。结论内蒙古奇乾地区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媒介蜱中携带SFGR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应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