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60例)与穿刺引流术组(穿刺组10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穿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颅组显著降低,术后血肿残余量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以及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与小骨窗开颅术相当,但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康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双全 《安徽医药》2013,17(11):1909-1911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穿刺组,n=40)或小骨窗开颅术(小骨窗组,n=40)治疗的80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显著小于小骨窗组患者。虽然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小骨窗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也无显著地差异,但是小骨窗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显著高于穿刺组。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较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颞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行血肿清除术。结果小骨窗开颅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常规开颅组,再出血的几率明显低于微创治疗组。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对照组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马涛  张玉磊  孙政  沈茹 《安徽医药》2013,17(12):2114-2115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和微创钻孔引流术组(微创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微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P〈0.05),且微创组患者死亡率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低(P〈0.05);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开颅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比小骨窗开颅术效果明显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救治。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0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70例(开颅组),穿刺引流术139例(穿刺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术前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及术后6个月GOS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其中32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小骨窗组),30例采用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微创碎吸组),所有患者术后记录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并完成1个月的随访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小骨窗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为(2.75±1.1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69±1.26)分改善为(18.53±2.16)分,微创碎吸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为(7.51±1.22)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2±1.32)分改善为(26.84±2.30)分,在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小骨窗组效果优于微创碎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对于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也优于微创碎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应用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可以充分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临床效果明显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中小骨窗微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70例,运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与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法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其中运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结果通过两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治疗效果较好的是观察组,观察组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后整体效果较其他手术方式疗效更好,且具有并发症发生平低、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许奕聪 《江西医药》2014,(4):298-299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60例,行微创穿刺清除血肿)和开颅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情况、术后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颅组术中出血量为(89.5±25.6)ml,微创组为(3.5±1.8)ml,开颅手术出血量明显多于微创手术(P〈0.01);开颅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稍高于微创组(8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不良情况发生率(11.67%)明显高于微创组(5.00%)(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相当,但微创穿刺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且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B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总有效率较低,病死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庄新海 《河北医药》2008,30(7):969-970
目的 探讨小骨窗与CT引导下的钻孔引流2种手术方法 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观察比较经小骨窗手术患者19例与CT引导下的钻孔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比较2种手术方法 清除血肿后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1个月内).结果 2组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1个月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病情较重,血肿量相对较大的患者,清除血肿更彻底,更有利于脑功能恢复;而CT引导下的钻孔引流术创伤小,对脑组织影响小,对相对轻症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临床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使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日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即经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并证实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大骨瓣开颅术2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7例,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49例,术后对手术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住院费用等进行评价。结果: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对患者术后的各方面评比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无颅骨缺损及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头颅CT扫描,精确定位,设计小骨窗,对6 2例脑出血病人微创手术治疗与6 4例常规直视下开颅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病人在术中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状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充分清除脑内血肿,有出血少,止血彻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更为安全、精细,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应该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微创引流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微创引流术),观察组40例(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6个月后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血肿清除量、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ADL分级、血肿清除量比较(t=5.12、5.34、5.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2.12、3.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微创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同样具有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骨窗显微手术显露更为满意,止血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较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64例(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两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DL分级在Ⅰ-Ⅱ的患者比例为61.2%、存活率为9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98%,高于对照组的71.74%;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9.5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对照组为2010年前在本院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清醒也较快,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恢复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采用超早期颞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4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1例患者,死亡4例;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为Ⅰ级者8例,Ⅱ级者20例,Ⅲ级者6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并发症少,可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肿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例,并与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锥颅钻孔组较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35),手术耗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21);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46)。结论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组较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创伤性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低致残、致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