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6例蜂螫伤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螫伤是较常见的一种生物性损伤。蜂毒素成分复杂,蜜蜂毒素含有组织胺,黄蜂毒素除含组织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缓激肽和胆碱酯酶等[1]。蜂螫伤是蜂尾部毒刺螫伤人体皮肤后  相似文献   

2.
正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外被蜂螫伤后,皮肤反应发展为蜂毒。然而,在东方医学中,医生使用活蜜蜂针刺直接将毒液置于病变部位,以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疼痛。蜂螫会引起各种皮肤反应,通常需要几天缓解,但是,对某些病人来说,这种毒液充当了过敏原,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如速发型过敏反应。蜂螫伤也能导致慢性炎症,因为螫刺装置和毒液囊,随着神经丛可以寄宿在皮肤上。活蜜蜂针刺皮炎是由在病变部位反复针刺引起,与意外的蜂螫显示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治疗蜂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蜂螫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季德胜蛇药。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季德胜蛇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蜂螫伤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蜂类昆虫是一类有毒的动物,人被蜂螫伤后蜂毒经局部吸收入血,并扩散至全身,严重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局部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蜂螫伤目前仍无特效解毒药,治疗关键是早期有效地将蜂毒清除体外,减少毒液吸收对机体造成的危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与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蜂螫伤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蜂螫伤导致溶血性贫血患者35例,入院后除常规的对症处理外,拒绝行PE治疗的患者分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n=13),其余的22位患者采用PE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溶血控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与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相比,PE治疗组溶血控制的时间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蜂螫伤所致溶血性贫血,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减低死亡率,缩短病程,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是早期治疗蜂螫伤中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3年10月至1991年10月用垂盆草治疗蜂类螫伤54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2~56岁。螫伤部位:头面部29例(其中1例螫伤舌尖),颈部7例,上肢12例,下肢6例。螫伤程度;4处3例,3处6例,2处13冽,1处32例。螫伤后病程:2~7天,平均4天。螫伤部位剧痛,烧灼感,红肿和发硬,有的形成水泡。其中致密组织处以  相似文献   

7.
根据民间验方,曾采用蜗牛外敷法治疗蜂、蝎螫伤及虫类咬伤19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方法:局部被蜂、蝎螫伤或虫类咬伤后,立即挤出毒汁,取活蜗牛2~3个捣烂  相似文献   

8.
蜂螫伤在位于丘陵、山区地带的农村是一种常见病。古往今来,我国劳动人民在治疗蜂螫伤方面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现将古今治疗蜂螯伤的民部验方选录部分如下: 方1:蚯蚓粪,井水调敷,其痛立止。(《验方新编》) 方2:芋头梗,捣烂敷,极效。(《验方新编》) 方3:如伤处麻木难过,用臭虫血涂之,立愈。(《验方新编》) 方4:芝麻研敷。(《家用良方》) 方5:鲜白扁豆叶,捣烂敷患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蜂螫在蜂蜜采集区较为常见 ,除引起严重全身中毒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外 ,西医常规治疗存在见效慢、疗程长的缺点。笔者近 2年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蜂螫 90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90例 ,均有被蜂螫史 ,一处或多处螫伤 ,局部有明显的灼痛瘙痒和红肿 ,可有恶心、乏力、发热等症状 ,引起过敏性休克及全身严重中毒反应者不在此治疗范围。90例中男 5 4例 ,女 3 6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45岁 ;病程半天 10例 ,1~ 3天 42例 ,4~ 5天 3 8例 ;一处螫伤者 5 5例 ,两处以上螫伤者 3 5例。2 治疗方法病变局部和梅花针用酒精…  相似文献   

10.
蜂针疗法是将民间蜂螫疗法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即采用家养蜜蜂尾部的螫器官作为针具 ,运用经络原理在患者皮部施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笔者现从历史源流、临床运用与作用机理、蜂毒反应与处理等方面对蜂针疗法作一介绍。蜂针疗法简史用蜜蜂螫刺病人身体以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在十八世纪前 ,埃及、印度和叙利亚等国的民间医学中就有记载。明代方以智 (公元 1 61 1~ 1 671 )所著《物理小识》中 ,记有“药蜂针”的用法。 1 936年 ,中南工业大学的陈健医师发现蜂螫刺能治疗面神经炎后 ,即从事用蜂螫治病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蜂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病症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民间应用蜂螫治疗关节炎历史悠久 ,蜜蜂的自卫器官螫针 ,在自身受到敌害时 ,就向敌体刺入 ,由于螫针尖端倒钩的作用 ,蜂体离开时 ,螫针、毒腺、毒囊等一起与蜂体分离 ,留在敌体上 ,毒囊有节奏地收缩 ,蜂针越刺越深 ,直至把毒液全部注入敌体。蜂针疗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根据不同病变 ,选择相关穴位进行螫刺 ,使蜂毒液经穴位注入病人体内 ,从而起到针刺 (穴位蜂针 )、温灸(蜂螫后局部红、肿、热 )和药物 (蜂毒液中含有多种抗炎、镇痛的化学成分 )等多…  相似文献   

12.
蜂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5例上海学先蜂疗生化技术研究所谢华,朱学先(200063)关键词:蜂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蜂螫疗法是针对经络穴位进行机械性的刺激,同时将微量蜂毒经蜂针注入皮内而起化学药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法。我们用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13.
角膜被蚂蜂螫伤临床上并不多见,导致角膜大面积瓷白色混浊更为少见,临床上治疗还没有十分的把握,现报告1例角膜被蚂蜂螫伤后治疗效果好,视力恢复正常的典型病例治疗经过及体会。患儿,男,9岁,被蚂蜂螫伤右眼,受伤后眼痛、流泪、视物不清1天而来我院就诊,收入院治疗。入院时情况:视力右眼指数/30cm.左眼5.0右眼下睑轻度肿胀,中央可见2mmX2mm大小皮肤糜烂面,球结膜中度混合型充血,角膜大部分伤呈瓷白色混浊,周边部角膜水肿,角膜上未见蜂螫针残留、前房、虹膜、瞳孔均窥不清。入院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氟美松、阿托品散瞳…  相似文献   

14.
大醋浸液治疗蜂螫伤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 1996年间用大醋浸液治疗蜂螫伤 11例 ,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1~ 47岁 ;螫伤头颈部、上肢及胸部共 14处者 1例 ,胸部及上肢 4~ 7处者 4例 ,下肢及腰部 3~ 5处者 6例 ;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剧痛 ,全身反应轻重不一 ,以螫伤 14处者为最重 ,呼吸困难 ,咳血性泡沫痰 ,面部浮肿 ,血压 6 .6 /okpa。其余 10例均有头痛头昏 ,恶心 ,皮肤出现红疹 ,2例尿中有红细胞。2 治疗方法先以来苏局部冲洗 ,尽可能除去蜂刺 ,然后用大醋浸液涂患处 ,每隔半小时浸涂 1次 ,连涂 4次。 4小时后症状未缓解者 ,…  相似文献   

15.
天气渐暖,随着蜜蜂、马蜂活动多了,人被蜂螫的机会也多了。本文向读者介绍蜂螫后的食疗方,以备家庭应急。  相似文献   

16.
蜂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蜂疗是以蜂毒为主体,辅以其他蜂产品相结合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属自然疗法的一种,目前深受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其涉及领域较多。笔者在此仅着重讨论蜂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1 蜂疗的作用 蜂毒作用于人体有多种途径,而目前较多用的是以活蜂螫刺法和经过提炼加工制成蜂毒针肌肉注射或穴位封闭居多。蜂螫法是以针灸理论为基础,根据病情在经络皮部施以一定量的蜂螫,使局部皮肤产生红肿灼热感,改变病变部位的内环境以达到活血消肿、祛寒镇痛等作用。其蜂毒针虽不会引起红肿热感,但其内含的蜂毒多肽同样具…  相似文献   

17.
徐小旺  小小文 《东方养生》2007,(10):112-114
10只:500只 动物凶猛 毒腺本来是蛇、蝎等用以保护自身的利器,比如蜂毒是蜜蜂对付其他机体的自卫性毒物,它对高等动物作用最强。健康人一次接受10只蜜蜂螫刺能引起局部反应;同时受200-300只蜂螫,可使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同时受500只蜂螫,可致人死亡,一般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相似文献   

18.
马齿苋治疗黄蜂螫伤11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齿苋治疗黄蜂螫伤114例冯国民1962-1993年,笔者用马齿觅治疗黄蜂螫伤114例(马齿觅组),并用综合法治疗黄蜂螫伤100例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被黄蜂螫伤史。马齿苋组114例中,男80例,女34例;年龄8~74岁;螫伤类...  相似文献   

19.
活蜂螫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活蜂螫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2008年9月-2009年3月自愿接受活蜂螫刺治疗的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1~49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2.5天;左侧急性面神经炎6例,右侧7例.  相似文献   

20.
蜂螫注毒治疗引发延滞过敏性休克2例报告唐承发蜂螫注毒疗法,近年来国内基层医疗单位应用较广,现将我院蜂疗科从1988年至今,共收治125例蜂疗住院患者中,出现2例延滞过敏性休克报告如下。例1:陈×,女,50岁,住院号88002。四肢关节疼痛10余年,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