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目的建立海军医学毕业生胜任力特征模型。方法采用调查法和专家小组讨论确立海医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要素,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构建海军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结果建立包含使命导向、团队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心理调适5个维度21个条目的海军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结论本模型的5个维度表征了海军医学毕业生的胜任特征,战士生源毕业生对使命导向和沟通能力重要性评价显著高于地方生源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为推进上海市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基层全科医生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法等方法初步构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对19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运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及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是100%、84.21%,建立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终身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临床诊疗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257 6,0.257 6,0.075 9,0.151 3,0.257 6。结论 该研究初步构建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在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层全科医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现阶段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培训需求,探讨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儿科医学人才培养路径。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研究生八项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判定和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八项岗位胜任力重要性判定结果都在4分以上,认知程度为重要。胜任力自评均分为3.874 ± 0.439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团队合作能力、核心价值观与医生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信息与管理能力。结论: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引入“岗位胜任力”的理念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创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强化意识、增加专题培训,参加各级创新创业计划,强化临床轮转与模拟教学等途径提高其岗位胜任力,打造“全能型”儿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文献中有关护士岗位胜任力要素的文章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提供依据.综述结果表明,国内CNS岗位胜任力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工具较多,评价标准不一,影响因素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目前的研究结果只供参考,缺乏纵向研究及针对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CNS胜任力的提高需要参考不同层级的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胜任力标准.国外有关CNS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较为成熟,可借鉴国外经验,依据中国国情,统一我国CNS岗位胜任力标准,基于CNS岗位胜任力需求进行临床干预,提高我国临床CNS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岗位胜任力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为合理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自我设计调查问卷,评价岗位胜任力培训前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岗位胜任能力;按护理人员职称类别及工作年限,分层次对324名护士进行岗位胜任力培训,采用自我设计调查问卷评价岗位胜任力;对不符合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的人员进行分工调整,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调整后的护士满意度状况,比较采用岗位胜任力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变化。结果岗位能力培训后21人(占6.48%)无法胜任现岗位工作;岗位胜任力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在工作总体满意度、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被认可与表扬、成就感、排班安排与工作条件、管理与医院政策、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等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积极提倡岗位胜任能力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制适合国情的养老机构院长岗位胜任力评价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依据Spencer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结合对15名养老机构院长半结构访谈的结果,以及现有岗位胜任力评价工具,形成量表初稿。采用量表初稿对426名养老机构院长进行问卷调查,测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养老机构院长岗位胜任力评价量表共包括3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548%。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1,折半信度为0.853。结论编制的养老机构院长岗位胜任力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量我国养老机构院长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西北地区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西北地区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地区临床医师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西北地区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平均分值为4.16±0.71分,大部分达到了胜任力条目的要求,胜任力情况较好。8项能力自我评价分值从高到低依次是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学习与运用医学知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不同性别(P=0.649)、不同职称(P=0.102)和不同医院等级(P=0.105)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P=0.018)和不同工作年限(P0.001)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西北地区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情况与其他地区类似,各医院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应该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导向,针对不同情况的临床医师采取"阶梯式"的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改善临床医师的培训规划。  相似文献   

8.
护理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下,护理人员获得满意结果的能力,包含能力、性格和动力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外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训现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科学、有效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岗前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现场访谈的方法初步构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8位专家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的问卷咨询确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计算得专家权威系数为0.865,两轮调查专家意见的协调度分别为0.310和0.280。最终确定了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9项。一级指标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知识、卫生检验与检疫知识、实践技能、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的权重分别为0.1272、0.1655、0.2134、0.1530、0.1482、0.1927。结论 初步形成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构建较可靠,可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医院总会计师胜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胜任力的人才评价方法目前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医院总会计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很少。该文对国内外总会计师的胜任力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医院总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医院总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模型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整体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管理人员作为卫生健康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其岗位胜任力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人才培训,尤其是开展医务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培训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医务管理人员开展岗位胜任力培训,不仅能够促进医院整体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也能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深入认识医务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培训的重要性,对全国21家大型公立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培训的思考,旨在提升医务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助力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 而且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合格的岗位胜任力.在知识与技能培训中融入医学人文精髓,培养在医疗工作中的胜任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分析住院医师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升岗位胜任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寻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少违约发生以及降低违约危害的措施.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卡方检验和Logistie回归分析等方法探寻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专业与录用岗位的匹配程度及是否有录用单位的实习经历是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可通过增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引导毕业生选择相关专业就业以及在招聘过程中洞察求职者就业意向、预留备选人等措施减少违约的发生,降低违约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赵海艳  郝明  常海波  王琪 《现代保健》2009,(26):183-184
医学研究生是高级专业人才,在当今社会,其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素质。本文着重分析了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以便我国医药院校更好地培养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基于模拟患者的评估在临床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在阐述传统的评估模式的运用现状基础上,从评估的内容、评估的优势方面分析基于模拟患者的评估。结果:模拟患者在能力评估中的运用能促进医学生参与主动学习,体验真实的经验教训。模拟患者在能力评估中最大限度的提供临床病例,提供更为丰富的训练内容。结论:将模拟患者应用于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评估,能够全方位的评价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公平、高效、可靠的评估活动。  相似文献   

16.
Recertification of physician competency is a major topic of discussion and debate in the U.S.A. today. Nearly all graduates of U.S. medical schools are eventually certified by an approved American Medical Specialty Board. Since the mid-1970's all of these Specialty Boards have endorsed the concept of recertific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what is meant by periodic assessment of physician competence, why such an assessment is becoming a reality, and the principles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n implementing a system for the periodic assessment of physician competency.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ian competency is a task of enormous proportions when one recognizes the difficulty of reliably and validly measuring all aspects of the skill and abilities of the practicing physician. The e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capabilities is feasible, but somewhat limited with regard to the spectrum of abilities expected of the physician. In the U.S.A., both the public and the medical profession have placed pressure on physicians to implement programs of recertification. Unlike most of the other professions, medicine has taken upon itself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programs for recertification of the medical specialist. To develop recertification programs of value, they should meet certain standards. These include: the need for clear specification of the criteria by which qualification for recertification will be judged or measured; the need to attempt to coordinate programs of recertification with program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 need to design evaluation tools tha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kills and abilities needed by the physician in the practice of the medical specialties; and the need to be certain that all who participate in such a program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program (that standards for passing tests be absolute rather than normative).  相似文献   

17.
适应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第三次全球医学教育变革,对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公共卫生硕士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建议制定培养目标,阐明岗位胜任能力,明确课程设置的依据;结合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交流合作,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分析首届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评价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方法:对中西部4所医学院校的2015届305名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和315名临床五年制医学毕业生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履行合约、参加工作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结果:订单定向毕业生合约履行率99.3%。订单定向毕业生和临床五年制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比例分别为90.7%、2.8%,月平均收入分别为2 011元、2 774元,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例分别是77.8%、43.3%。结论:4所医学院校首届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履行合约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良好,但工作编制和待遇落实较为滞后,订单定向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建议在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前,医学院校尽早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协调联系,及早落实医学生的就业工作。同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尽快明确订单定向医学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程序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