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入骨科的7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实施钢板结合螺钉治疗。结果对照组优3例,良7例,优良率35.7%;治疗组优26例,良15例,优良率82.0%。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结合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双钢板和克氏针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A组患者的石膏托外固定时间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B组患者优良率为89.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显著显著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克氏针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在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39例50岁以上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K氏针组和Y型钢板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K氏针或K氏针张力带固定、Y型钢板固定,随访10个月后对肘关节功能行Cassebaum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手术内固定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优于保守治疗组,Y型钢板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又显著性的优于K氏针组(P<0.05)。结论 Y型钢板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有效的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至2012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不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机会少,术后无并发症,恢复所需时间短等。结论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传统的切开复位方法好,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6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Neer功能评分(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总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固定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贺志清  刘秀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42-3743
目的:观察用双克氏针加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骨折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髁间和双交叉克氏针固定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结果:经临床观察和随诊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势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012年10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利用切开复位法的作为对照组,利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肱骨髁间骨折的复原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运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不仅创伤小,而且复原快;运用切开复位法进行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不仅造成的创伤大,而且恢复相对慢。结论利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比利用切开复位法好,此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至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79-1080
目的比较研究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6例(重建钢板组)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0例锁骨骨折(克氏针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2~44个月。重建钢板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2±3.1)周,克氏针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8±2.4)周。术后疗效评定重建钢板组术后优良率(91.7%)明显优于克氏针组(72.5%)(X^2=4.63,P〈0.05)。重建钢板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螺钉松动1例、畸形愈合1例。克氏针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延迟愈合4例,畸形愈合2例,针道感染2例,克氏针松动1例。重建钢板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X^2=4.39,P〈0.05)。结论重建钢板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锁骨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肱骨髁间骨折均采用肘后侧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多根克氏针配合螺钉、钢丝固定治疗随访的病例总结平均随访23个月。结果用Aitken—Rorabeck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8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入路及内固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0例,34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6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克氏针加螺钉固定10例,Y形钛板固定30例.对本组资料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2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Aitken评定标准进行评定,Y形钛板固定的30例中优20例,良9例,可1例;克氏针加螺钉固定的10例中良5例,可1例,差4例.Y形钛板固定的30例中发生术中尺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性肌炎2例;克氏针加螺钉固定的10例中发生术中尺神经损伤3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异位骨化性肌炎4例.结论 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显露充分,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是临床上肘关节周围损伤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缺血坏死、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不愈合[1]。均需要坚强的内固定和精确的复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材料为可吸收加压螺钉和克氏针[2]。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是临床上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常用方案,可以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克氏针固定方案需进行二次手术,存在针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肘关节支架结合双钢板在老年肱骨髁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肱骨髁间骨折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支架结合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定期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平均14个月(12-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已愈合。根据Gassebaum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肘关节支架结合双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保护关节软骨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然后通过小切口插入锁定钢板,既达到复位固定的目的,又减少对周围软组织及骨折块血运的破坏,为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结果所有骨折在术后8周左右,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无固定失败。随访期无肱骨头坏死病例,4例偶有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结论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强调微创技术,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运,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使患侧肩关节功能得到了最大的恢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间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临床比较少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常见有“T”形和“Y”形骨折,因该骨折破坏了关节面的完整性,整复及固定均较困难。多年来,此类骨折多数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运动功能造成影响。本院于1990 ̄2005年收治肱骨髁间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疗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0 ̄55岁。坠落伤2例(11.1%),跌伤5例(27.8%),车祸伤11例(39.3%),均为肱骨髁间骨折。全部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法。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1天,最长7天,平均3天。2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叶喜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86-1087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30例(解剖钢板组)和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34例(克氏针组)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术式的优良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术后均随访12—64个月,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6.7%(26/30),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1.8%(21/34),解剖钢板组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P〈0.05)。解剖钢板组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克氏针组术后出现14例并发症。解剖钢板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具有疗效好、术后恢复快、术后足部功能恢复佳、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穿入克氏针固定骨折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8例,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术后3~5周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按Flynm评分:优14例,良4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17.
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结合治疗21例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光  游长征 《中国医药》2008,3(7):438-439
目的评价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并进行随访总结。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术后无感染病例,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无骨折不愈合病例。1例术后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出现轻微退针现象,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评价结果,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显露良好、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特点,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是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定及手术入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均采用经鹰嘴斜行截骨肘后入路显露,加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优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6.4%.结论 鹰嘴斜行截骨肘后入路切开复位并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间骨折能减少软组织损伤,再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解剖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解剖钢板组和克氏针组,各50例,分别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解剖钢板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克氏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林德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46-1847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组,41例)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克氏针组,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解剖钢板组术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1例.克氏针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骨折畸形愈合4例,针道感染2例,克氏针折断1例,再次骨折1例.解剖钢板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x2=4.17,P<0.05),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x2=6.07,P<0.05).结论 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