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良琴  杨子敬  陈茜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747-1751
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导尿管、尿袋出现深浅不同的紫色色素沉淀的现象,虽然在文献中已被广泛报告,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尚未被充分认识。该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护理人员关注紫色尿袋综合征的重要性、紫色尿袋综合征的产生机制及患者识别、相关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紫色尿袋综合征首先报道于1978年,是一组由于尿路感染导致的尿色变为紫色的综合征~([1])。2006年Komiyama~([2])进一步发现,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色氨酸经尿中细菌分解而形成。该综合征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于个案报道。我科于2014年收治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的高龄女性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尿液的颜色一般呈淡黄色,但会随着气候、饮食的不同而变化.尿液颜色变化较大的原因主要与尿液的酸碱度、尿中色素成分的浓度有关.而紫色尿液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往往提示着病理变化.笔者在门诊患者中发现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以引起检验人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男性尿失禁患者选择理想的尿袋接尿 ,以减少局部并发症及护理工作量。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区人民医院使用 ,选择 12 5例尿失禁男性患者 ,分为三组 ,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尿袋 ,每天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改变情况、漏尿、脱落情况 ,对观察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使用改进后的新型尿袋皮肤改变率最低、保鲜膜袋较高、避孕套式尿袋最高 ;(2 )溢 (漏 )尿率最低为避孕套式尿袋和新型尿袋 (二者无明显差异 )、保鲜膜袋较高 ;(3)尿袋脱落率 (包括患者拒绝而自行扯下来的 )为新型尿袋最低、保鲜膜袋较高、避孕套式尿袋最高。均经过差异显著性检验 ,信度水平P <0 .0 5。结论为男性尿失禁患者摆脱了插尿管留置的痛苦 ,价廉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留置尿管的精神病患者32例进行针对性的精神症状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尿管的护理及尿袋的护理,降低了患者感染发生率,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改善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留置导尿是ICU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护理尿失禁患者、观察其出液量的基本手段。目前更换集尿袋时间均不一致,殷磊的《护理学基础》要求每天更换1次集尿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建议每周更换2次普通集尿袋[1]。2010年11月~2011年7月,我们对150例ICU留置导尿患者实施三种不同更换尿袋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ICU留置导尿患者150例,男97例,女  相似文献   

7.
张艳  陈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32-5232
康维抗反流引流袋(尿袋),适用于尿失禁、手术、昏迷患者及行动不便者收集或引流尿液,使用寿命为7d。临床工作中根据病情需要常进行膀胱冲洗。如反复从尿管末端连接冲洗用的输液器针头,易造成尿管渗液或针头脱出后误伤患者;如从尿袋引流管处接针头,则需每次更换尿袋,增加患者费用。笔者经临床护理实践发现,将肝素帽连接针头应用于尿袋引流管上,可达到反复穿刺不渗漏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景芬 《临床医学》2008,28(7):119-120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并应用于10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92例患者没有发生逆行感染,8例患者发生轻度尿路感染,无一例发生严重感染.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患者的研究和实践中,为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直肠癌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采取密闭集尿措施,探讨其对尿路污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并于术后行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集尿袋每日更换;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密闭集尿护理,包括不随意打开尿袋与尿管之间的连接,不更换尿袋,尽量减少倾倒尿液的次数,排空尿袋时使用独立的且干净的容器,洗手,避免接尿袋开关接触到其他物品等。比较两组患者尿袋内、尿袋与尿管连接处、尿管尖端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尿袋内、尿管与尿袋连接处、尿管尖端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分别为16例(53.3%)、10例(33.3%)和2例(6.7%),试验组分别为4例(13.3%)、1例(3.3%)和0例(0%)。除在尿管尖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两个部位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集尿措施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尿路污染的风险。同时能有效降低非必要更换尿袋带来的工作量,进而节约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第2天更换集尿袋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随机选取8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室严格无菌条件下按正规操作插入导尿管,对照组术后第1天更换集尿袋,实验组术后第2天更换集尿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2天留取晨尿做尿白细胞检查,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第1天无需更换集尿袋,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减少了细菌逆行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肛袋与气囊尿管在IC U大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护理大便失禁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9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人工肛袋接持续负压引流,另一组应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粪液渗漏与堵塞情况,以及发生肛周皮肤潮红与糜烂情况。结果使用人工肛袋的大便失禁患者发生粪液渗漏、堵塞、肛周皮肤潮红、糜烂的情况明显低于使用气囊尿管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人工肛袋接持续负压引流较应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引流的护理效果好,发生肛周皮肤并发症少,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神经科尿失禁(UI)或非UI卧床患者提供一种护理措施.方法:特制实用卧床尿袋由弹性内裤、接尿袋、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患者穿上内裤放开引流管,可供卧床排尿接尿使用.结果:接尿均获成功,减少了尿液污染床铺的几率,无泌尿系感染、皮炎及褥疮的发生.结论:可替代传统式导尿术或人工排尿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管患者68例,随机分为换尿袋组(A组)与不换尿袋组(B组)各34例,A组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B组直至尿管拔除无更换集尿袋。对不同间隔时间出现的尿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d内每日换尿袋组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换尿袋组(P<0.01),换尿袋组与不换尿袋组5 d、7 d尿细菌培养菌尿递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的比较结果不换尿袋细菌发生率递增明显(P<0.01)。不同时间两组男女患者尿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菌尿递增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以每周1次较为科学有效,男女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刘伟媚  赖少娟 《全科护理》2013,(16):1500-1501
[目的]探讨集尿袋终端护理干预对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集尿袋放尿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术后72h进行尿液标本采集,采集集尿袋中的尿液进行尿标本培养及采集膀胱内尿液进行尿常规及尿标本培养。[结果]观察组尿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集尿袋终端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术后留置尿管引起的逆行感染。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抗反流引流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及效果观察。[ 方法] 将40 例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普通引流袋组20例, 抗反流引流袋组20例; 两组病例两种引流袋效果比较、更换引流袋护理耗时及病人费用情况、每日开放集尿袋的次数、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式及手污染情况比较。 [ 结果] 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提高患者舒适度及防止管道脱落; 抗反流引流袋组病人比普通引流袋组病人节省护士护理操作时间12 min,病人每周节约费用12 元。两种引流袋每日开放集尿袋的次数及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式比较,护士操作时既省力又减少手污染。[ 结论] 留置尿管病人使用抗反流引流袋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增加病人舒适度,有效防止管道过度牵拉致滑脱,且可节约护士人力资源及减轻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仿生学尿袋在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而减少因导尿引起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留置尿管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新型仿生学尿袋,对照组采用抗反流尿袋,分别比较导尿至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时间、2次以上溢尿发生率、经诱导排尿后需要2次导尿比例、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导尿至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64.49±4.98)h和(82.64±1.47)h,2次以上溢尿率分别为6.25%和25.00%,2次导尿比分别为15.63%和40.63%,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8.75%。结论新型仿生学尿袋能缩短尿管拔出时间,促进患者自行排尿,同时减少溢尿的发生和2次导尿,明显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保证了老年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也减少了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在留置尿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组(n=80)从“尿管插入深度、气囊注水量、尿管护理、膀胱冲洗、拔除尿管”等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n=80)给予会阴擦洗、呋喃西林膀胱冲洗、每日更换集尿袋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留置尿管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留置尿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减少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袋尿量记录方法,为标准尿袋的统一制作的必要性寻求依据。方法:通过对31名留置尿管患者的尿量,分别用常规方法和注射器测试法反复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实际测得的尿量与常规记录尿袋尿量有很大差异。结论:用注射器测得尿量比常规直接记录更准确,有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测试、比较得出表格免去了麻烦,避免了交叉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护理中防止尿床,避免压疮、皮炎等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留置导尿易引起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引起的相关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1],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增加患者费用,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留置导尿.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应用市售的保鲜袋和医用的阴茎套接集尿袋2种方法为意识障碍的男性患者接尿,认为保鲜袋接尿法优于阴茎套接集尿袋法.现将这2种接尿方法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无菌贴膜减少留置导尿管内侧壁菌落数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行留置导尿患者按随机数字事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首次导尿及每次更换集尿袋后,以无菌操作方法使用无菌贴膜将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进行密闭保护;对照组按照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处理.2组均在留置导尿第3、7、10及14天更换集尿袋,在每次更换尿袋时以无菌操作技术于导尿管与集尿袋衔接口内侧壁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并对2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留置导尿管内侧壁的菌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无菌贴膜的应用可减少留置导尿管内侧壁的菌落数,从而降低留置导尿患者上行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