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结合抑酸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09/2013-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患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者单一采取泮托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4.0%,对照组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9 7,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使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结合抑酸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及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取78例瘢痕子宫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分娩后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内注射。对比两组产妇出血情况;用药后子宫持续收缩时间和子宫底下降速度;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9.2±68.5ml)、术后2h出血量(245.1±43.9 ml)、术后24h出血量(304.7±45.7 ml)、恶露持续时间(14.3±2.4 d)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7.7%)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子宫收缩持续时间(3.2±1.1 h)、子宫底下降速度(1.2±0.3 cm/d)高于对照组,分娩后24h血小板计数(117.2±10.8×10~9/L)、FIB(4.02±0.62 g/ml)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减少瘢痕子宫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后凝血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35例,基础治疗)与观察组(36例,基础治疗+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远短于参照组(P 0.05),再出血率远低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可加快止血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再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血管钳钳夹脐带后,立即于切口上方子宫肌壁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ml,并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术后4h、16h给予益母草注射液肌内注射2ml,每12h 1次持续3d。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立即于切口上方子宫肌壁内注射缩宫素20U,并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术后4h肌注缩宫素10U,以后每12h注射1次,持续3d。观察两组产后出血率,术中和术后2h、24h出血量,术前到术后24h血红蛋白变化幅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77例切口出血量显著减少,显效率96.3%,无一例需要其它干预及输血治疗者。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减少者70例,显效率87.5%。采用其它手段干预6例,输血治疗2例,背带式缝合1例,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t=7.116、6.878、8.853,P0.05);产妇术前到术后24h Hb变化幅度(16.55±5.78g/L)低于对照组(27.80±6.26g/L)(t=11.810,P0.05);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t=13.403、14.425,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颜面潮红,血压升高,轻度胸部不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3.608,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还可促进子宫复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157.3±28.9ml),产后2h出血(208.2±50.8ml),产后24h出血(310.5±60.2ml)均低于对照组(183.7±27.9ml、357.5±52.2ml、448.6±75.5ml),产后出血发生率(16.3%)低于对照组(36.3%)(均P<0.05)。术后发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应用抗生素后均好转。无再次手术、肠套叠或产褥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腹部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并如期康复出院。结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止血迅速,对手术器械及设备无特殊要求,可有效的控制迟缓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2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产妇在术中打开腹膜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 mg舌下含化,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对照组产妇仅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术中、术后2 h内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总量。结果研究组100例高危产妇术中出血量为(302±178)ml,产后2 h内出血量为(108±78)ml,出血总量为(408±207)ml;对照组100例高危产妇术中出血量为(428±206)ml,产后2 h内出血量为(141±92)ml,出血总量为(558±28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总量≥1 000 ml的产妇有3例(3%),对照组出血总量≥1 000 ml的产妇有6例(6%)。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能有效的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催产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周小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7,(22):5539-5541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381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宫体注射子宫收缩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127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 IU缩宫素加入500 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研究组1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 IU缩宫素加入500 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后给予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2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3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1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研究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治疗性宫缩药的使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共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22.83%,对照组、研究组1、研究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4%、11.18%、7.09%。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孕产妇在剖宫产术前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围术期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22年1—6月在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孕产妇102例并随机分组(51例)。对照组在术中应用缩宫素,研究组在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记录两组的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528.85±114.87)ml、(261.87±80.91)ml和(678.84±122.64)ml,均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6%,明显比对照组的11.76%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24 h的PT、APTT水平分别为(11.20±0.39)s和(26.61±2.33)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的FIB、D-D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并发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DCI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次,2次/d,持续静脉泵入,补液扩充血容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持续2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4%,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0,P0.05)。治疗前后、3个月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3.5±1.2)分,观察组为(4.5±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SAH介入治疗后DCI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采用缩宫素预防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为研究组,每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174.6±28.5)m L、(147.2±31.6)m L、(250.1±54.3)m L、(7.23±1.0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84.9±38.4)m L、(241.4±45.8)m L、(352.6±61.7)m L、(13.91±0.52)min](P0.05);两组产妇术后呕吐、面色潮红、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0%)(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能明显促进子宫收缩,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且安全性较高,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和治疗瘢痕子宫产妇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使用价值,以期为卡孕栓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组的方法将700例再次妊娠后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分为卡孕栓组471例和对照组229例,卡孕栓组在剖宫产术后阴道探查后立即予卡孕栓1 mg直肠给药,对照组未使用卡孕栓。结果卡孕栓组产妇术后2 h内出血量(76.72±32.52)ml,对照组产妇术后2 h内出血量(101.40±50.1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孕栓组产妇术后2~24 h出血量(127.73±93.86)ml,对照组产妇术后2~24 h出血量(187.99±109.4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孕栓组产妇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量(6.92±8.23)g/L,对照组产妇术后Hb浓度降低量(9.08±8.68)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孕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卡络磺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络磺钠静脉滴注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卡络磺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比较施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24例患者(观察组)及同期施行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26例患者(对照组)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胸部手术时间缩短[(40.01±3.30)min比(70.31±3.18)min],术中失血量[(108.05±5.20)ml比(200.05±11.25)ml]、术后3 d引流量[(380.81±45.44)ml比(780.05±52.22)ml]以及术后住院天数[(9.30±0.45)d比(12.21±0.33)d]均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邵鹏  陈胜敏  张丹 《中国校医》2021,35(2):148-149
目的 研究冷疗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疼痛、肿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纳2016年6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72例患者,分组方式采用随机分组,将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在手术之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上冷疗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 h、12 h、24 h的切口引流量、24 h、48 h、72 h的疼痛、肿胀指数以及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引流量分别为(86.18±13.01)mL、(134.19±10.61)mL、(201.07±20.18)mL,均低于对照组的(117.89±20.17)mL、(190.97±12.93)mL、(265.71±2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18±0.18)分、(3.01±0.75)分、(1.07±0.26)分,均对低于对照组的(7.36±1.91)分、(6.92±1.36)分、(4.60±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肿胀程度为(30.62±2.37)cm、(26.19±2.13)cm、(21.80±1.45)cm,均低于对照组的(37.81±3.62)cm、(35.55±1.80)cm、(30.42±1.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疗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可减少出血量,缓解患者切口疼痛、肿胀的状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有投入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实施剖宫产术的38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对照组(缩宫素20 U+卡前列素250μg宫体注射,25例)和观察组(缩宫素20 U+卡前列素250μg宫体注射,同时宫腔球囊填塞术,13例)。计算两组术中及术后2和24 h总出血量,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6±88)ml和(540±2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分别为(116±20)ml和(1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764±69)ml和(588±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1 000 ml共6例,其中对照组4例(16.00%,4/25)、观察组2例(15.38%,2/13);两组均无子宫切除病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宫腔球囊填塞技术治疗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有效、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减少引流量的作用。方法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管扩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改进组96例患者术后硬膜后放置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90例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止血,未放置胶原蛋白海绵。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12、24h引流量,术前与术后48h血常规的变化,术中及术后48 h输血量及输血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进组术后1、12、24h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06.11±20.02) ml比(127.02±25.09) ml、(236.12±34.06) ml比(327.31±51.21) ml、(355.16±49.03) ml比(506.36±85.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输血量为(176.27±21.37)ml,输血率为10.42%(10/96),均较对照组[(445.94±24.56)ml、32.22%(29/90)]显著减少(P<0.05)。改进组术后48 h红细胞计数为(2.96±0.45)×1012/L、血红蛋白为(106.75±7.30) g/L,均高于对照组[(2.35±0.57)×1012/L、(90.45±5.10) g/L](P< 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应用能快速、有效、持久地止血及减少脑脊液渗漏,是减少术后引流量的有效、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7.
超声刀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期、同一手术组人员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20例)和电刀(电刀组,2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161.09±21.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6.78±4.23)ml,术后24 h平均胸腔引流量(250.25±10.45)ml,电刀组分别为(253.95±12.32)min、(124.85±6.21)ml、(305.13±8.2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均无胸、腹腔内出血二次手术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刀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具有精确切割、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可以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安全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酸钙剂对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钙对预防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72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 分别于术中胎儿娩出时、术后2h、术后4h测定血清钙离子的浓度, 并观察产后出血的发生比例和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在术中胎儿娩出时、术后2h、术后4h的血清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 占6. 02%, 对照组13例, 占14 .61%; 研究组的平均出血量为230±21. 64ml, 对照组为350±30 .75ml。各项指标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10%葡萄糖酸钙对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 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复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母草组、益母草联合缩宫素组(联合组)和缩宫素组,每组60例.观察三组术中、术后各时间段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凝血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 184.6±28.5) ml比(360.3±56.3) ml和(276.8±34.7)nl,P<0.05],而益母草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缩宫素组(P<0.05);术后0~2h、3 ~ 24h、25~ 48 h、49 ~ 72 h出血量联合组[(48.4±11.5)、(60.5±41.5)、(25.3±7.6)、( 13.6±4.2) ml]和益母草组[(53.8±14.9)、(67.4±45.7)、(26.8±8.5)、(15.3±4.7) ml]均少于缩宫素组[(79.4±16.8)、(79.6±46.2)、(38.9±8.7)、(26.4±4.8) ml](P< 0.05),而联合组与益母草组术后各时间段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5d子宫下降程度联合组[(4.8±0.6)、(5.4±0.4)、(6.7±0.5)cm]和益母草组[(3.5±0.6)、(4.3±0.7)、(5.4±0.6) cm]优于缩宫素组[(2.4±0.5)、(3.7±0.6)、(4.5±0.6)cm](P<0.05),但益母草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术后24 h凝血功能各指标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在剖宫产术中、术后止血及子宫复旧中的应用疗效显著,且益母草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效果及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7月择期行剖宫产术的92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n=46,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和常规组(n=46,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产妇围术期出血量、凝血功能、卵巢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率(2.2%)低于常规组(15.2%),术后2 h、24 h出血量(171.7±26.6 ml、53.8±10.3 ml)均少于常规组(232.5±23.3 ml、67.2±14.1ml),术后3 d、5 d子宫下降幅度(4.0±0.4cm、5.3±0.7cm)均高于常规组(3.7±0.4 cm、4.8±0.6 cm),恶露持续时间(14.1±2.4d)短于常规组(16.4±3.6d);治疗后PT、APTT及FIB水平两组均升高且联用组高于常规组,FSH、LH水平均降低,E2水平均升高,且联用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5%、13.0%)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