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某高炉煤气综合利用热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建设项目粉尘检测点TWA、STEL合格率分别为93.75%和78.13%,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81.4%,高温作业点WBGT指数≥26.6℃,毒物和工频电场强度均符合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但需在粉尘、噪声防护方面进行必要的整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某焦化制气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等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现场检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苯系物、苯酚、萘、高温、热辐射合格率均为100%,噪声监测9个点、粉尘8个点,各有2个点超标。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健康体检等方法,分析某塑料滤水壶制造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及效果。除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外,粉尘、化学毒物、高温作业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但需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电解厂电解铅建设项目投产后,是否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调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项目职业卫生状况良好;现场检测:铅尘、一氧化碳、粉尘和噪声测定点合格率均为100%,铅烟测定点合格率80%;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观察对象或患者。[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合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某公司印刷品生产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正己烷、戊烷、正庚烷、二氯甲烷、甲基环己烷、甲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佛尔酮、丙酮、环己酮、乙醛、二丙酮醇、2-乙氧基乙酸乙酯、萘、臭氧、紫外辐射、噪声、X射线。化学毒物共检测13个点,均合格;噪声强度测定5个点,合格率为80%;紫外辐射检测5个点,合格率为40%。结论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正式投产后若能落实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某化工品仓储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和高温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为42.5~88.2dB(A),8h等效连续A声级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除了控制室均为高温作业点,化学毒物甲醇、二甲苯、总烃部分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主要分布在装车台装车位、装车鹤管处和罐顶取样岗位。结论某化工品仓储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识别、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对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11个点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3个点的噪声强度超标,3个点的噪声强度位于85 ~90 dB(A)之间,噪声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其余的8个点的噪声强度虽然低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但均超过80dB(A).5个点的高温三球温度(WBGT)指数均超过WBGT限值,高温作业分级均为重度危害.结论 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因此,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和防护设施存在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改方案,以指导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合理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万t黄原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法、类比调查等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分析。结果类比企业粉尘检测的9个点中有1个点超标,合格率为88.9%;噪声检测的22个点中有2个点超标,合格率为90.9%;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盐酸,各监测点均未超标。该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某光伏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化学毒物是光伏玻璃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6个粉尘测定点中7个测定点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新建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在试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4月即项目试运行阶段,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工作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量及实验室分析。结果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非甲烷总烃、甲醇、丙酮、一氧化碳、油雾、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15个噪声检测岗位中1个噪声检测点的检测结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其余各检测点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建设项目中为工人提供的防护口罩不适用于本项目。项目中存在高温作业岗位,应在高温季节补充对该岗位的检测。结论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本次评价报告提出的意见整改执行后基本达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今后的职业卫生工作应严格按照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评价拟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拟建设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要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钼及其化合物、氧化镍、三氧化铬、异丙醇、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高温、低温、工频电场、噪声等。类比项目检测结果:矽尘有4个点不合格、其他粉尘有1个点不合格、噪声有7个点不合格,其余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高分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了解与掌握其聚氨酯薄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丙烯腈、苯乙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氰化氢、乙醇、丙烯酸等)、噪声、高温等。各岗位(检测点)毒物和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俞太念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07-2509
目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锰、铜烟、电焊烟尘、噪声、紫外线、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李远峰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48-2150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与建设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毒物、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及物理因素,其中环氧乙烷在储罐投料(CSTEL<1.0~422.3 mg/m3)及分析环节(CSTEL 7.4~438.8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冷冻车间定点噪声测量结果,反应外操、包装岗位、冷冻站操作工、动力车间操作工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该项目可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认真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下,可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顾敏华  冯鸿义  周维新  章剑  刘川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50-2152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某电子化学品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毒物和工频电磁场等,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有氨、氟化氢、盐酸、硫酸、硝酸、冰醋酸、醋酸丁酯、磷酸等。结论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冷轧薄板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初步探讨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部位,为该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氨、盐酸等,对205个工作场所噪声和13个工作岗位的LAeq,8h噪声进行了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5.37%和61.5%;除工作场所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应重点控制噪声、氨、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以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8.
古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59-1760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行政部门审批该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综合利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及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某大型H型钢转炉工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CO、CO2、SO2、NO、NO2、MnO2、氟化物),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热辐射、工频电场)和电离辐射(^137℃s)。工作场所中共检测24个岗位的粉尘浓度,其中有11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45.8%;共检测42个作业点的噪声强度,10个点超标,超标率23.8%;各化学有毒物质、工频电场及电离辐射等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现场检测综合分析得知,粉尘、噪声、一氧化碳、高温和电离辐射的存在部位是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结论大型H型钢转炉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尤其应重视对粉尘、噪声、一氧化碳、高温和电离辐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经验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云浮市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和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后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等,类比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合格率55.0%,粉尘最大短时间接触浓度为13.3mg/m2,湿球黑球温度、主要化学毒物浓度均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建筑物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如能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设计、施工中,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