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阳祛湿通络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特发性膜性肾病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予以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祛湿通络方口服。2组均于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LA2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24 h UTP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ALB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祛湿通络方可减轻IMN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减少蛋白尿,升高ALB,调节脂代谢,降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带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鲍旭波  王小杏  曲矿云 《新中医》2023,55(10):111-116
目的:观察调理脾肾法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18例脾肾亏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给予调理脾肾法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评分,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脂指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降低(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引火归元熨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PLA2R抗体滴度影响。方法 将60例IMN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引火归元熨治疗。观察2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UTP)、总胆固醇(TC)、血白蛋白(ALB)、PLA2R抗体滴度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PLA2R抗体滴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火归元熨治疗脾肾两虚证IMN疗效显著,且有助于PLA2R抗体滴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汪蕾  赵文景  赵静  段昱方  李楠  蔡朕 《河北中医》2020,42(4):522-527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治疗血清M型磷酯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清PLA2R抗体阳性IM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参芪地黄汤治疗。2组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PLA2R抗体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 71%(2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3. 08%(19/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8、16、24周2组血清白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 0. 05),治疗组PLA2R抗体滴度降低(P 0. 05);治疗24周对照组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16、24周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8、16、24周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入组时血清PLA2R抗体≤300 U/m L的患者中,治疗8、16、24周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16、24周对照组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16、24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8周治疗组PLA2R抗体滴度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入组时血清PLA2R抗体 300 U/m L的患者中,治疗16、24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24周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 0. 05)。治疗8、16、24周2组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疲倦乏力、食少纳呆、少气懒言、水肿、口干、手足心热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对照组治疗后疲倦乏力、食少纳呆、口干、目睛干涩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参芪地黄汤治疗血清PLA2R抗体阳性IMN疗效显著。血清PLA2R抗体滴度的变化与中药治疗效果及病情预后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APD脾肾阳虚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规律腹膜透析和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真武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残余肾功能(RRF)、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患者SCr、BUN、24 hUP显著降低(P<0.05),RRF降低减缓(P<0.05),ALB、PA、HGB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CAPD脾肾阳虚型患者使用汤药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汤联合科素亚治疗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肾阴亏虚型2型DKD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科素亚(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 h-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SCr、BUN、HbA1c、ACR、24 h-UTP、VCAM-1、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Cr、BUN水平以及对照组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A1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ACR、24 h-UTP、VCAM-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ACR、24 h-UTP、VCAM-1、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汤联合科素亚治疗肾阴亏虚型2型DKD,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4 h-UTP、ACR、VCAM-1、ICAM-1、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芪地固肾片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DK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达格列净片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芪地固肾片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血浆白蛋白(ALB)、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40%(35/43),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27/3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UTP、UAC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Cr、Hb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eGFR、ALB水平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阳消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温阳消癥法(以真武汤加用活血消癥类中药为基础)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UA)]、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统计2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P均0.05);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均不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更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53.1%(17/3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5.6%(21/32),对照组分别为35.3%(12/34)和41.2%(14/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阳消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升高血清ALB,缓解病情进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蔡朕  汪蕾  赵文景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29-1032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对血清抗磷酯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拒绝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芪地黄汤为主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16、24周后观察2组PLA2R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8、16、24周后,2组血清PLA2R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呈下降趋势,ALB水平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治疗16、24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ALB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6、24周后血清PLA2R抗体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8、16、24周后膜性肾病疗效分别为46.88%、59.38%、81.25%,对照组为38.46%、26.92%、53.85%,16、24周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16、24周后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56.25%、81.25%、90.63%,对照组为38.46%、53.84%、69.2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气阴两虚型有较明显疗效,血清PLA2R抗体下降可作为临床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05-909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body to 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anti-PLA2R)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脾肾阳虚证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MN患者40例,其中脾肾阳虚证31例,非脾肾阳虚证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nti-PLA2R,判断anti-PLA2R阴阳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O)、血肌酐(Scr)、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4 h尿蛋白总量(UTP)、尿红细胞计数(RBC(HPF))]、病理指标(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沉积);并对anti-PLA2R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患者血清anti-PLA2R阳性率为70.97%,非脾肾阳虚组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肾阳虚组患者年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血清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脾肾阳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指标方面,两组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与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结论:IMN脾肾阳虚证与血清anti-PLA2R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408例IMN患者,由计算机SAS 软件包产生的随机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204例。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苷、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治疗,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肾损伤分子-1(KIM-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水平比对照组高,24 h UTP、MAU、TG、TC和KIM-1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和小剂量激素联合治疗IMN可有效降低MAU和血清KIM-1水平,改善肾功能、血脂指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并探讨其对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前来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68例。所有入选者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加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观察组加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共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PLA2R表达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通过检测在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BUN、CREA均明显有下降(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组ALB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Anti-PLA2R的表达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且雷公藤多苷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及对血栓弹力图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小剂量他克莫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3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栓弹力图检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UP)、血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UP、SCr水平及凝固角(α角)、凝血指数(C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LB、eGFR及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较佳,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及高凝状态,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心肾阳虚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阳益气复脉汤口服,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后两组Braunwald心绞痛分级情况,测定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等心功能指标,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瘦素(LEP)水平。结果:总体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L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绞痛分级及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HCY、L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杨丽萍 《新中医》2021,53(5):36-40
目的:观察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肾病综合征(NS)脾肾阳虚证的疗效以及对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NS脾肾阳虚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脾肾阳虚证评分以及D-二聚体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6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脾肾阳虚证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脾肾阳虚证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脾肾阳虚证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NS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有效下调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菟益肾颗粒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足细胞糖萼蛋白(PCX)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IMN患者124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黄菟益肾颗粒,每日1剂,早晚温服。均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3、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尿PCX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56/64),对照组为71.67%(43/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中量蛋白尿、小量蛋白尿患者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6个月24 h-upro、尿PCX水平明显下降,2组治疗6个月血清TP、A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3、6个月比较,治疗组24 h-upro、尿PC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菟益肾颗粒可显著降低IMN患者尿蛋白水平,升高血清蛋白,其作用机制与减轻足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肝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缓解率56.25%(27/48),对照组总缓解率33.33%(16/48),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BiL、DBiL、ALT、GGT、AL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AL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TBiL、DBiL、ALT、GGT、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病Ⅰ号方联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膜性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肾病Ⅰ号方治疗;连续治疗用药12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白蛋白(ALB)、胱抑素C(Cys-C)、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24 hUP、SCr、Cys-C、PLA2R抗体滴度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24 hUP、SCr、Cys-C、PLA2R抗体滴度均低于对照组,ALB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降低,HDL-C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病Ⅰ号方联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能显著降低膜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提高其肾病综合征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芪苓益肾通络方在脾肾气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脾肾气虚型IMN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基础上加用芪苓益肾通络方,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严重程度进行积分,评价其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24h尿总蛋白定量(24 UTP)、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芪苓益肾通络方用于IMN中,疗效良好,相比于常规治疗来说,其在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血脂,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的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 Ab)阳性与阴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特点及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疗效差异,探寻血清Anti-PLA2R Ab阳性患者的相对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50例经临床和肾脏病理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50例,每组患者再按其入组时基线血清Anti-PLA2R Ab检测水平分为阳性和阴性两亚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Ponticelli方案治疗,观察1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双肾俞穴敷熨疗法,观察2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疗法。比较3组中Anti-PLA2R Ab阴性与阳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水平的差异,统计3组中Anti-PLA2R Ab阴性与阳性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Anti-PLA2R Ab阳性者占74.67%。3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Anti-PLA2R Ab阳性者治疗前后24hUPro均显著高于Anti-PLA2R Ab阴性者(P均0.05),ALB均显著低于Anti-PLA2R Ab阴性者(P均0.05),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Anti-PLA2R Ab阴性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均显著高于Anti-PLA2R Ab阳性者(P均0.05);观察2组中Anti-PLA2R Ab阳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均0.05),观察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均出现在Anti-PLA2R Ab阳性患者中,但观察2组感染、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Anti-PLA2R Ab阳性率高,且较Anti-PLA2R Ab阴性者临床指标重、治疗反应差、易出现不良反应;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改良Ponticelli方案可有效提高Anti-PLA2R Ab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