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内痔是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俗语有"十人九痔,十女十痔"之说。内痔最常见的症状为便血,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痔核脱出、肛门不适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风、燥、湿、热、瘀有关,风燥湿热下迫肛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横结,经络阻滞而成痔。  相似文献   

2.
肛门湿疹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以肛周皮肤瘙痒、糜烂、皮疹为主要特征,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医学认为风、湿、热是本病病因;湿热内蕴、血虚风燥是本病主要病机。兹从中医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其他疗法对肛门湿疹的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肛门瘙痒症是以肛门瘙痒为主症的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仅限于肛门周围,有时可蔓延至会阴、外阴、阴囊后方.多发于20~40岁.肛门瘙痒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无原发损害的顽固性瘙痒,继发性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出现的瘙痒.原发性瘙痒属中医学"风瘙痒"、"痒风"、"痒证"等范畴,治疗上较为顽固,容易复发,病程较长,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外用药.现将我们采用外敷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肛门直肠病的发病因素虽多,诸如风、湿、热、燥等,但从其发病机理看均会影响“血”的功能。因此,“血”的病理变化在肛门直肠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从“血”论治肛门直肠病能提高治疗效果。笔者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所得,将从“血”论治肛门直肠病的治则归纳为“清热凉血”、“养血润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等“治血四法”,并浅述其在肛门直肠病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肛门湿疡即肛门湿疹,是指发生在肛门局部的因过敏等病因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目前多认为可能与机体免疫缺陷或皮肤β-肾上腺受体阻滞有关,属祖国传统医学"肛周风"、"顽湿"范畴。本病以反复阵发性肛周潮湿、瘙痒为主症,或伴肛门疼痛。肛检可见肛周  相似文献   

6.
曾清泉 《四川中医》2001,19(9):47-47
痔疮多为外风,燥,湿,热之邪下冲肛门,致肛门局部气血壅滞,经络不通,邪热与瘀血搏结于肛门而成,自拟痔洗剂熏蒸肛门,坐浴配合苦榆膏涂敷治疗痔疮56例,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达98.21%。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由众多的致病因素在机体内演变而成。现对土家医疾病原因及疾病变化规律作一简介。1 病因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比较复杂,致病因素较多,如瘟气、饮食、劳伤、情志等。11 瘟气有风、寒、湿、火等。(1)风 风是72风症和72惊症的主因,许多疾病如癫痫、着凉等病的发病与风有直接关系。风有热风、冷风、水风、内风之分。72风症中,热风能引起火风、漆风、脐肚风、产后风、破骨风等热风症。冷风能引起冷骨风、钻骨风、眉毛风、摆头风等冷风症。内风可引起内节风、歪口风、抽风等内风症。水风能引起水滞风、水蛊风等水风…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风临床以四肢小关节病变最为常见,其证型有风、寒、湿、热偏胜之别。笔者选择表现符合“热痹”症型辨证要点的原发性风患者30例,运用“三妙丸”加味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29例,女1例;年龄28~70岁,平均42岁;病程...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发性抽搐症、过敏性鼻炎、急性支气管炎等临床验案,介绍张国海运用谷精草合剂异病同治病机属火与风、热与风或火、热、风等夹杂合而为病的儿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肛门直肠疾病以局部症候为主,其主要病因是:风、热、燥、湿,但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以及湿邪本身特性,湿邪与肛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首先,从解剖上看,肛门直肠均属消化道之末端。《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素问·五藏别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有这些都说明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肛门直肠部位易受湿邪侵袭。其次,从湿邪的致病特点和致病症状看,肛门直肠与湿邪关系密切。湿性趋下,水湿下流,肛门直…  相似文献   

11.
钻骨风症是以肢体疼痛,痛有定处,且疼痛较剧,得热则舒,遇冷则增,关节不可伸屈,伸屈则更加痛甚,关节肿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甚则发冷等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土家族病名。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笔者以土家医烧灸疗法合以土家药物治疗该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肛门湿疹中医又称为肛周风、肛门湿疡、血风疮。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湿疹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介绍马融教授治疗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经验。根据小儿"肺常虚"的生理特点,以及风-热-痰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多属热痫,病变部位在肺,常涉及心肝,病机关键在于每因外感风热,外风引动内风,触动夙痰,风痰上涌,内蒙心窍,外闭经络,治以疏风散热,豁痰止痉,采用银翘散化裁。  相似文献   

14.
林培政 《新中医》1995,27(4):11-12
刘仕昌教授辨治慢性结肠炎经验林培政主题词结肠炎/中医药疗法,慢性病,刘仕昌慢性结肠炎,中医亦称“泄泻”、“下利”、“肠风”。临床症见肠鸣、腹胀痛、大便泄泻、日久难愈为主,前人认为其病变离不开脾胃,病因可分风、寒、湿、热、瘀。刘仕昌教授辨治慢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5.
江从舟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1):518-518
坐浴法是治疗肛门疾病的传统方法,所用方药在历代中医古籍中不乏记载,对其作用机理亦有详细的论述,如忖h科正宗》认为,坐浴可疏通气血,散瘀化滞,解毒脱腐,P削?止痛。对此,本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该法主要有以下诸方法的治疗作用。1清热解春消肿止痛肛门疾病一般多由患者平素嗜食辛辣炙馆之品,以致湿热内蕴,火毒变盛,下迫肛门,症见肛门处痔核突出,红肿热痛。其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药取银花、野菊、蒲公英、紫地丁、苦参、黄柏等,煎汁坐浴,以消肿毒,清火热,除湿浊。2活血祛瘀通络行滞某些肛门疾病是因经络失畅、…  相似文献   

16.
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严传强*主题词肛门,湿疹,急性/外治法敷法青黄散/治疗应用急性肛门湿疹是肛门部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肛门瘙痒、皮疹、渗液等,属于祖国医学“肾囊风”、“风湿疡”等范畴。笔者近年来用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取得较好疗效。1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的69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以局部外用苦参汤熏洗联合内服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肛周瘙痒、肛门潮湿、皮损肥厚等症状缓解以及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汤外用熏洗联合口服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纯苦参汤外用熏洗的疗效,在改善患者肛周瘙痒、肛门潮湿、皮损肥厚等症状以及减少复发率方面更有优势。慢性肛门湿疹的治疗应审症求因、分型论治,重视联合疗法,其中配合口服汤剂治疗疗效叠加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18.
肛门直肠痛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痛是指患者主诉为肛门直肠位疼痛,但检查无实质性病变存在的一种症状。病人主诉离奇古怪,有的诉说能听到肛门内风响音,有的在闻到异常气味即感疼痛,有的疼痛定时发作,有的除诉有肛门直肠痛外,还有肛门坠胀、麻木、蚁爬样感,症状描述多种多样,患者痛苦不已...  相似文献   

19.
黄兆强 《国医论坛》1994,9(1):22-24
安徽歙县现代喉科名医郑渭占先生,世袭祖业,从医6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选录郑氏治疗对心疮、咽喉肿痛、角架风、喉、双蛾、口糜、骨槽风、龈肿、帝中风、农药中毒、气瘿诸案,并加按语。从中可见新安“西园喉科”治疗喉风诸症悉宗《重楼玉钥》“风、热、痰、火”四字辩证论治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一、赤眼赤眼一症,是眼的常见疾病之一,不外感受风热与气血滯涩所引起。但有虛实表里之不同,临症分清,不可一概而論。如胞瞼紅肿,白睛暴赤,热泪如湯,謂之风眼。眼忽赤肿,眵泪湿浆,里热刺痛,謂之热眼。眼渾而泪,胞肿而軟,上壅朦朧,酸澁微赤,謂之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則痒而微赤。风与气搏,則痒澁昏沉。若淡紫而隐紅者为虛热。鮮紅而赤者为实热。白睛紅膜如伞紙者为气滯血凝,属热証。瞳孔內涌,白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