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用药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用药途径 ,以提高疗效。 方法  在静脉输注抗生素的同时根据患者情况 ,鞘内注射抗生素 2 1例 ,脑室滴注 腰大池引流 12例 ,鞘内注射 脑室滴注外引流 6例。 结果 临床治愈 35例 ,死亡 4例。 结论 本组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疗效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颅脑创伤或颅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治疗10~14d,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及细菌清除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及颅内压低于治疗前,葡萄糖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后脑脊液细菌彻底清除73例,清除率为74.49%。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包陆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97-198
目的探讨腰大池直观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多重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颅脑手术后出现颅内多重细菌感染的患者22例,全部给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鞘内注射罗氏芬和万古霉素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病原菌清除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全部患者治愈18例,有效2例,显效1例,无效1例。细菌学评价:治疗后20例患者细菌完全清除,2例未完全清除,感染菌种类无明显变化。脑脊液评价,治疗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质的含量减低,葡萄糖的含量增高,颅内压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28例,分别予以抗感染、鞘内注射药物、腰椎穿刺引流、脑室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 27例痊愈出院,一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对于闭合性颅脑外伤开颅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应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救治经验。方法对经开颅术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的87例患者采取抗感染、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给药、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78例治愈,死亡9例。结论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鞘注抗生素,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功能能有效提高开颅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万古霉素脑室内注射并腰大池引流对术后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术后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采用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显著异常,治疗2~3d后逐渐恢复,5—7d基本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或P〈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的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与未感染(未感染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率达12.5%左右;手术持续时间、有无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血糖水平、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外合并感染、年龄、二次手术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行腰大池外引流收到良好疗效。结论颅脑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使用有效抗生素、同时行腰大池外引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室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将20例颅内感染的患者行腰大池引流加全身抗菌药物治疗。结果:20例颅内感染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首选腰大池引流,有望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抗生素,单用或联用其他几种治疗方法,其中42例鞘内给药,33例行腰大池置管引流,9例经双侧脑室引流冲洗。治愈52例,死亡8例,死因为颅内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脑疝3例。结论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时,支持对症治疗、抗感染、鞘内给药、腰大池持续引流、双侧脑室引流冲洗等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合并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感染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常规抗感染、降颅压、局部换药等综合治疗外,其中16例采用反复腰穿加鞘内注药治疗,18例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鞘内注药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重残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短,重残和死亡率低。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合并脑脊液漏,可有效控制颅内感染,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重残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辅以脑室灌注高敏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疗效。方法将94例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实施侧脑室、腰大池持续引流并辅以鞘内灌注高敏抗生素治疗,对照组47例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脑室灌注高敏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引流时间、感染控制情况及颅内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68%( P<0.05);观察组引流、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质、白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含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有效缩短引流时间,降低颅内压并改善脑脊液成分,为高敏抗生素发挥药效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42例颅脑外伤后重症颅内感染的治疗经验,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注加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后重型颅内感染的应用与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2例颅脑外伤后重症颅内感染的病例,应用侧脑室持续灌注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脑外伤后重症颅内感染.结果 临床治愈33例;死亡4例;3例植物生存;2例出现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V-P)后好转.结论 应用侧脑室持续灌注用药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脑外伤后重症颅内感染,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重症颅内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颅内感染应早期、足量、足时应用敏感、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已达成共识。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抗生素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现已作为治疗颅内感染的主要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23例,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神经外科领域的颅内感染多由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联合鞘内注射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47例(94%)痊愈出院,1例(2%)转院治疗,2例(4%)死亡,治愈率为94.0%,较对照组78.0%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联合鞘内注射用于颅内感染治疗可有效控制和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治愈率高,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疼痛较小,是临床治疗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行腰大池引流组(观察组)和非腰大池引流组(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并定期对引流出的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分析;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反复腰穿放出脑脊液和鞘内注射抗生素。综合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的转归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FS显著改善,且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选择配合鞘内给予抗生素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神经外科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急诊行双侧侧脑室外流术,并在术后第5~7天拔除侧脑室引流管的同时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结果恢复良好3例(10.0%),轻度残疾5例(16.7%),重度残疾10例(33.3%),植物生存9例(30.0%),死亡3例(10.0%)。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急性肾衰竭,1例死于术后1周的再次脑出血。30例患者均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脑室内出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结果:36例治愈出院,4例自动出院。结论:做好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加强鞘内注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做好对症支持和基础护理可提高疗效,促进此类患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8.
陈玥  郭冬杰  李朋梅 《安徽医药》2019,23(8):1617-1619
目的 探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颅内感染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收治的1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颅内感染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感染灶控制方案。结果 病人主诉癫痫发作1月余。术前诊断:右颞脑动静脉畸形(AVM),继发性癫痫。入院2 d后行脑血管造影,6 d后导航下行右颞AVM切除术。术后病人出现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为耐碳青霉稀类的肺炎克雷伯菌,静脉注射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联合鞘内注射阿米卡星,结合复方磺胺甲〖XC口恶5.eps;%92%92,JZ;P〗唑、米诺环素等口服药物;结合腰大池引流、脓肿穿刺等感染灶控制方案,成功救治病人。结论 长疗程的静脉注射抗菌药物结合足量的鞘内/脑室内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和炎性脑脊液持续引流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颅内感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的57例颅内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痛苦小、易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义志 《江西医药》2014,(12):1425-1426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性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脑室外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