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结果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和面数密度(area number density,NA)从慢性肝炎(PU分别为39.4、41.0和33.3;NA分别为236.7、272.7和237.4)、肝硬化(PU分别为40.8、45.2和43.6;NA分别为313.8、354.6和322.9)、癌周肝硬化(PU分别为55.5、59.4和54.4;NA分别为481.9、488.9和432.6)到肝癌(PU分别为59.6、63.7和58.1;NA分别为549.2、587.7和451.3)表达逐渐增强。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p16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P值分别为0.034、0.020、0.030、0.007、0.003和0.005),但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33、0.535和0.447。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cy-clinD1、CDK4、p16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而癌周肝硬化和HCC中主要定位于胞质。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但未发现cyclinD1、CDK4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结论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调控网络中,相关调控因子的异常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过程中p16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周期正反馈调控的结果,在HCC的发生中可能属于早期事件,而p16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和面数密度(area number density,NA)从慢性肝炎(PU分别为39.4、41.0和33.3;NA分别为236.7、272.7和237.4),肝硬化(PU分别为40.8、45.2和43.6;NA分别为313.8,354.6和322.9)癌周肝硬化(PU分别为55.5、59.4和54.4;NA分别为481.9、488.9和432.6)到肝癌(PU分别为59.6、63.7和58.1;NA分别为549.2、587.7和451.3)表达逐渐增强。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p16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P值分别为0.034、0.020、0.030、0.007、0.003和0.005)但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33、0。535和0.447。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cyclinD1、CDK4、p16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而癌周肝硬化和HCC中主要定位于胞质。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但未发现cyclinD1、CDK4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调控网络中,相关调控因子的异常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CyclinDl、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过程中p16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周期正反馈调控的结果,在HCC的发生中可能属于早期事件,而p16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2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p2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结果]p27蛋白在正常肝组织和慢性肝炎中呈低表达,在肝硬化和癌周肝硬化中表达明显增强,而在肝癌中表达明显下降,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mRNA在非肝癌组织中表达均较强,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减弱,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p27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而癌周肝硬化和HCC中主要定位于胞浆.随着HCC的分化程度降低,p27蛋白和p27mRNA的表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27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且与HCC的分化有关.p27的胞浆定位可能与HCC的早期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ependentkinas ,cyclinD1)和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4(cyclin dependentkinase 4,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72 2 2 %和88 89% ,CKD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 67%、61 11%和 72 2 2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葡萄胎比较 ,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率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 ,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成正相关 ,r =5 675 ,P =0 0 17;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Ⅰ~Ⅱ期、Ⅲ~Ⅳ期组织中 ,cy 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0 %和 93 75 % ,CDK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和 87 5 % ,随肿瘤临床期别的增加 ,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 :cyclinD1和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过度表达 ,并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中cyclinD2 、CDK4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D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4,CDK4)的表达,探讨它们与p27ki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乳腺癌、18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中cyclinD2、CDK4的表达,比较它们与p27 ki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96例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2、CDK4和p27kip1表达率分别为41.7%、54.2%和38.5%,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cyclinD2、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核分裂数有关(P〈0.001),和局部复发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也有密切关系(P〈0.01)。③p27^kip1的表达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核分裂数,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局部复发均有关系(P〈0.05),而且p27 kip1的表达与eyelinD2、CDK4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叭)。结论 cyclinD2和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p27 kip1的表达缺失和CDK4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细胞周期调控紊乱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蛋白p27与cyclin D1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27与cyclinD1是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p27蛋白在多数肿瘤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cyclinD1蛋白多呈高表达,它们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戴文斌  任占平  阮伶  陈蔚麟  石哲  唐德艳 《癌症》2001,20(10):1074-1077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和p21WAF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2.7%、30.9%,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而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8%、47.3%,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调节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K4和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8.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l、CDK4、p16和Pb进行检测.结果 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36/70(51.4%)和28/70(40.0%),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分别为44.0%和3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大肠癌中为低表达33/70(47.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分别为57.1%和71.4%,Rb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5.7%、78.6%和85.7%.CyclinD1与CDK4呈正相关关系(P<0.05).CyclinD1与p16、p16与Rb是负相关关系(P<0.05、P<0.05).结论 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16的表达可能受Rb蛋白的负调控;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16的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有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及其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进展较快。细胞周期调控可分为G1期调控和非G1期调控。在G1期调控中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复合体cyclin CDK激活后 ,通过Rb蛋白和转录因子启动基因转录。p16、p2 1、p15等蛋白通过抑制cyclin CDK的活性而发挥作用。p5 3蛋白和mdm2蛋白协同调节细胞周期活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周期失控而促使癌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b、P57^kip2在人肝细胞癌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18例癌周肝硬化和22例肝细胞癌共78例标本中Rb、P57^kip2蛋白的表达。结果Rb、P57^kip2蛋白在慢性肝炎组呈低-中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和61.11%)、肝硬化组表达明显下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40%)、而癌周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表达逐渐增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83.33%和72.73%、72.73%)。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与P57^kip2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 cadherin(E cad)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48例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 cad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 cad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 8 3 % ( 2 8/4 8)、75 0 % ( 3 6/4 8)和 45 8%( 2 2 /4 8)。cyclin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 6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 60岁以下年龄组 ,P<0 0 5 ,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CD44V6高表达及E cad低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结论 :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 ;CD44V6、E Cad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cyclinD1、CD44V6、E cad蛋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中MMP 2、MMP 9及MMP 9抑制物TIMP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判断膀胱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9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B)组织中MMP 2、MMP 9和TIMP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MP 2、MMP 9和TIMP 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织。阳性表达细胞在肿瘤 -间质界面较多。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期均呈正相关 ;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MMP 2、MMP 9和TIMP 1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8/19)及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8,P=0.036;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7.06±4.17)%和(13.45±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9,P=0.002;且整合素β1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具有正相关关系,r=0.71,P=0.000.结论整合素β1表达上调能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整合素β1与Ki-67的表达均可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措施及预测患者预后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α-cat和β-cat及E-cad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αcat、βcat和Ecad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αcat、βcat和Ecad在10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αcat、βcat和Ecad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8%、51%和57%。αcat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u值分别为2.835、2.602、2.660和2.893,P值分别为0.005、0.009、0.008和0.004;βcat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u值分别为4.566、3.095、2.484和3.578,P值分别为0.000、0.002、0.013和0.000;Ecad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u值分别为2.851、3.811、2.958和3.130,P值分别为0.004、0.000、0.003和0.002。αcat、βcat和Ecad正常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异常表达者,χ2值分别为6.83、5.34和13.39,P值分别为0.009、0.021和0.000。食管癌组织中Ecad和αcat、βcat之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7和1.25,P值分别为0.130和0.320。结论:αcat、βcat和Ecad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测定其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p73和p6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过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73和p6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过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5例人胰腺癌组织中p73和p63蛋白的过表达。结果:p73和p63蛋白在人胰腺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46·7%(35/75)和42·7%(32/75),p73蛋白在胰腺囊腺癌中的过表达率88·9%(8/9)明显高于导管腺癌41·8%(23/55),P=0·009,且p73蛋白过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神经侵犯和p5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在腺鳞癌或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中p63蛋白的过表达率(100%,13/13)明显高于导管腺癌(40·0%,22/55),P=0·007,但p63蛋白过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及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73蛋白低表达可能在胰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63蛋白过表达与腺鳞癌或腺癌鳞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GFR、p53、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Ki-67Li)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6例胸腺瘤患者EGFR、p53、Bcl-2的表达和Ki-67标记指数。结果胸腺瘤EGFR、p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56.5%、54.3%,Ki-67标记指数平均值为11.0%。EGFR、p53、Bcl-2蛋白表达与胸腺瘤WH0组织学分型均无明显关系;B2、B3、C型与A、AB、B1型之间Ki-67标记指数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蛋白表达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和预后均无关系(P〉0.05);EGFR、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P〈0.05);Ki-67标记指数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EGFR、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反应其侵袭性,Ki-67标记指数还与组织学分型相关,并可作为估计胸腺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组织发生和Ki67、p5 3、C erbB 2与其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7例正常小脑、2 2例髓母细胞瘤Ki67、p5 3、C erbB 2、GFAP和NSE的表达。结果 :髓母细胞瘤中GFAP、NSE表达率分别为 45 5 %、5 9 1%。髓母细胞瘤中Ki67、p5 3和C erbB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小脑 ,P <0 0 5。未分化组、经典型、肿瘤直径 >5cm组髓母细胞瘤Ki67、p5 3高表达 ,P <0 0 5 ;C erbB 2则与肿瘤坏死和肿瘤大小有关 ,P <0 0 5。结论 :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外胚叶组织 ,具有双向分化潜能。Ki67、p5 3和C erbB 2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宫颈病变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epithelial cad,E cad)和β 连接素(β catenin,β cat)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 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 SP法检测E cad和β cat在正常宫颈上 皮、CIN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鳞癌组 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中E cad和β cat为膜表达。E cad表达在正常宫颈 CINⅠ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中分别 为86%(12/14)、82%(9/11)、54%(7 13)和21%(8/38);β cat膜表达率分别为 79%(11/14)、64%(7/11)、23%(3/13)和 11%(4/38);E cad表达在正常宫颈与鳞 癌之间、CINⅠ级与鳞癌之间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的不同病理学 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β cat表达在正常宫颈 与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以及CINⅠ级 与鳞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宫颈鳞癌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E cad与β cat的表达形式具相关性,P< 0.001。结论:E cad和β cat异常表达是 宫颈上皮性肿瘤进展的早期事件;在宫颈 浸润性鳞癌中,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 瘤的侵袭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Transwell小室筛选的高侵袭性C6细胞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TIMP-2在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ranswell小室筛选出一种更具有侵袭能力的C6-C1细胞,用细胞损伤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评价其侵袭转移能力,用明胶酶谱、反向明胶酶谱及Westernblot等方法来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与同源C6细胞相比,这种体外筛选的C6-C1侵袭能力增加3倍多,增强了快速的单层细胞损伤愈合能力,MMP-2激活水平增加80%,TI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长2倍。结论:MMP-2的激活水平增加与胶质瘤的侵袭转移能力相关,并与TIMP-2的表达增高相关。TIMP-2表达增加促进了MMP-2的激活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