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腿痛综合征与外周神经障碍、腰神经根疾患或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有关,也与足部或骨的软组织损伤有关。针对这种综合征特征,临床上已采用了例如苯二氮类、氯苯氨丁酸、卡马西平、β受体阻滞剂和抗抑郁药、镇痛药等的联合治疗,其他如局部经静脉注射胍乙啶,脊髓神经根注射普鲁卡因,远端神经切除术和胫后神经阻滞也都有一定疗效。也有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经皮电刺激神经(持续时间400ms,频率大约1.5Hz)或中后足底神经阻滞获得长期止痛疗效的报道,但是其远期疗效仍然不佳。艹卓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在婴儿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髓栓系综合征又称脊髓牵引综合征或脊髓终丝综合征等。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终丝短粗,固定圆锥不能上升,形成对脊髓和神经根的牵拉及压迫,使脊髓神经元缺血产生隐匿性或进行性双下肢失神经和尿道括约肌,  相似文献   

3.
长沼芳和  丛寿耆 《疼痛》1999,7(4):175-177
神经根阻滞在脊髓神经出椎管外处进行穿刺,可单独注入局麻药或添加类固醇。本法主要是用于疼痛治疗。另外参考放射痛方向和阻滞效果,对患病神经根进行再造影,可能观察出其形态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唐译秀武  丛寿耆 《疼痛》1999,7(4):169-172
颈神经根阻滞是在椎管外椎旁进行。有用局麻药、类固醇剂,也有用神经破坏药(乙醇、石炭酸或高频热凝固法)。因破坏药神经根阻滞时,有引起上肢肌张力低下症状,故限于癌痛和痉挛性麻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常常因为牵拉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神经根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腰椎术后神经根水肿,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除了术中操作轻柔并尽量避免神经刺激外,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激素类药物不仅能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水肿,而且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受刺激导致的水肿也有显著疗效。以往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DXM),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并发感染,并且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与椎间盘退度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盘源性颈、腰痛,颈椎和腰椎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等。临床上这些疾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椎间盘退度或突出后引起疼痛的机理还不清楚。传统的观念认为,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原因,但机械压迫并不能满意解释所有的临床和病理现象。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主要产生麻木而无疼痛症状;一些小的局部的椎间盘膨出在临床表现方面可能比大的椎间盘突出更为严重;CT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人群中有1/3无任何临床症状。近来,大量的研究认为,椎…  相似文献   

7.
一、何谓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 me)是一种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损害颅神经,有时也侵犯脊膜、脊髓和脑的急性疾病。又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本病有人认为是多发性神经炎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8.
该患者为脊髓肿瘤,其病理分型为神经鞘瘤,该肿瘤常生长于脊神经后根,肿瘤较大时,可由2-3个神经根粘附或被埋入肿瘤中,肿瘤好发于脊髓的一侧,偏于前外侧或后外侧,在蛛网膜下腔内生长,常不与脊髓粘连,但逐渐将脊髓压向一旁甚至压成扁平,又是肿瘤沿神经根生长,穿过硬脊膜到达硬膜外,或穿过椎间孔长到椎管外,形成葫芦壮或哑铃状,造成椎间孔的扩大或破坏。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亦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改变,使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所引起,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不适、眩晕、头昏,少数有头痛、颈部牵拉感、颈神经分布区的针刺觉减退等。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25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牵引配合电热磁疗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50例患者均系医院近两年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治疗患者,都经X线片或CT…  相似文献   

10.
颈肩综合征是因颈神经根或颈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到不同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又称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肩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特点.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因.我院应用颈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盐酸乙哌立松( myonal)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急性起病的以周围神经及颅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部位在脊髓的神经根、周围神经及颅神经,但脊髓、脊膜、脑干、大脑、小脑亦可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本文对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22例GBS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生理状态下神经根会随肢体和脊柱运动而受到牵拉,但是病理状态下神经根出现牵拉损伤机制以及引起损伤后神经功能异常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综述不同状态下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原因,并从生物力学、病理学和神经生理学层面分析影响神经功能的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有关神经根损伤研究和神经牵拉损伤研究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erve root, nerve, stretch injury”,检索文献量总计391篇。纳入神经根解剖学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神经根牵拉损伤后病理学研究和神经生理学研究,共44篇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四肢或脊柱的运动,神经根会承受一定的牵拉作用。而当发生病变或外伤后,引起神经根病理性牵拉出现神经功能异常的症状。神经根容易受牵拉作用的影响与其解剖和组织结构有关。牵拉的机械损伤机制包括外周机制(外周神经传导应力)和中枢机制(脊髓内容物发生位移)。病理学研究认为由于神经根内缺少淋巴系统,当损伤发生后,渗出的血清蛋白清除困难最终引起局部纤维化。纤维化会造成神经根缺血,影响神经功能并且使神经根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神经根损伤还会造成内部神经轴突发生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这也是引起损伤后神经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的神经病变及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可分为12大类,发生率约55.6% ̄63%。与肿瘤压迫、浸润、续发性代谢异常及药物因素等有关。对常见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颅神经损害,脑损害,神经根损害及末梢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在重建膀胱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脊髓损伤组(n=40,包含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及解剖学观察组(n=10)。电刺激组兔于电刺激四周后,与对照组、模型组兔再次复查尿流动力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神经源性膀胱在脊髓损伤后所产生的尿动力学变化及膀胱功能在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后的情况。结果躯体运动神经在电刺激骶神经前根不断加大强度的同时逐渐被阻滞。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后,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电刺激可减少膀胱的残余尿量同时提高膀胱顺应性而使得排尿体积增加,即提高了脊髓损伤后的排尿效率。结论融合骶神经根电刺激的阳极阻滞是一种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排尿功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椎旁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最常见的一型.为了观察颈椎椎旁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我们对8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应用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进行对比治疗,并对其疗效、副作用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发生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分析术后发生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应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测试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来评估护理疗效。结果通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与切口敷料护理、卧位与翻身指导、饮食护理与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脊髓休克,神经根压迫症状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的VAS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予以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肩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都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相关症状散见于中医的痹证、萎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颈椎病常见的基本类型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型和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多见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临床表现比较复杂.[1]颈椎病病程长,易复发,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大.针灸治疗颈椎病作为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费用低的方法,值得推广.随着人们对本病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现将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疗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脊柱外伤常见于重物砸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且多影响劳动人口[1~4]。脊柱外伤后,约30%~80%病人出现慢性疼痛[5,6]。除椎旁肌、韧带、骨骼等结构损伤后出现慢性伤害感受性疼痛外,脊髓及神经损伤可造成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约占脊柱外伤后慢性疼痛的50%,且其中1/3病人为重度疼痛[1,7]。国内文献一般把这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归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疼痛[8]。脊柱外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治疗手段包括康复理疗、口服药物、神经阻滞或射频毁损、鞘内持续药物泵入、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等[9,10]。首先,由于不同脊柱节段损伤,对脊髓和神经的影响并不相同,其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也可能不同,不同的致痛机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其次,有研究认为这类病人疼痛区域感觉多有减退或缺失,并不是SCS的较好适应证[11]。基于上述两个问题,考虑到绝大多数病人脊髓圆锥终止于L1下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用SCS治疗的脊柱外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将脊柱损伤节段以L1为界分为两部分,区分单纯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合并神经根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根据疼痛区域感觉减退程度,分成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两部分;分析不同脊柱损伤节段和不同感觉减退程度与SCS疗效相关性,并随访SCS治疗此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RI对颈椎病后路手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及脊髓后移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颈椎后路手术病人2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颈椎MRI检查,测量脊髓后移度及颈椎曲度,分析颈椎曲度与脊髓后移度的相关性。评价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JOA评分。观察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与脊髓后移度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颈椎生理前凸明显减小,脊髓后移度与术前颈椎曲度呈正相关(r=0.528,P〈0.01)。脊髓平均后移≥2.5 mm者JOA评分平均改善率明显优于脊髓后移〈2.5 mm者,差异有显著性(t=3.297,P〈0.01)。3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在C5椎体平面脊髓后移距离明显大于无C5神经根麻痹者,差异有显著性(t=6.080,P〈0.01)。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后效果与术前颈椎曲度及脊髓后移的程度有关,但脊髓后移过大容易发生C5神经根麻痹。同时行C5神经根管减压术可预防C5神经根麻痹。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行神经根移位术改善机体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行神经根移位术对机体远端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切除L2段脊髓0.5cm。一周后切断右侧L1和L2神经根,其中实验组A组行神经根移位术即L1神经根近端和12神经根远端吻合;对照组B组仅行12神经根原位吻合。术后12周分别行神经肌电生理,组织学检查,肌肉湿重测定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根移位术后神经元定位,纤维再生和肌肉萎缩情况。结果术后12周,A组右侧股四头肌失神经支配现象明显改善,股四头肌功能有所恢复,而B组无改善。结论神经根移位术能重建脊髓损伤后的反射和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截瘫肢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