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秋季气候炎热多雨,暑热夹湿,常使人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因此需要用饮食来调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达到祛暑消疲的目的。鸭肉性凉,为夏季滋补首选肉类。鸭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  相似文献   

2.
<正>炎热的夏天,人们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等上火症状。"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夏季"上火"可通过饮食调节,多吃苦味食物。苦瓜以苦味得名,是夏季的应季蔬菜。苦瓜含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是药食兼得的食疗佳品,主要有四大功效:①生津消暑,苦瓜含有生物碱类  相似文献   

3.
《长寿》2010,(5):54-54
中医认为,暑热之气属阳。阳盛易伤阴液,而阴亏损则阴阳失调。这是因为夏季炎热,人体为了散热,汗腺就要大开以调控体温。通常一次有感觉的出汗,身体大约要丢失上千毫升的液体。人体水分一旦丧失较多,就会出现口干、头晕、心慌、胃口下降、尿少等症状。因而每至盛夏,人们都要适时进汤补水,以保阴生津,求得身体的“阴阳平衡”。现介绍下面四种补水又补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用"冷"来消暑,吃各种冷饮食物,空调、风扇时刻开着,还有人喜欢洗凉水澡、打地铺,等等。虽说缓解了炎热,但贪凉行为也可能为健康埋下隐患。今天,就谈一谈我们怎么避开消暑误区,选择"热养生"安全度夏。夏季受寒易伤阳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夏季,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最旺。根据中医"顺应天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注重养护阳气。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气候炎热多雨,暑热夹湿,常使人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因此需要用饮食来调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人,达到祛暑消疲的目的.鸭肉性凉,为夏季滋补首选肉类.鸭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夏季人们往往因为怕热而恣意贪凉,结果导致阳气受损,而引发感冒、肠胃炎、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各种疾病。夏季炎热,人体阳气亢奋,因此,古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盛夏养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初夏养生     
初夏养生五注意 炎热的夏日来了,夏季日长夜短,人们难免会有睡眠不足的情况出现,再加上天气炎热导致的多汗,体内水分流失会比较严重,那么初夏养生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清补为佳:初夏进补的食谱应以清热化湿、清心补脾为主.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若用滋腻温热的滋补品,如阿胶、鹿茸、红参、附子、首乌、熟地等反而会"火上加油",适得其反,最好选择偏于益气养阴生津的补品,如太子参、枸杞子、北沙参、麦冬、西洋参等,也可配上夏季常用的兔肉、鸭子、菊花、金银花、绿豆、莲子、薏苡仁等.  相似文献   

8.
《家庭健康》2010,(7):38-38
夏季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此时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且活泼于体表,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夏季养阳呢?  相似文献   

9.
夏季炎热,喝杯凉茶,可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火气,也可治疗因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有清热解毒、去湿生津、清火明目和散结消肿等作用,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和疔疮肿毒等症。凉茶中所用的药材多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泻火、滋阴潜阳的功效。这些中药材大多为"药食两用"。既可以当作食  相似文献   

10.
张乾 《现代养生》2013,(13):12-13
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而夏季的一个特殊阶段称之为"长夏",又单属土。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与人》2008,(8):71-71
夏季气候炎热,夏季饮食人们多喜吃冷食冷饮,但养阳却要求夏季少食冷饮。因为夏季人体皮肤毛孔疏松,散热较多,这就消耗了体内的阳气。如果贪冷饮,就会使阳气受到损伤,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季饮食要适当控制冷饮冷食量,进食的速度也不宜太快。脾胃虚弱者尤其应节制。当然,如果身体健康,在夏季吃些冷食,可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艾静 《自我保健》2009,(7):12-13
夏季炎热,很多人不能适应气候,吃不好.睡不好.一到夏季人就瘦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季几乎离不开空调、冷饮,但是截然不同的室内外环境,容易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带来一定危害。经常听到“苦夏”或“疰夏”这样的说法,中医的书籍上又提到了“长夏”这个词,这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3.
6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枝叶繁茂的夏季。夏季宝宝的胃肠相对虚弱,厌食、腹泻等就成了儿科就诊率较高的疾病。怎样帮宝宝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季呢?中医认为夏季应注意护养人体的阳气,正所谓"春夏养阳"。下面简单介绍养护宝宝阳气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心跳加快,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因此,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夏季养心有许多方法,笔者认为,夏季养心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5.
<正>夏季是人体阳气最强的时候,很容易心浮气躁。夏季养生,一定要养神,要做到心平气和,但是有的人容易急躁,快试试以下方法吧。解暑粥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由于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可以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食疗学认为,一年四季应适当吃些苦味,尤其是夏季更应吃些苦味。它不仅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使人胃口顿开,增加食欲,还可促进肠胃运动,有利消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使人们从紧张中松弛下来,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恢复精力和体力,达到清热祛暑、化湿利尿、解毒生津之  相似文献   

17.
食疗治疰夏     
疰夏是夏季的常见病,许多人到了夏季就吃不下,睡不好,全身疲乏无力,并日益消瘦,有时还会感到蒸蒸发热,多伴为低热,情绪抑郁,心烦口干,整日觉头昏头胀,如患大病一样;每年夏季来临即会犯病、夏季过后则能自愈,疰夏是身体和气候不相适应的一种生理反应。众所周知,水和盐都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很多水分和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现浑身酸软无力等症状。另外,人们吃进的食物,在胃肠道里要消化,分解和  相似文献   

18.
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的胃口就会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适等症状,有的人还易发生胃肠道疾患。这是因为,热天人们出汗较多,体内的水分、  相似文献   

19.
夏季炎热酷暑,给人们增添了很多麻烦,天热出汗,睡不好觉,又懒于活动,精神易疲倦,学习效率低。加之肥胖儿童肺部呼吸障碍,体表面积大,比常人渡夏更困难。因此,在此一期间,肥胖儿童的减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膳食要平衡,品种要多样;二、多食新鲜果蔬,烹饪要清淡;三、锻炼要经常,活动要  相似文献   

20.
13.四时唯夏难将摄,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汤药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 略解:这首歌的中心思想是夏天天气炎热,饮食要适当调理.一般讲夏天人体有阴寒之邪气藏伏,要注服补肾药,不吃冷食.往往人们在夏天调摄不当易于中暑.从阴阳五行角度上讲更是有其内在玄机.夏季炎热,而心属火脏,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故暑热病邪易于入袭上焦心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