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福建省老年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命质量[生命质量评估量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心理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心理焦虑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实施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心理焦虑患者在护理中应用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其焦虑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早期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叙事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对改善护患关系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内一科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 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 50%(P0. 05)。[结论]将个性化叙事护理方法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改善护患关系并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队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伴有焦虑、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团队化心理干预。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患者入院后第14天,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第1天,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化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配合度,慢性肝病问卷量表(CLD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配合度、CLD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SAS、SDS及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为今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护理方案,通过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1.84%)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辅助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8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再次栓塞率少于对照组(P 0. 05),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应用到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再次栓塞率,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评分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指标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需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肺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按病区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并评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肺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青年女性颌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青年女性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2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青年女性颌骨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其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方法将65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出院时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总体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胆囊切除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2组胆漏、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皮下气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麻醉诱导前30 min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术前1 d显著升高(P 0. 05);观察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3 d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改善负性心理状态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08-01/2009-05收治的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并对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出院时心理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恢复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住院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呼吸功能锻炼、运动指导、心理应激干预、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运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患者对自我负担的感受,运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SPBS中照顾负担和情感负担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除生理功能外,观察组干预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华英  陈亚蓉  张怡 《中国康复》2019,34(2):87-8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入组时、出院3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出院3个月后采用烧伤健康专用量表(BSHS-A)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2组康复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及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疤痕增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接诊的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DS与SA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躯体症状、社会关系、心理状况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1例。初次就诊时,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再次评价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并和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循证护理,比较2组的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 0. 05),其舒适度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 0. 05)。2)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5. 00%,较对照组80. 00%更高(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其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其舒适度和生命质量水平,使患者感到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