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结合肿瘤内科疾病特点制定科室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实施分级护理后对分级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12月肿瘤内科226例患者(医师根据病情等级确定护理等级)为常规护理组,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实施分级护理服务;选取2016年1~6月肿瘤内科238例患者(医师根据科室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确定护理等级)为细化护理组。住院7d后应用分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患者对分级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细化护理组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患者对分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应用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科学的评定患者自理能力等级,是落实护理分级行业标准、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医护合作依据病情等级和自理能力等级细化科室分级护理标准,体现专科特点,改进后的护理分级方法更加符合患者护理需求,有利于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蓝琦琼 《当代护士》2016,(1):112-113
目的探讨自理能力评估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的指导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其康复期治疗的护理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接受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自理能力评估,实施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恢复,心理状态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理能力评估,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疗效,减少治疗后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法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73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由专人护士根据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法确定护理分级,责任护士在按照医嘱护理等级和ADL护理分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的老年患者,实施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3个月后,测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护理中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法,可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6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变化。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率高于对照组(P<0.01);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遵医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以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奇偶顺序,将75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及病房护理,实验组患者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健康教育中去,时间为一个月。在治疗的前后,采用FIM评定量表来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法( FM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测评;调查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IM、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IM、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调查患者住院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住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延伸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由康复治疗师、护士、患者共同制订康复计划,对患者进行出院延伸康复护理.对照组只进行电话随访和和同期功能评定,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患者入组时、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其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Spitzer生存质量评定、功能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6个月后各项功能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同期护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伸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实施西医康复护理对策,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膳食调节以及穴位按摩护理。评价两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1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乐康复"护理模式在康复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将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快乐康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神经功能、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神经功能、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乐康复"护理模式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快乐的就医环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心理状况,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脑卒中专科护理中的导向作用。方法对符合条件的20名观察组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和优质服务,2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专科护理服务。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通过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3个月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卒中专科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在脑卒中专科护理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不断提高脑卒中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0rem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增进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护理和康复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自我护理和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依从性.方法将208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4例,两组均给予整体护理和PT治疗,观察组同时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观察组Barthel AD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护理论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式康复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及生活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连续式康复方案组)及对照组(常规康复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康复训练并给予出院后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连续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个月结束时,采用HAMD量表评定心理状态及SWLS量表评定生存质量、FC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进行患者康复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SWLS及FCA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式康复服务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功能,提升整体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脑卒中患者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观察组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入院、出院Barthel指数( BI),住院期间基础护理合格率、出院时相关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互动达标优质护理后BI评分在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13;P<0.05)。住院期间基础护理合格率、出院时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运用互动达标理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等中医护理技术,对比两组病人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制定护理级别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病房101例患者(观察组),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分级护理级别,责任护士通过改良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由此确定患者的综合护理级别,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与实施传统护理级别的103例患者(对照组)的基础护理质量、直接护理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前与产后的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得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共同制定综合护理级别在产科切实可行,可为进一步建立系统规范的分级护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化康复护理介入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0例早期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干预组进行细化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 细化康复护理的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提高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化康复护理介入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跌倒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6月—12月收治的9 00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6月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9 9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跌倒。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和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对跌倒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06%,对照组发生率为0.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对跌倒的知晓率分别由原来的78.00%、65.00%、45.00%提高到100.00%、98.00%、91.00%。结论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人力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期访视配合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病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定期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自理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主观感受、自身健康情况主观感受、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访视配合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作用显著,是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模式在中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将50例脑卒中患者按医院至居住地路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每周1次的居家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在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后3个月再住院率、居家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护理模式可提高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再住院率,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应用于"创优病房"对基础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创建优质护理"试点病区4个:泌尿科、骨伤科、神经内科及感染科。每个病区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由护士根据传统临床经验进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并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采用ADL评分量表进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根据评估后准确得分确定患者需要得到帮助的等级,提供相应基础护理和预防摔倒、压疮的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摔倒、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ADL量表弥补了以往因经验性评估缺陷造成的基础护理质量缺陷及护理安全隐患,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压疮、摔倒的发生率,适合在基层医院"创优病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