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虚痰阻型眩晕 患者,女,40岁。2007年12月7日初诊。病史:眩晕7年。伴有低血压,最低舒张压为20mmHg。整天如坐舟车,晕沉欲呕,腰酸痛。舌淡,边有齿痕;脉弦滑无力。辨为气虚痰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0g,陈皮10g,桂枝10g,茯苓20g,泽泻20g,石菖蒲10g,  相似文献   

2.
苓桂术甘汤治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孝轩  朱琳 《新中医》2004,36(6):65-65
刘某,男,60岁,1996年6月15日初诊。耳聋、耳鸣、眩晕10余年,经常发作,发作时头目眩晕,泛呕欲吐,曾服磁朱丸、肾气丸不效。近日眩晕发作频繁,听力日渐减退,口淡无味,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滑大。证属阳虚湿滞。治宜沮阳化湿,佐以安神调血。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全蝎、赤芍。处方:茯苓、白术各20g,桂枝10g,甘草3g,全蝎9g,赤芍  相似文献   

3.
服用劣质僵蚕引起腹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炳林 《河南中医》2003,23(6):49-49
患者刘某 ,男 ,5 8岁 ,患眩晕头痛 3a余 ,加重 10d。患者素有“高血压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史。近日自觉眩晕头痛加重 ,伴有耳鸣 ,少寐多梦 ,心悸胸闷及腰膝酸软 ,行走加重。在家曾服用西药 ,效果不佳 ,故来我院就诊。查其脉沉弦细 ,舌红苔薄白 ,以“祛风化痰 ,活血通络 ,益气养阴”为治收稿日期 :2 0 0 3- 0 2 - 13作者简介 :俞炳林 (195 6 - ) ,男 ,山东德州人 ,主管中药师。则。处方 :天麻 9g,白术 15g ,半夏 9g ,茯苓 15g ,川芎 15g ,人参 6g,麦冬 12g ,五味子 6g ,生地黄 15g ,远志 12g ,僵蚕 9g,枸杞子 15g ,瓜蒌 15g ,牛膝 15g ,红…  相似文献   

4.
前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并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美尼尔氏病系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眩晕症,是发作性旋转性眩晕,大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观其症,多脉滑苔腻,呕吐痰涎,确系痰水证无疑。笔者从痰水论治探索该病多年,自拟一方,名曰治眩方。并配合东莨菪碱肌注治疗美尼尔氏病,用之临床,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共 36 例,均系在急性发作期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39 岁;单纯性眩晕 15 例,伴恶心呕吐 17 例,伴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4 例;初发者 10 例,反复发作者 26例;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20 余年。以上患者均经耳鼻喉科明确诊断,排除颅脑占位病变、脑血管病变及颈椎病变的可能。 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治眩方:陈皮 10g、半夏10g、白术 10g、茯苓 20g、竹茹 10g、枳实 10g、泽泻20g、甘草 10g、天麻 10g、刺蒺藜 12g、仙鹤草 50g。 加减: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 10g,耳鸣重听者加石菖蒲 10g,眼颤属风寒者加天南星 10g,久病气虚者加黄芪 30g,舌苔黄有热者加黄连 10g,舌苔白滑有寒...  相似文献   

5.
例 1.眩晕 李某某 ,女 ,46岁 ,教师 ,1998年 5月 10日初诊。患者眩晕反复发作 5年 ,久治不愈 ,近半年来病情加重 ,每月发作 4、5次 ,现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心烦而悸 ,呕吐痰涎 ,口苦舌燥 ,大便干结 ,尿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此为痰浊中阻 ,久而化火 ,蒙闭清阳 ,故治以清热化痰 ,行气和胃。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 8g,制半夏10 g,陈皮 10 g,茯苓 15 g,竹茹 15 g,全瓜蒌 15 g,黄芩 8g,白蔻仁 8g(后下 ) ,石菖蒲 10 g,广木香 8g(后下 )。每日 1剂 ,水煎 2次分服。 5月 16日复诊 :服上药 6剂后 ,头晕目眩等症明显好转 …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后世多加入茯苓、大枣),具有清热化痰、和中止呕之效。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眩晕 李某,女,54岁,2000年4月就诊。两天前因情志不遂,突发眩晕,变换体位则加重,不能进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痰浊苦水,口粘干苦,无耳鸣,寐差,小便尚调,大便偏干,舌边点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浊中阻,痰郁化火,蒙蔽清阳。治以化痰和胃,清肝降浊之法。方以温胆汤加味:半夏15g,枳实10g,陈皮12g,茯苓、竹茹各15g,炙甘草6g,天麻10g,钩藤15g,夏枯草12g,大黄6g,代赭石15g(先煎)。两剂后,呕吐止,大…  相似文献   

7.
笔者运用自拟代冬清眩汤(代赭石、当归、白芍各12~15g,天竺黄6~9g,珍珠母15~18g,天麻9~12g)加减治疗眩晕、小儿惊风、癫痫、小儿舞蹈病、链霉素中毒引起的前庭功能损害等疾病,颇有应验,现介绍如下。1美尼尔氏综合征吴某,女,43岁,工人,1987年10月5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眩晕、耳鸣、呕吐反复发作已2年余。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服西药效不佳。近日因情志不悦而导致眩晕加重,视物旋转如坐舟车,恶心呕吐,两耳如蝉鸣,伴胸闷痞塞,失眠纳差,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方用代各清眩汤减天竺黄,加法夏10g,…  相似文献   

8.
<正> 耳原性眩晕病是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两耳综合症,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听觉障碍,有时晕倒等症状。常反复发作。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58岁。 治疗方法:熟地15g,山萸肉9g,茯苓9g,丹皮6g。珍珠母15g,石决明12g,玄参12g,寸冬10g,半夏10g,竹茹15g,菊花12g,卜荷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疗程7天。针灸选穴,风池、内关、百会、太冲、通里。西药可用西比灵10mg每日1次,维生素  相似文献   

9.
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lO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0.
阳萎治验     
张某,男,29岁。1988年5月27日初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阳萎,伴心烦,易怒,失眠,头昏,口苦,渴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曾治罔效。处方:龙胆草6g,柴胡10g,栀子9g,黄芩12g,车前子15g,泽泻15g,当归10g,黄柏9g,萆薢15g,菖蒲9g,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 1999~ 2 0 0 2年用中药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3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0~ 5 9岁者 2 2例 ,≥ 6 0岁者 14例 ;病程 2个月~ 3年。本组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或坐位将头颈过度转动或前屈后仰试验中 ,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眩晕。2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基本方 :黄芪 30g ,赤芍 15g ,丹参 30g ,当归 10g ,川芎 15g ,红花 10g ,水蛭 10g ,胆南星 30g ,姜半夏 10g ,地龙15g ,牛膝 10g ,甘草 6g。辨证加减 :气虚较甚者…  相似文献   

12.
<正> 例一安某,男,52岁。1985年4月4日初诊。患者头晕头痛、目眩已4个月余。经多次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现头晕头痛、目眩,早晨6点半始眩晕头痛加重,8点后可自行缓解,每天如此,已持续近10日,并见面部发热,口干欲饮,小便黄,大便干,日一行,舌质红、苔少,脉滑稍数。证属胃肠热盛,上扰清窍。治宜清胃滋阴。药用:生石膏30g(先煎),沙参30g,麦冬20g,生地12g,玉竹15g,知母12g,川牛膝9g,丹皮9g,升麻3g。水煎早6点服药,日1剂。二诊:服上方3剂后,眩晕头痛大减,继服6剂,眩晕头痛止,余症悉除。并嘱患者忌食辛辣之品,以防胃燥太过,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运用抗晕合剂治疗 70例眩晕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男 17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1岁 ,多数为中青年女性 ;70例均具有眩晕症状 ,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 9例 ,冠心病 5例 ,颈椎病 3例 ,美尼尔综合征 8例 ,脑供血不足 10例 ,高血脂症 10例 ,贫血 3例 ,其它 2 2例。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单独服用抗晕合剂 ,药物组成 :泽泻30 g,白术 2 0 g,云苓 15 g,太子参 15 g,陈皮 10 g,半夏12 g,葛根 15 g,生龙牡各 2 0 g,牛膝 5 g,菊花 9g,女贞子 15 g,旱莲草…  相似文献   

14.
<正> 眩晕一证与肝、肾、气、血、痰、火,以及七情等有关。本人经过二十余年,观察到运用本方治疗眩晕一证确实疗效较为显著。现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适应证:眩晕、包括现代医学的美尼尔综合症、贫血、神经衰弱、高血压、低血压、脑震荡后遗症等而致眩晕的证候。方剂组成:川芎6g 鸡肫花9g 当归9g白芍9g 钩藤9g 炒酸枣仁9g 炙远志6g茯神9g 石决明15g(先煎) 炙草3g  相似文献   

15.
郭德晶 《光明中医》2004,19(6):43-44
笔者临床每首用“烧盐方”探吐 ,配合中药治疗痰饮眩晕 ,痫证欲发 ,脾虚癃闭等证多例 ,均获良效 ,选其验案三则 ,略陈管见 ,以资参考。1 痰饮眩晕案王某某 ,男 ,40岁 ,1997年 4月 3日初诊 ,近日头晕时作 ,头重如蒙起则眩晕欲仆 ,呕哕频频 ,水入即吐舌质淡 ,苔白腻 ,脉弦滑。先与烧盐方探吐 ,即刻引吐痰涎一碗许 ,继以燥湿化痰 ,健脾和胃之法 ,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合泽泻汤加减。半夏 10g ,天麻 10g ,茯苓 12g ,白术 2 0g ,泽泻 15g ,陈皮 10g ,僵蚕 10g ,炙甘草 6g ,生姜 2 0g ,5剂 ,水煎服。二诊眩晕、泛恶均止 ,纳谷渐香 ,唯四肢乏力明显 …  相似文献   

16.
毛科明 《光明中医》2014,29(12):2641-2641
黄煌教授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他倡导以“人-病-方”方证三角作为经方诊疗思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今择取黄师运用大柴胡汤医案五则,足以窥探黄师治学思想,以飨同道. 1 眩晕案 惠某,女,62岁.形体壮实,腹部充实,面色黯红,神情焦虑.眩晕一年余,服用西药治疗无显效.刻诊:眩晕,随头部活动而眩晕加重,行走不稳,无法随意走动,需由家属搀扶,伴耳鸣、入睡困难.舌胖质红,脉滑数.既往有高血压病、胆囊结石切除术史.处方:柴胡20g,白芍20g,枳壳20g,制大黄10g,黄芩10g,姜半夏15g,干姜10g,大枣20g,栀子15g,厚朴15g.患者半月后复诊,眩晕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已能单独外出行走,嘱原方隔日1剂服用。  相似文献   

17.
1眩晕 刘某,女性,30岁,1990年5月10日初诊。眩晕2年,劳累即发,近又发作10d,不能起立,稍动则眩甚,呕吐。面色苍白,形体肥胖,纳差便溏,舌淡白胖,边有齿痕,苔灰腻,脉弦滑。西医诊为美尼尔综合征,中医辨证属中虚夹饮上扰清空。予旋复代赭汤加味:旋复花、制半夏各10g,代赭石、泽泻、白术各12g,党参、茯苓各15g,干姜1.5g,大枣30g。每日1剂,水煎服。服8剂后,眩晕已除,呕吐止。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相似文献   

18.
自 1995年以来 ,笔者以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气虚为主的眩晕患者 4 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4 6例中 ,男 2 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4 2岁 ;病程最长 5 a,最短 2 d。2 治疗方法治疗以补气升气、益脑活络为治法 ,以益气聪明汤为主方。药物组成 :黄芪 30 g,人参 10 g,川芎 10 g,山楂 15 g,白芍15 g,葛根 15 g,升麻 6 g,蔓荆子 10 g,炙甘草 5 g。形寒怕冷 ,夜尿增多 ,舌淡胖苔滑者加鹿角霜 15 g,桂枝 10 g;兼血瘀阻络或血压偏高者 ,去升麻 ,加丹参、牛膝各 15 g。每天 1剂 ,水煎分 2次服 ,每次煎至 30 0~ 4 0…  相似文献   

19.
旋复代赭石汤治疗眩晕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旋复代赭石汤治疗眩晕,收到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5~40岁,病程7d~3a;其中高血压眩晕12例,内耳眩晕9例,脑供血不足眩晕14例,中医辨证大多为痰浊阻滞,伴有阴虚阳亢及气虚型,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觉有眩转感,不能站立,如坐车船或目眩,或景物旋转,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可有反复发作史。 2 治疗方法 旋复代赭石汤组成:旋复花15g,代赭石30g,半夏10g,生姜25g,人参15g,炙甘草10g,大枣12枚。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76例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黄芪60 g,当归9 g,川芎9 g,桃仁9 g,红花9 g,赤芍15 g,地龙9 g)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81.5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