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脏疾病中,变态反应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在肾活检标本中显示抗原或抗体是很重要的,一般使用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切片标本上荧光抗体染色结果作为抗原的鉴定和定位。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冰冻切片质量优良,制作一张质量优良的冰冻切片,制片过程中的每一步环节都很重要,其中包埋剂的使用也很关键,包埋剂包埋组织(-20℃一25℃)冷冻后对组织起到支托固定的作用。现工作中制作冰冻切片常用包埋剂是OCT,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我科使用普通胶水替代OCT包埋,所制冰冻切片用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与使用OCT包埋剂所制冰冻切片用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辛西平  武云 《云南医药》1992,13(3):182-183
本文参照Weber等提取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方法,用所得抗原制备鼠抗人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了该抗原具有的组织特异性,同时所得抗体的运用对免疫学诊断提供了实际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子宫内膜IgG抗体,以探讨其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血清标本91份,分A(EMT),B(正常对照)、C(疾病对照)三组,以EMT正位内膜冰冻切片作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子宫内膜IgG抗体。结果:A组荧光染色阳性率(87.2%),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荧光染色阳性率与EMT组的分期及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无明显关系(P>0.05)。用间接荧光法诊断EMT敏感性87.2%,特异性98.1%。阳性血清的几何均值为1:33.24(滴度范围1:20-1:320)。结论: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子宫内膜IgG抗体诊断EMT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4.
Ki-67和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Ki-67与PCNA两种增殖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特点及二者的差异性问题。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进行Ki-67及PCNA染色。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析细胞核的荧光阳性面积,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NA的核阳性面积明显大于Ki-67。二者的阳性面积呈正相关。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PCNA抗原表达较强,几乎涵盖了所有Ki-67的增殖信息,二者对增殖情况的反映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增辉  仇晓菲  吕志军  马鸿达 《天津医药》2000,28(11):687-687,F004
免疫组织化学已问世50余年,近10余年来发展很快,已从多克隆抗体到单克隆抗体,从冰冻切片到石蜡切片,从免疫荧光到免疫酶标等有了长足的改进,目前已普遍用于病理诊断的一项常用技术,被称为是“棕色革命”。常规石蜡切片标本一般均用甲醛固定,固定后部分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敏感性明显下降。抗原修复是改进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一个重要步骤,普通的化学法如微波炉加热法、高压加热法、单纯加热法和热水浴法,及酶消化法如胰蛋白酶法和胃蛋白酶消化法等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敏感(如阳  相似文献   

6.
<正>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以HEp-2细胞结合大鼠肝脏组织为基质检测AN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基质包含大约100~150种自身抗原。ANA-IIF操作简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且结果易于判断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在2009年声明中建议将间接免疫荧  相似文献   

7.
业已证实,东部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在远东地区,而西部型HFRS发生在欧洲。为了了解斯洛伐克是否亦存在东部型HFRS,作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血凝抑制(HAI)试验对病人血清进行了抗体测定。用Fojnica病毒(属东部型HFRS病毒)感染乳鼠后,再经丙酮-蔗糖法提取作为抗原用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与血清学方而的研究,自1978年南朝鲜学者李镐汪等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朝鲜亚种分离到朝鲜出血热(KHF)抗原后,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国内外资料证明,EHF间接免疫萤光抗体法(IFAT),是目前利用自然感染的黑线姬鼠含EHF抗原的肺切片检测EHF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新生儿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新生儿肺炎患者51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柯萨奇B病毒IGM,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李斯特菌、嗜血流感杆菌、克雷伯菌恢复期血清IGM。结果新生儿肺炎病原检出率最高的为RSV(18.79%),其次为ADV(12.6%)。结论新生儿肺炎表现不典型,需对病原进行明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以确保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是自身抗体临床检测的经典与"金标准"实验,广泛用于自身抗体的快速筛查、确立临床诊断方向及发现新抗体[1]。目前,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都是采用包被细胞(培养细胞或单细胞生物如绿蝇短膜虫等)或组织切片的玻璃或塑料载片,所有操作均在载片上进行。长期以来,由于自动化实现困  相似文献   

11.
1983年9月中旬哈尔滨郊区暴发一起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结合疫区处理捕获一批野生小啮齿类动物,取其肺脏制备冷冻切片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的HFR荧光抗原,从中筛选阳性鼠肺14份接种Vero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现分离出8株能连续传代的HFRS病毒株,将其中83H—A27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本文将其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81年我国首次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可由褐家鼠传染以来,我们在不同疫区,就鼠类携带本病相关抗原及其血清流行病学问随,做了连续三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本类型疫区,主要取决于褐家鼠带毒变化,鼠密度只间接反映和发病有关,今报告于下。方法鼠密度调查按规范要求,每次布夹400以上,室内用夹次法,野外用夹线法。家野鼠肺EHF相关抗原,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山西省卫生防疫站以间接免疫荧光  相似文献   

13.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和ENA谱检查,阳性患者进行分布趋势分析。抗核抗体(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提取的核抗原(ENA)谱检测采用斑点法,采用SPSS11.0进行试验结果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2876例患者的ANA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普通胶水代替OCT包埋皮肤组织来制作冰冻切片,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所制切片与用OCT包埋剂包埋所制切片在制片质量与染色效果上无异。方法行冰冻切片时,用普通胶水代替OCT对皮肤组织起支托固定作用。结果用普通胶水包埋制作的冰冻切片,在制片质量及染色效果上均与用OCT包埋剂包埋制片无异。结论冰冻切片行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冰冻切片质量优良,且在制片过程中快捷、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质量优良的包埋剂在制片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上要求,但其价格昂贵;用普通胶水代替质量优良的包埋剂,不仅在制片质量及染色效果上与前者无异,且价格便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何兰  邢艳  唐中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492-493
目的 :探讨用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检测抗核抗体 (ANA) ,提高ANA的阳性率。方法 :以Hela细胞为核抗原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检测120例患者血清中的ANA ,Hela细胞的检出率为54/120(45% ) ,鼠肝细胞的检出率为36/120(30% )。结论 :用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为核抗原检测ANA ,其ANA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以鼠肝细胞为核抗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9倒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观正常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发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消失或部分消失。肥大细胞脱粒很常见,有三种脱粒形式。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未发现有IgG在血管壁沉积。皮肤切片用EHF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1:640)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呈阴性。  相似文献   

17.
郭秀芳 《河北医药》2010,32(6):674-675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反应中的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预处理方法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0份经10%中性甲醛液固定过的乳腺癌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分别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做预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其阳性率为55.8%,采用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其阳性率为45.4%。免疫组化反应中采用高压高温抗原修复法作预处理,石蜡组织切片阳性表达率较微波炉抗原修复法明显提高(P〈0.05)。结论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提高了免疫组化阳性率的表达,显色对比鲜明,背景干净清晰,从而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付德庆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91,15(4):199-200
免疫荧光技术在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上一直作为经典的方法得以大量应用,但由于受到荧光显微镜等设备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在基层推广。为寻找适合于基层单位使用的诊断方法,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组化法(HRP—SPA)。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血凝抑制  相似文献   

19.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在晚期丝虫病患者中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锋  王世海 《贵州医药》1992,16(4):200-20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微丝蚴阳性者免疫荧光研究已见于多篇文献;而对晚期丝虫病患者,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Aw—Ag)及微丝蚴抗原(Mf—Ag)对马来和班氏丝虫病晚期患者作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以了解晚期患者血中抗体水平。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血清标本的收集、保存、稀释1988~1989,我们分别在德江、务川、独山三县静脉采集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晚期患者血清标本51份,微丝蚴阳性血清10份,并在上述  相似文献   

20.
丝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始于1962年,Chowdhury 等用微丝蚴为抗原诊断班氏和盘尾丝虫病,继而 Coudert(1968)、Ambrise—Thomas(1969)(1974)和 Diesfeld 等(1979)用 Dipetalonema viteae 丝虫成虫冰冻切片为抗原 IFA 试验诊断丝虫病和流行病学调查取得一些进展。Grove(1978)用感染沙鼠腹腔的马来丝虫成虫为抗原 IFA 试验可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河南医学院冯祖梅等(1982)以马来丝虫成虫为抗原对丝虫病患者进行检查阳性符合率为92.81~98.39%、假阳性为0.66%,与钩虫、蛔虫、鞭虫等其他蠕虫感染未见交叉反应。1983年我们采用同法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抗原的制备:断头法杀死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沙鼠,收集丝虫成虫,灭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