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止痛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自拟理气止痛颗粒冲服;对照组予以头孢克肟口服,治疗10 d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8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经彩超检测,治疗组经治后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理气止痛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肾方配合捏脊疗法、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儿运用自拟益气固肾方中药内服,合用捏脊、耳穴贴压治疗,并配合排尿训练。14d为1个疗程。结果:32例患儿治疗4个疗程后,治愈10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4.3%。结论:自拟益气固肾方配合捏脊疗法、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烫熨疗法,对照组使用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针,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00例,其中治愈7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93. 00%,痊愈率78. 00%;对照组100例,其中治愈50例,有效31例,无效19例,有效率81. 00%,痊愈率50. 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痊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和建英 《河南中医》2009,29(8):798-79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应用青霉素针100mg/(kg·d)、病毒唑针10mg/(kg·d)静滴,并对症支持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中药理气化痰汤,1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情况及退热和解痉止痛药等使用情况,判断近期疗效。结果:2组腹痛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退热药、解痉药使用次数相比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两组均应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和利巴韦林片口服,必要时给予退热和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中药理气逐瘀汤,1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情况及退热和解痉止痛药等使用情况,判断近期疗效。结果:两组腹痛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O.05),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O.01),退热药、解痉药使用次相比有高度统计意义(P〈O.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40例,西药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口服自拟止痛汤联合经洛导平治疗;对照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中西医综合治疗组腹痛、呕吐、体温、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西医药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儿予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口服,6d为1疗程。结果 75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痊愈7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00%。结论 中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沆瀣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沆瀣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洛西林钠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为70.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沆瀣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阿洛西林钠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树红  王青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79-1079,1088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疏肝散结、豁痰软坚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28例予常规抗炎治疗;均以1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彩超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金静  高桂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90-1191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汤治疗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已确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中药治疗,高频超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2例经治疗治愈38例,好转4例,效果显著。结论经高频超声证实清热散结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将吴茱萸、肉桂、干姜、香附、延胡索、木香、陈皮等中药按照3∶5∶6∶5∶3∶6∶6的比例,研细粉,取150 g,加入海盐250 g,装入20 cm×30 cm的药袋中,将药袋置于微波炉内,加热约1 min,温度适宜时以脐为圆心敷于患儿腹部,每日1次,1周一个疗程。结论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绿色安全,为临床治疗本病开辟了中医外治的新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孙艳淑 《光明中医》2014,29(1):75-76
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采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对照组93例采用西药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腹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总结健脾消积理气中药颗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合计60例,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健脾消积理气中药颗粒与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服药治疗1~2个疗程(1个星期为一个疗程),随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完成以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6.7%,数据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消积理气中药颗粒能有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值得在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从肝脾入手,观察临床90例确诊为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采用自拟止痛保和饮治疗的疗效。结果:治愈67例,占74.4%,显效20例,占22.2%,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6.7%。结论:自拟止痛保和饮,从敛肝理脾、降逆化湿、清瘀散结立法,治疗小儿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可靠,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复发。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辨证分型后用中药治疗配合超短波理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常规用药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36.4%(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随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9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缓急止痛汤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 d总有效率为80.00%,显效率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5.56%(P0.05);治疗组10 d总有效率为95.56%,显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53.33%(P0.05);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缓急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消腺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予自拟中药消腺方加减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本组45例中,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8.9%。结论:自拟消腺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甘璐  卫青 《西部中医药》2008,21(12):22-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中医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中药汤剂内服,以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脐部,西医以抗生素抗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7%.结论:以中医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中药汤剂内服,以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脐部及西医抗生素抗炎等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肺理肠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肺理肠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严重影响小儿日常生活。笔者2010-09~2012-09对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超声中药导入治疗,收到了较好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