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8):2692-269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腱复合体同时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随访18例应用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腱复合体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外侧复合体的患者,随访6~12个月.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分为5个阶段,重点是对患肢肌肉萎缩的预防、肌力的恢复、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患肢负重、平衡及自理能力进行训练.结果 对18例患者终末随访,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的排异反应和感染现象发生.结论 一个设计完美、实施成功的术后康复计划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术后长期、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菁 《现代护理》2006,12(28):2692-269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腱复合体同时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随访18例应用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腱复合体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外侧复合体的患者,随访6~12个月。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分为5个阶段,重点是对患肢肌肉萎缩的预防、肌力的恢复、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患肢负重、平衡及自理能力进行训练。结果对18例患者终末随访,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的排异反应和感染现象发生。结论一个设计完美、实施成功的术后康复计划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术后长期、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后交通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45.9%,破裂后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1])。发生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中机械刺激引起氧分压的改变,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血管收缩作用、SAH后红细胞崩解释放的氧合血红蛋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收缩反应~([2])。脑血管痉挛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3 d内,6~8 d达到高峰,持续2~3周,整体发生率约50%。  相似文献   

4.
灾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灾难对公众的影响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地震使得全社会对严重灾害的关切程度与救助力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灾难引发的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与焦虑障碍、自杀、酗酒等行为问题会在灾难后的不同时期相继出现,其中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要点.方法 总结分析该科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行IVP及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完善围手术期准备后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1例术后出现尿囊肿,其他2例恢复良好.结论 逆行造影是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检查;后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对术前合并感染的患者,可先留置双J管引流,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应切除受压段输尿管,并保证无张力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进行后牙根管治疗时术中及术后的疼痛反应.方法选择急慢性牙髓炎,死髓牙患牙 400 颗,随机分为两组, A 组和 B 组. A 组根管预备,然后用碧兰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 B 组根管预备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ZNO )加牙胶尖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反应. 结果 A 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 ( P<0.05) . 结论用碧兰糊剂根管充填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最常用的方法[1] ,而术后后发障的形成是影响远期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并发症[2 ] 。术中行后囊切开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是预防和减轻后发障形成的有效方法[3] 。我院 1995~ 1999年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38例 ,术中后囊切开 17例 ,术后有效降低了后囊混浊的发生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3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平均 18 6岁。常规手术 2 1例 ,术中后囊切开 17例。1 2 外伤性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经验,改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12月收住该院的9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结果所有手术均由后腹腔镜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55 min,术中平均出血5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病理均为良性肿瘤。结论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多样,位置多变,术前准备充分,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利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内直视术后病人常规放置胸骨后引流管 ,由于肝素中和不足或小动脉缝扎不彻底等原因 ,术后常发生引流液较多的现象 ,每小时超过 2 0 0ml;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静脉注射立止血、鱼精蛋白等止血药物 ;同时持续应用负压吸引 (15cmH2 O) ,以保证引流通畅。但止血药物往往在加速凝血的同时使渗血凝集成血块 ,负压引流瓶的吸力难以吸出而堵塞引流管。我们观察了心内直视术后病人 36 4例 ,17例发生引流管堵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均采用以下方法 ,使堵塞的引流管得以再通。预防了心包填塞的发生 ,同时避免了再次开胸止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及…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显微外科手术,此手术是目前治疗脑瘫、高位截瘫、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借助弱电刺激鉴别并切断低刺激阈的Ia神经纤维进入肌梭,通过阻断脊髓r-环路,使肌张力下降,以达到增强自主运动...  相似文献   

15.
赵坚 《现代康复》1998,2(11):1225-122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显微外科手术.此手术是目前治疗脑瘫、高位截瘫、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借助弱电刺激鉴别并切断低刺激阈的Ia神经纤维进入肌植.通过阻断脊髓r-环路.使肌张力下降.以达到增强自主运动,保持良好的感觉为目的。但因SPR手术创伤大、技术复杂.术后易出现其某些特有并发症如感觉异常、短暂性排尿障碍、肌力下降等。且SPR手术的目的只是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故SPR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成为手术成功的保障,我科于1997年4月收治1例因颈髓损伤、高位截瘫伴双下肢抽搐而行SPR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男,64岁。因气喘、全身水肿20余天,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力衰竭”收住院。16年前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史8年。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平喘、祛痰等治疗。入院第6天患者渐出现腹胀,测血钾3.3mmol/L,给予补钾。1周后复查血钾5.6mmol/L,但患者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大便正常。查体:腹壁水肿,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腹水外科会诊考虑:腹腔占位性病变;残胃癌;坏死性胰腺炎。查血淀粉酶160苏氏单位,尿淀粉酶1600苏氏…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肾衰竭的标准术式。一般认为,肾移植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总人群恶性肿瘤发生率高3倍左右,结直肠癌等实体癌则比总人群的患癌风险增加2倍或3倍[1-3]。肾移植后直肠癌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术前充分的准备、手术操作以外,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临床资料4例肾移植后直肠癌病人均经结肠镜和活检病理证实,其在肾移植时的平均年龄为47岁,诊断为直肠癌时的平均年龄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物理疗法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合并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完成PCL合并PLC重建术后的28例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术前和物理治疗4个月后分别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及关节活动度(ROM)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前、术后及物理治疗4个月后采用后抽屉试验、胫骨外旋实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稳定性评估.所有患者随访15~27个月,平均24.6个月.结果 术前Lysholm评分VASA评分与物理治疗4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和物理治疗4个月后抽屉试验、胫骨外旋试验、内翻应力试验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物理治疗4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L合并PLC重建术后,物理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且不影响膝关节后向和后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
后颅凹肿瘤是指生长在小脑幕下方小脑、脑干、第Ⅳ脑室及Ⅴ—Ⅶ颅神经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3。由于后颅凹容积小,颅内压代偿能力有限,又处于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通路,常易出现颅压增高症状。另外,由于后颅凹肿瘤易压迫或直接侵害脑干及后组颅神经,易出现吞咽困难,饮食饮水呛咳,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及意识变化等严重情况,而且以上症状在术后常常可能加重,故在后颅凹手术,严密观察和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术后康复,更显得至关重要。以下就我们在这一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