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培元、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夹瘀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补肾培元、化瘀通络中药汤剂配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3%,对照组总有效率54.5%.2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肾培元、化瘀通络法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夹瘀证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脑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本文作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提出治疗老年脑病的四大法,即:补肾益髓养脑法、镇肝熄风健脑法、益气化瘀通络法和逐瘀涤痰开窍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化瘀汤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熄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Ⅰ~Ⅲ级,且符合中医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的患者,按血压下降情况和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熄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化瘀通络中药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90d。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病变积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6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补肾化瘀通络法,可显著降低DPN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病变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补肾壮督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和  高云 《新中医》2010,(2):31-32
目的:观察补肾壮督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4例采用补肾壮督通络法随证加减用药;对照组124例采用内科综合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7%,对照组69.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督通络法随证加减用药治疗LD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魏建梁  戴洪  陈兴娟  杨传华 《中医杂志》2014,(20):1786-1787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多以肾精亏虚、血脉自病为主,以补肾和脉、通血活络为治法,治以补肾和脉方加减。总结补肾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临证体会,从血脉病证及高血压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入手,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肾虚为本、络脉自病"的新病机观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8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通络汤,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值及临床症状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降压疗效有明显改善(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脂,疗效确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阎小萍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为肾虚督寒、瘀血阻络,并提出以补肾强督、活血通络为主,辅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通过论述阎小萍教授治疗大偻的遣方用药特点,反映出阎教授临证用药独具匠心,其诊治风湿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是中医药治疗痹病优势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血压病Ⅱ~Ⅲ级(肝阳上亢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服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组加服息风通络化瘀汤。比较两组血压下降情况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及hs-CRP的降低程度均较明显,而以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佳。结论息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疗效确切,并能更好地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化瘀汤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的疗效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氨氯地平降压,洛伐他汀胶囊降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息风通络化瘀汤。评价治疗后的血压下降情况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息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疗效确切,同时能降低此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化瘀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老年人多虚多瘀、因虚致瘀以及久病入络的生理病理特点 ,结合临床研究 ,认为瘀血阻络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 ,治疗当分型施治 ,分别采用清火化瘀法、化痰通络法、通腑化瘀法、育阴化瘀法、温阳化瘀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地龙,咸寒,入肝肾肺经。有清热止痛、通络化瘀、利尿平喘等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热证,喘证,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笔者临床应用体会,该药少量通络、大剂量化瘀软坚、且利尿作用良好。前列腺肥大证因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乏力、气滞血瘀、尿道阻滞不利,用地龙体滑下行,入肾肺经,调水道,开膀胱而化瘀滞,配以补肾益气药物,治疗前列腺  相似文献   

13.
总结金明秀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运用药对的经验,主要包括:用骨碎补与补骨脂以温补肾阳,强筋健骨、青风藤与莪术以通络散结,化瘀止痛、生薏苡仁与土茯苓以祛湿消肿,通痹止痛、威灵仙与鸡血藤以养血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狗脊与葛根以疏补调内,通督补肾、姜黄与伸筋草以行气化瘀,疏经通络、红花与赤芍活血通经,凉血散瘀等。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穴方思路、针法特点、典型病案3个方面介绍张庆萍教授临床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色及经验。张师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上针对病因施治,以脑为本、以补为先、以通为用,强调补肾充髓、补脾养脑、通络聪脑,并结合整体施治,强调调神之法。临证重用百会以通脑络,善用原穴及八会穴以补脏腑、充血脉,注重灸法以化瘀通络、调气血,尤其是本团队特色艾灸方法之化瘀通络灸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杨学信老师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理、法、方、药特点,总结杨学信老师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杨学信老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门诊高血压病历200例,采用频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杨学信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用药频次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数理分析,旨在探究其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见解及诊疗规律。结论杨学信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病以阳亢络阻型为主,其在高血压病1级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门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证型;其辨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以平肝、活络、利水法为主,是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其辨治高血压病用药方面以草决明、珍珠母、钩藤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6.
理气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妙琛  吴佳茵 《光明中医》2009,24(12):2284-2286
目的:观察理气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1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应用中药理气化瘀及中医辨证论治汤剂,配合西药安内真治疗;对照组除未采用理气化瘀中药外,余与治疗组同.结果:2组降压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4%,对照组为68.97%(P<0.01);2组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3%,对照组为74.14%(P<0.05).结论:理气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显著,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汶明琦 《陕西中医》2010,31(4):460-461
本文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瘀阻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病理机制,相应提出化瘀通络法是防止溃疡复发的主要治疗方法,总结出化瘀通络基本方。临证时应根据兼挟证候的不同,分别采取补气化瘀通络、行气化瘀通络、解毒化瘀通络、温阳化瘀通络四种具体治法,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切中临床实际,提高疗效,达到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临床疑难病症,起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对本病有效的中药研究势在必行,但治疗亦不求速愈。笔者临床观察到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疾病发病机理多以肾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成院内协定方剂,即补肾通络方治疗该病,补肺肾之气,兼顾化痰通络,标本兼治,临床辨证加减用药,取得满意疗效,并附典型病案阐述补肾通络方治疗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9.
补肾通络法运用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临床上将补肾法与通络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治疗肾虚兼痰瘀阻络的病证,收效良好。并举腰痛、老年痴呆、冠心病、腔隙性脑梗塞等验案加以阐述,认为补肾通络法是中医扶正祛邪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在老年病方面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庆国教授学验俱丰,对痛风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其组方精当,配伍详明,疗效突出。痛风急性期辨证以湿热内盛,痹阻关节为主,并重视热毒炽盛的病理因素,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若病情迁延,病至后期,特别重视补肾法的应用,强调补肾当为根本大法,临床每收佳效。对王师治疗痛风病的学术思想、治疗特色、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