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7月来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窦内窥镜微创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内窥镜治疗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防止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经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26例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率27%,治愈率100%。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诊断上无特异性,结合涕血病史、镜检见有干酪样团块物和鼻窦CT显示病变窦腔有钙化班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内窥镜鼻窦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回顾性分析,64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病人采用了以鼻内窥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窦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12~24个月。结果:59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结沦: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再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疗效。方法观察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31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内镜鼻窦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31例患者治愈14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鉴别诊断.方法:对5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的影像学、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T表现的差异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1)病变范围:霉茵性鼻窦炎受累情况以单窭病变为主,66.7%的病例病变累及单侧上颌窦;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多为双侧多鼻窦受累.79.4%病例病变累及双侧多个鼻窦.(2)病变密度: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窦腔黏膜增厚、软组织团块影的密度均匀、无钙化灶;78.9%的霉菌性鼻窦炎的窦腔病变中有条带状、斑点状或团块状的高密度钙化影.(3)窦壁骨质的受累状况:化脓性鼻寞炎病例中未见窦腔骨质破坏;而霉菌性鼻窦炎病例中,44.4%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位于上颌窦内侧壁.结论:CT扫描对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静波  尼冬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74-1975
目的:通过对32例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的分析,研究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RYKER鼻窦内窥镜行病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下鼻道开窗双进路清除病灶,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3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术后随访2~3个月.术腔黏膜光滑,窦口引流通畅,无复发。结论: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手术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保留功能,可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部位、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等。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可见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影。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CT及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多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累及其他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鼻窦壁骨质破坏。结论 CT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晓轩 《临床医学》2012,32(10):93-94
目的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治愈率为92.1%。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可保全鼻窦生理功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腔负压置换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负压吸引使药液进入鼻窦,反复冲洗引流鼻窦分泌物及局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效果好,有效率达100%。结论:鼻窦负压置换治疗慢性鼻窦炎操作简便、效果好、无创伤,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126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合理掌握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以及做好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护理,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治愈108例,好转17例,死亡1例。治愈好转率为99.2%。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过程中,做好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鼻窦的霉菌性感染日益增多,过去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较困难,随着鼻内镜的普遍应用及CT扫描技术的提高,目前早期诊断及治疗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003年6月~2005年2月,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1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霉菌性鼻窦炎是鼻窦受霉菌侵犯而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良性、非侵袭性鼻窦病。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该病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有相似的免疫学和组织学特征,属于鼻窦真菌病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于患有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特异性免疫活性患者中。近10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有必要重视本病并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本文对霉菌性鼻窦炎的特点、临床症状、鉴别、影像学诊断以及诊疗等现状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1例老年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CT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具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于上颌窦,具有典型的CT影像学特征,经鼻窥镜手术治疗后1年未见复发。结论:老年霉菌性鼻窦炎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CT诊断价值较高以及鼻窥镜手术治疗效果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负压置换治疗鼻窦炎的操作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入鼻窦,进行反复冲洗引流鼻窦分泌物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1012例患者治疗效果好,有效率达100%。结论正负压置换治疗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无创伤,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以95例190侧Ⅲ型鼻窦炙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28侧(67.4%),好转50侧(26.3%),无效12侧(6.3%).95例190侧患者中,并发纸样板损伤6侧(3.2%),鼻腔粘连或闭塞21侧(11.1%),出血>400mL者3侧(1.6%).结论 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炎症重,正常解剖结构缺失或改变,导致手术风险增大,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仔细寻找并确定解剖定位标志,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类固醇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11例,其中曲菌病6例,毛菌病3例,隐球菌2例,回顾性分析它们的X线、CT表现。结果 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特点为:①单侧发病;②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③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CT值较高,45-85Hu,内可有小砂粒状、线团状钙化;④鼻窦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伴增生。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X线表现无特异性,而T则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在鼻腔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本组268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给予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治愈241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治愈率89.92%,总有效率99.25%,2例治疗无效患者为未按时到医院复查和换药的患者.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能在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性手术.随着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熟练和正确的护理措施亦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在鼻腔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本组268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给予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治愈241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治愈率89.92%,总有效率99.25%,2例治疗无效患者为未按时到医院复查和换药的患者.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能在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性手术.随着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熟练和正确的护理措施亦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在鼻腔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本组268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给予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治愈241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治愈率89.92%,总有效率99.25%,2例治疗无效患者为未按时到医院复查和换药的患者.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能在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性手术.随着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熟练和正确的护理措施亦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