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原则以及如何预防。方法分析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方法、预防策略。结果120例患儿经过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均安全康复。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及早发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患儿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何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67-1068
目的 振讨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手足口病惠儿护理时,应预防交叉感染,加强病情观察,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0年4~8月收治的70例HFMD患儿临床诊治及疗效资料。结果 70例患儿经诊治,预后良好,46例轻症患儿7d内治愈出院,伴有并发症者治疗7~14d后治愈出院。本组患者未发现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须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加强早期干预和患儿病情观察,是降低HFMD患儿危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以减少患儿重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2例患儿无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与治疗干预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20例,依据干预措施分为常规预防干预与利巴韦林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综合预防干预与西瓜霜喷剂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热、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手足口病采取综合预防与治疗干预疗效确切,可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家长满意度高,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为预防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69例临床患儿进行分析,得出护理依据和技术方法。结果对临床269例患儿积极护理,均已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治疗、预防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共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对其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临床治疗前,先对40例初步诊断观察,弄清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诊断,本次40例均为小儿手足口病,所有患儿症状表现复杂,且少数患儿为被传染者。临床重点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最终治疗效果显著,病况对比差异性明显(P<0.0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病况复杂,临床需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26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2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145例采用病毒唑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120例采用炎琥宁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112/120),显著高于对照组66.9%(97/145),P〈0.01;且治疗组在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病程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炎琥宁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8例,分别静脉给予阿昔洛韦20mg/(kg·d)和利巴韦林10~15mg/(kg·d),观察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9.4%(P<0.01)。结论: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0例,对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和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病发症发生,平均住院5~8d。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有效预防和精心护理,可使疾病疫情得到控制,同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1~3岁患儿居多,患儿均有皮疹,以手和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发热是常见症状;重症病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升高.结论 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患儿.当大面积暴发流行时,必须集中隔离治疗,采取及时、有效地抗病毒和对症处理,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60-161
目的 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方法 42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中医治疗,普通型患儿以清热解毒、化湿祛邪为主,重型患儿是以解毒化湿,熄风定惊为主,患儿恢复期症状以气阴不足、余邪未尽为主。结果 42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中医治疗之后,各部分疱疹全部消失,临床症状都消失,全部病愈。结论 通过中药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有非常大的帮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小儿手足口病,男性患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P〈0.05);患儿以1~3岁为主,共48例,占73.85%;4~9月为主要发病月份,5、6月份为最高发月份;最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和惊颤;患儿多伴有不同的并发症。治疗以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为主。65例患儿中64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患儿症状好转出院。结论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并根据患儿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有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年~2017年铁岭市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7年铁岭市459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对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结果 2013年~2014年手足口病患儿报告发病较多,占比达到37.27%;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报告发病更多;所选儿童均为2~7岁患儿,其中2~3岁占比最多,超过3岁的儿童患本病人数则越来越少。结论做好各阶段小儿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及早开展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避免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促进防治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源汇区459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防治手足口病的方法。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459例手足口病患儿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59例手足口病患儿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区,散居儿童占86.06%,其中≤3岁患儿占所有病例的94.99%,时间从4月中旬达高峰。临床主要由EV71和CVA16引起的发热和以手、足、口、臀部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做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对重点人群、托幼机构做好宣传教育,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6.
杜雪梅  王芬  陈泽金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56-2457
目的 了解抗生素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状况,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发现单用抗病毒治疗621例皆为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伍用抗生素治疗379例分别为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儿、有并发症患儿.结果 普通型手足口病只需抗病毒治疗可获痊愈,但有部分患儿需伍用抗生素治疗.结论 手足口病可降低部分患儿免疫力,部分患儿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需伍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237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37例手足口病进行临床分类、归纳与分析。结果237例手足口病均治愈,无1例死亡及留有后遗症(4例转上级医院,随访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危及患儿生命,应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降低他人感染风险,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本院的手足口患儿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传染疾病,多发在春季,发病症状典型,且多发在5岁以下的儿童,只要合理合理治疗,该病不留后遗症,但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患儿死亡。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给予更昔洛韦5 mg·kg-1·d-1和利巴韦林10~15 mg·kg-1·d-1,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皮疹、持续发热、血压升高、无力、肢体抖动。采用抗病毒治疗并以对症治疗加以辅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明显,应加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