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碱性返流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碱性返流性胃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病因方面幽门螺杆菌成为近年讨论的热点外,还对各种诊断手段做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3.
随机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诉上腹痛、呕吐、营养不良患者及无症状患者各20例,进行十二指肠胃返流量测定。结果显示:①作者采用的电子计算机放射性核素扫描系统测定十二指肠胃返流量是一种新的、无创伤的、生理性的定量方法;②有症状与无症状组间十二指肠胃返流量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两组病人首次手术时间间距与十二指肠胃返流量无相关(P>0.05)。由此表明,为控制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症状,必须减少十二指肠胃返流量,这为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式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胃上部及食管胃结合部的肿瘤,大多数专家主张首选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TG)联合开放吻合术、使用辅助切口吻合口或完全腹腔镜吻合术(Overlap吻合和π形吻合术),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治性切除潜在转移的淋巴结并且避免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后发生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1]。对于接受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的患者来说,Roux-en-Y吻合术为常见术式,但因其改变消化道连续性,易引起营养吸收障碍、贫血和其他并发症,导致术后体重减轻、生活质量差等问题[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胰)肠Roux-en-Y吻合双层舌状瓣加半套叠瓣膜及改进的矩形瓣,小套叠瓣膜等联合抗返流装置的效果。方法:在动物实验证实本装置具对抗1.87-5.8kPa(19.07059.14cmH2O)液体逆流压力的效果。且术后1年无逆行感染症状,并分别经1-2年解剖观察证实此装置无变性萎缩及梗阻后,临床应用38例胆(胰)空肠内Roux-en-Y吻合手术病人,术后经各种手段检测抗返流装置的抗返 效果并长期随访。结果:术后2-3年吞钡检查5例病人中,仅1例倒立位(<30度),加压时有少量钡剂返流至桥上10cm(约小套叠瓣膜处),返流装置无狭窄梗阻及变形,32例(85.1%)随访0.5-6年,均无返流性胆管炎症状,结论:本抗返流装置具有良好的抗返流效果,抗返流指数高,无狭窄,梗阻,变性,萎缩,并具有长期保持柔顺性的特点,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近6年来收治的58例术后胆漏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资料表明肝胆系统手术发生的胆漏中以肝叶切除发生率最高,占50.00%(29/58)。提示规范而细致的手术操作及遵循相应的外科原则是预防胆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2年4月的15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施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A组)53例,Roux-en-Y吻合术(B组)37例,BillrothⅡ吻合术(C组)62例。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是在传统的BillrothⅡ术式基础上,在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之间加作空肠-空肠Braun吻合,同时对靠近胃肠吻合口的输入袢用10号丝线束扎阻断。将3种吻合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全组术后随访均在6个月以上,术后近期内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9.4%、13.5%和16.1%,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5.4%和33.9%,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Roux潴留综合征A组无1例发生,B组发生率为2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组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43.2%和50.0%,A组显著低于B、C组(P<0.01)。同时发现,术后体重下降者在C组较A组更为常见(P<0.01)。结论非离断式Roux术在保留传统Roux术式抗反流优点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术式易发生Roux潴留综合征的弊病,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8.
胃术后急性胆囊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术后急性胆囊炎(AGAC)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年来71例AGAC的临床资料。结果男47例,女24例。年龄为30~75岁。发病时间为胃切除手术后4~460d。其中坏死性胆囊炎14例,化脓性胆囊炎35例,单纯性胆囊炎22例。本组误诊49例(69%)。手术治疗32例,死亡8例;保守治疗39例,死亡10例(256%)。结论AGAC的发病时间不同,其误诊情况和治疗结果差别显著;应重视胃术后对胆囊功能的影响,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行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长期不愈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示切口感染的处理不当、腹壁窦道的形成、肠瘘的发生等是其局部因素,营养不良、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脏器功能衰竭等为全身因素。提示防治术后切口感染、腹壁窦道的形成、肠瘘的发生及纠正营养不良、治疗合并症、改善全身状况等是降低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胃癌晚期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全胃切除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如腹胀、腹泻、营养不良等。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胃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更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11.
从术后功能状态评价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手术的术后残胃功能状态。方法对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术病例(PPG)(17例)、远端胃切除病例(15例)的胃排空功能、胆囊收缩功能、CCK分泌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术组病人的胃排空状态类似于术前;而远端胃切除组则呈坠落状态。胆囊收缩动态测定显示进食60min后,PPG组胆囊收缩率为40%,而远端胃切除组为23%(P<0.05)。CCK值测定显示PPG组变化幅度小,DR组15min时明显升高后很快下降。结论PPG手术组病人具有近于正常的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是胃切除术中具有保留胃和胆囊功能、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改良式Cogbill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AP)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我科选择性应用改良式Cogbil手术22例SA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2例,后期存有并发症7例,其中胰瘘3例,肠粘连1例,轻型糖尿病3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死亡。结论改良式Cogbil手术用于治疗SA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成功率高易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急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l99l~2001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通过l~5年的随访,患者一般在术后3~4个月生活,体质恢复到正常水平,能胜任日常工作。l例(1.2%)在2年后出现吻合口溃疡。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去除了溃疡病灶和泌酸环境,达到了根治的目的,且手术安全性高。因此,在基层医院,在患者条件许可时,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应尽可能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胆管囊肿瘤变与首次手术术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瘤变与原手术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近30年来收治的2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肿总癌变率14.8%;原手术为囊肿内引流术者的癌变率显著高于囊肿切除术(P<0.001);囊肿内引流术后患者癌变年龄显著小于囊肿切除术(P<0.01)和未手术者(P<0.01);囊肿内引流术后发生癌变的年限显著短于囊肿切除术(P<0.01);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者的发病年龄比未手术者早15.4年。结论 囊肿内引流术能加速和促进癌变发生,应废用;囊肿切除术应列为首选术式;囊肿应尽可能切净,不能切净者应剥除内膜或破坏其粘膜。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管径 >1 5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2 2 4例 ,随机分为内引流术组 (治疗组 ) 12 2例和T管引流术组 (对照组 )10 2例 ,进行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出现近期并发症 15例 ,远期并发返流性胆管炎 6例 ,再发结石 3例 ,均在局麻下行胆道镜取石及对症治疗而痊愈。对照组近期并发症10例 ,远期并发胆管炎 2 4例 ,再发结石 2 3例 ,2 3例均行二次手术 ,改行内引流术 2 0例 ,3例因病重而再行T管引流 ,死亡 2例。结论 对管径 >1 5cm的胆总管结石宜首次即行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肝段切除联合手术加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近 12年来对 2 3 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根据结石的部位和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 ,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  (1)行肝段 (叶 )切除 胆管空肠Y型吻合 10 3例 ,优良 91.8% ;(2 )行肝胆管切开取石、解除狭窄后与空肠Y型吻合 45例 ,优良 81.2 % ;(3 )行单纯胆道探查取石 T管引流72例 ,优良 69.3 % ;(4 )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4例及右肝段切除 T管引流 6例。结论 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应采用肝段 (叶 )切除联合手术或高位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空肠Y型吻合手术 ,并配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 ,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nd aims  

So far,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assessing double tract (DT)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which maintains the duodenal passage of fo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DT reconstruction compared with Roux-en-Y (RY) and Billroth I (BI)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distal gastrect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