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有4例术后复发(12.9%),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将肿瘤组织全部切除,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效果好、创伤小、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王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6):3181-3182
对我科1998~2003年收治的鼻源性疾病眼部并发症1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16~70岁。其中筛窦囊肿7例,巨大鼻息肉3例,上颌窦癌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鼻疖致海绵窦炎2例。原发病史2个月~3a,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部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占鼻肿瘤的0.5%~4%[1]。其特点具有明显的侵袭性、高复发率及恶变倾向,故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尤其重要。传统术式特别是鼻外径路创伤较大,本科2001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经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41例,经1~4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1例患者均经临床及病理学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男32例,女9例,年龄28~67岁,平均47.5岁。病程3个月~10年。均为单例病变。其中首诊32例,1~5次鼻部手术9例。本组病例按krouse[2]临床分期方法,Ⅰ期:病变仅限于鼻腔,3例;…  相似文献   

4.
鼻眼相关疾病因较早出现视力障碍、突眼等眼部症状和体征 ,患者往往先就诊于眼科 ,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病因常常造成误诊。总结我们自 1987~ 2 0 0 1年收治鼻眼相关疾病资料完整的 4 2例 ,以提高其诊治水平。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2 7例 ,女 15例 ,年龄 12~ 6 5岁 ,病程 3d~2 a。 4 2例中鼻窦粘液囊肿 2 0例 (筛窦 9例 ,筛蝶窦 3例 ,蝶窦 2例 ,额窦 4例 ,上颌窦含牙囊肿 2例 ) ;鼻窦恶性肿瘤 11例 (上颌窦鳞癌 2例 ,筛窦鳞癌 3例 ,鼻腔、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癌 3例 ,鼻中隔恶性黑色素瘤 1例 ,蝶窦低分化癌 1例 ,蝶窦未分化…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鼻内窥镜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20例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30~62(平均49)岁。其中30~40岁5例,41~50岁10例,51~62岁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渐进性鼻阻塞18例,反复出现鼻出血2例,反复出现涕带血4例,出现头痛5例,出现嗅觉减退4例。鼻腔病变发生于左侧鼻腔11例,右侧9例。检查可见一侧鼻腔内有外观似息肉,灰白、淡红或暗红色新生物,由鼻腔外侧壁突入鼻腔18例,位于鼻中隔前中段2例。病变局限在鼻腔外侧壁12例,侵犯同侧筛窦、上颌窦6例,位于鼻中隔黏膜2例,所有病变均未侵犯颅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6例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体会。结果:6例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乳头状瘤患者,经1-3年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8 1年Stammberger应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后 ,该技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流方法。 1994~ 2 0 0 0年我科用此方法治疗了 15例该病患者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5例病人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 4 5岁 ;乳头状瘤位于左侧鼻腔鼻窦 9例 ,右侧6例 ;乳头状瘤局限于鼻腔 8例 ,鼻腔和鼻窦 7例。术前皆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 ,示骨质破坏者 2例。所有病人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其中 10例为术前做 ,5例为术后做 ,报告都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无恶变。初次手术 11例 ,第 2次手术 3例 ,第 3次…  相似文献   

8.
对我科1992-08~2004-02收治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9例,年龄33~76(平均54.6)岁.均为单侧发病.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5 - 0 8~ 2 0 0 0 - 11共收治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并发鼻息肉误诊为鼻息肉 13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例 ,女 2例。年龄 43~ 6 5岁 ,平均 5 4.2岁。病程1~ 3a,均表现为单侧鼻塞 ,伴流脓涕 10例 ,嗅觉减退 5例 ,头痛 5例 ,鼻出血 3例 ,溢泪 2例。体检均为患侧鼻腔外侧壁单个或多个肿物 ,呈白色、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状 ,伴出血 3例。初诊均以鼻息肉收入院。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见肿物均来源于中鼻道 ,患侧中鼻甲水肿 ,呈息肉样变 7例。鼻窦 CT检查均见患侧鼻腔及上颌窦软组织影填塞 ,累及筛窦 11例 ,累及蝶窦 3例 ,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43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在鼻内镜下用圈套器套取或电烧大块切除鼻腔部肿瘤,然后按Messerkinger术式自前向后切除鼻窦肿瘤。上颌窦内病变清除困难者加行柯-陆手术进路。结果:出血量30~300 ml,平均出血量130 ml。术后随访1~3 a,仅4例1 a内复发。结论: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目前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类少见的良性肿瘤,少部分病例可以发生恶变。迄今为止,有关该病恶变的临床报道甚少。本文旨在总结分析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恶变病例占我院同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22.6%(7/31)。7例肿瘤恶变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年龄45~70岁;男女比例为2:5;2例接受了鼻内镜肿瘤切除术,2例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1例面中部掀翻术,1例上颌骨次全切除术,1例颅面联合手术,其中手术后给予辅助放射治疗3例;除1例失随访,2例死亡肿瘤复发外,余4例患者均无瘤生存至今。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0%。【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患者应采取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鼻内窥镜技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的探讨.方法 病理和临床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术前做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全麻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后随访1年到2年.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复发两例.结论 此方法对治疗早期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以彻底切除为原则,根据肿瘤不同部位,确定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治愈28例,复发4例。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后定期随访,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经路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0例,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13—61个月。平均21个月,13例中12例未复发,治愈率92.3%,1例术后复发,病理检查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给予放射治疗。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ular density,MVD)及基底膜层粘连白(Laminin,LN)的表达,探讨其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及浸润性生长、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中膈偏曲矫正术后需切除的下鼻甲组织中LN、MVD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相关性。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LN表达率为30%,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下鼻甲组织中的MVD分别是(42.64±7.43)、(25.48±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的计数和LN的表达在肿瘤临床分期(T1、T2、T3、T4)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可定量反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生成情况,LN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癌变有关,MVD、LN有可能成为判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加柯-陆氏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3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镜加柯-陆氏手术手术。结果:随访2~3 a,仅5例复发。结论:鼻内镜加柯-陆氏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NIP) ,属上皮性良性肿瘤 ,发病率约占鼻腔和鼻窦肿瘤的 0 .4%~ 4.7%。高复发性、破坏性生长方式极易恶变为其临床特性 ,因而有人认为 NIP当属一种临界性肿瘤 ,临床甚至影像常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 1980~ 2 0 0 0年误诊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2例 ,男女之比为 2 .5∶ 1。年龄最小 37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5 3岁。误诊为鼻息肉 5例 ,上颌窦癌 1例 ,泪囊炎 1例。按 1997年韩德民提出 NIP的临床分期标准 , 期 2例 , 期 3例 , a期 1例 , b期 1例。 7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2 讨论2 .1 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在不同期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5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3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的HGF、c-Met表达。分析不同分型的鼻内翻性乳头瘤的HGF、c-Met的表达变化。结果: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均为恶性组织高于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最低。鼻内翻性乳头瘤的T1期HGF表达明显低于T3期(P<0.05),T4期(P<0.01),c-Met表达T1期明显低于T3、T4期(P<0.01)。结论: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与其不同分期有关,HGF、c-Met可能促进鼻内翻性乳头的恶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经鼻内窥镜切除术19例,鼻内窥镜联合鼻侧切开术5例.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5例复发,复发率为20.8%.结论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微创、视野清晰、术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等特点,对病变广泛者加用鼻侧切开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蝶窦炎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科 2 0 0 0 - 0 2~ 2 0 0 2 - 0 2诊治慢性蝶窦炎 32例 ,其中部分有不同程度误诊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12~ 6 3岁 ,单侧15例 ,双侧 17例 ,伴发鼻息肉、前后组筛窦炎 13例 ,伴发后组筛窦炎 6例 ,伴发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3例 ,伴发蝶筛囊肿 3例 ;7例为孤立性蝶窦炎 ,其中蝶窦炎 5例 ,蝶窦囊肿 1例 ,霉菌性蝶窦炎 (非侵袭性 ) 1例。本组中 2 1例合并鼻腔或全筛窦病变者 ,大部分因伴鼻腔症状而首诊于耳鼻咽喉科 ,而 6例合并后筛炎症和 7例孤立性蝶窦炎中 ,首诊于神经内科 6例 ,首诊于眼科 4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