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颅面部组织的三维图像,并进行虚拟解剖。方法:2例人头面部Light-SpeedCT扫描的原始数据。经对原始图像输,读取后,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动的三维重建软件对其进行重建和解剖虚拟。结果:重建出的颅面部图像逼真,分层显示,能任意角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和恢复。同时能三维显示切除的组织结构,结论:实验了颅面部组织在Internet网上的重建和解剖虚拟,为计算机辅助解剖提供一条新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心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生  宋志坚  赵淑民  罗宝国  左焕琛 《解剖学报》2001,32(2):182-183,T007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三维图像,并探讨其准确性。方法:2例新鲜心脏标本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后,超高速CT(UFCT)增强容积扫描;另取1例冠状脉造影病人的UFCT增强容积扫描的图像。分别对原始图像格式转换,噪声消除,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行的三维重建软件,并对心脏和冠状动脉进行重建。结果:重建出的心肘和冠状动脉图像逼真,动脉主干和分支与相应的UFCT平片显示的结构相近,心脏可任意角度旋转与切割,结论:基本实现心脏和冠状动脉在Internet网上的重建,为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三维重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的颅面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颅面部组织的三维图像,并进行虚拟解剖。方法:2例人头面部 Light-Speed CT扫描的原始数据,经对原始图像传输,读取后,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行的三维重建软件对其进行重建和解剖虚拟。结果:重建出的颅面部图像逼真,分层显示,能任意角度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和恢复。同时能三维显示切除的组织结构。结论:实现了颅面部组织在Interner网上的重建和解剖虚拟,为计算机辅助解剖提供一条新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用股部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初步的虚拟解剖。方法10例临床病人股部Light-speed CT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利用“医学三维图像工作室”软件系统对其进行读取、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结果重建出的股部图像逼真,分皮肤、肌肉、骨骼和动脉等4类器官伪彩显示,相互间结构层次清晰,能实时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结论本研究实现了虚拟解剖的部分功能,对局部解剖和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以及临床影像诊断具有明确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图像序列,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有利于医生对冠脉病变部位做出准确诊断。首先利用光线透射法(ray casting method)并结合ITK和VTK函数库对CT扫描图像序列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胸腔三维模型,之后利用区域生长法(region growing method)进行冠状动脉三维分割,实现冠脉模型的重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成功的提取出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结合VTK和ITK函数库,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实现胸腔三维模型的重建以及冠状动脉的分割工作,对医生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中国人数据集的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可视化虚拟人体模型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鼻部及颞骨部分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对单层图片进行图象分割及提取,处理后的体数据导入3D—Slicer,选择阈值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分割,产生感兴趣区的标志图,进而重建出组织结构的三维表面模型。结果:成功重建了四组鼻窦,鼻中隔,中下鼻甲,颞骨,鼓室,乳突气房,乙状窦,颈内动脉的三维表面模型,并可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与空间定位。结论:基于中国第一号虚拟人数据集,用3—D软件可以实现鼻部颞骨部分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便于对该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颈静脉孔区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静脉孔及相关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颈静脉孔区重要神经、血管 ,能够清楚显示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咽、迷走、副神经束与颅底骨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重建结构能够以单独或联合方式显示 ,并可绕任意轴进行旋转 ,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适时测量。 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颈静脉孔区的解剖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女性盆底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女性盆底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盆底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P4微机上实现女性盆底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女性盆底部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部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女性盆底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医学图像的三维模型,能够准确的三维结构在临床诊断上凸显重要性。 目的:对连续多帧的超声图像进行三维结构重建。 方法:利用可视化工具VTK和图像的配准分割工具ITK,在VC++的平台下,采取直接体绘制的方法,对连续多帧的DICOM医学超声图像进行了三维重建,并且用户可以利用鼠标与图片进行交互,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 结果与结论:合成体绘制在重建中的效果较优,相对而言更适合超声图像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肠道癌症的及早发现与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肠道内镜图像的三维重建可以增强医生对肠道结构的理解。目前肠道三维结构重建方法受肠道皱褶遮挡影响无法重建完整的肠道结构,并且重建的点云不能直观呈现肠道的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肠道褶皱插值的重建方法拟解决重建的肠道不完整以及点云显示不直观的问题。方法首先利用肠道呈管道状的先验信息,运用运动恢复结构技术三维重建肠道褶皱轮廓,然后在皱褶之间进行贝塞尔插值重建肠道褶皱之间的肠壁,实现肠道整体的三维结构重建。最后在Open GL平台上,渲染并显示肠道的三维结构。本文应用该方法从两张内镜肠道图像重建了肠道的结构。结果该方法重建的肠道结构轮廓位置准确,能清晰直观地展现肠道结构。该方法融入了肠道形状先验信息,从内镜图像重建并直观显示了肠道三维结构。结论基于皱褶轮廓贝塞尔曲线插值的肠道内镜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克服了传统三维重建的缺点,能为医生提供直观的肠道结构信息,也为从连续多帧内镜图像重建肠道结构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Java技术开发一个基于Web技术的操作简易、通用性强的医学图像发布环境。方法:采用Web服务器来查询和提取存储在DICOM服务器中的医学图像,客户端使用嵌有JavaApplet小程序的Web浏览器来访问Web服务器,完成客户端对服务器端医学图像的提取,JavaApplet小程序利用Web浏览器实现其图像操作。结果:我们使用Java技术开发一个基于Web技术的医学图像发布环境,完成了客户机通过Intemet对服务器端医学图像的读取操作,实现了异地专家的在线交流。结论:与大多数传统的PACS相比.基于Web技术的PACS系统易于安装和维护,与运行平台无关,可以高效的显示、处理医学图像,容易和使用Web技术构建的PACS系统整合。设置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用户可以在医院外部实现对该系统的访问。Intemet技术的简易性和可扩展性使得该系统与传统PACS系统相比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VRML进行医学体数据三维重建,探索VRML在数字化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中的应用。通过VRML建模并结合VC 、JavaScript编程语言对其进行完善,能得到质量较高的脏器图像,与传统三维重建效果近似。VRML浏览器可以提供较好的人机实时交互环境,能基本达到医学领域中对三维重建与实时显示的要求。利用VRML建模进行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不同于传统三维重建的新方法;作为实现医学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的新工具,VRML在数字化医学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ACS can be applied in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of Client/Server (C/S) and Browser/Server (B/S) in current applica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PACS Viewer of B/S model is realized by means of the browser commonly, but web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DICOM standard. In this article, how to use Java Applet to realize the display and operations of DICOM images will be discussed. The lightweight method to view DICOM images is very fit for tele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situations not require strong ability in image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h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相似文献   

15.
Visualization tools for bioinformatics ideally should provide universal access to the most current data in an interactive and intuitiv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Java, a language designed for distributed programming over the Web, the technology now exists to build a genomic data visualization tool that meets these requirements. Using Java we have developed a prototype genome browser applet (BioViews) that incorporates a three-level graphical view of genomic data: a physical map, an annotated sequence map, and a DNA sequence display. Annotated biological features are displayed on the physical and sequence-based maps, and the different views are interconnected. The applet is linked to several databases and can retrieve features and display hyperlinked textual data on selected features. In addition to browsing genomic data, different types of analyses can be performed interactively and the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visualized alongside prior annotations. Our genome browser is built on top of extensible, reusable graphic componen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bioinformatics. Other groups can (and do) reuse this work in various ways. Genome centers can reuse large parts of the genome browser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bioinformatics groups working on sequence analysis can reuse components to build front ends for analysis programs, and biology laboratories can reuse components to publish results as dynamic Web documents.  相似文献   

16.
医学脏器VRML三维重建的动态切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进行医学脏器三维重建,探讨JavaScript语言在重建后模型动态切割中的应用。基于患者实例,在对DICOM 3.0标准医学二维图像后处理基础上,利用VRML建模进行脏器三维重建并利用VRML的Script节点、传感器节点,实现三维医学模型的动态切割。通过VRML建模得到较高质量的脏器立体图像并提供较好的人机实时交互环境,结合JavaScript能实现重建脏器的动态切割、移动、旋转等功能。利用VRML建模进行医学脏器三维重建并结合JavaScript对三维模型进行动态切割,在成像质量和实时交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较大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Architecture of an image capable, web-bas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th each medical center department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its own patient care-related data, nursing and house staff may find it confusing to log into all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necessary to achieve a global perspective of the patient's state.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Databas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logically centralized Worldwide Web viewing application for the physically distributed data. In addition to coordinating data displays for histories, laboratories, pathology, radiology, and discharge summaries, the application can be configured to apply rule sets to the data and remind caregivers of follow-up tests or of possible reactions to treatment protocols. The viewing client runs on any HTML 2.0-compliant browser, although certain applet enhancements (notably for viewing radiological images) require a browser with Java abilities. With this "thin client" approach, the application can be configured to coexist with other applications (such as a PACS viewer), thus centralizing information and reducing the overall number of computers in the medical center.  相似文献   

18.
生物组织连续切片图像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最新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生物组织的三维图像真实再现成为可能。现在,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本文介绍了生物组织连续切片图像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进展,着重于三维图像的定位、重建与显示和图像数据压缩,图像自动分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胰腺及其周围血管的三维重建和显示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腹部胰腺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显示,研究胰腺正常和病变组织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关系。方法:20例临床病人腹部Light—speed CT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利用“医学三维图像工作室”软件系统对其进行读取、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重建出的胰腺及其周同血管图像真实,能实时旋转、任意厚度多次重建、切割,能观察出胰腺病变情况和周围血管受累程度。结论:本研究实现了胰腺及其周围血管的三维重建和显示,探讨出一种内脏器官和血管的重建方式,对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临床影像学诊断和治疔方案的设计具有明确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