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指屈肌腱缺损的修复与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肌腱移植对屈指肌腱缺损进行修复,以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术后早期进行主动伸被动屈功能练习。结果本组96例,147指,术后随访6个月~3.5年.疗效优者98指,良37指,优良率达91.8%。结论对屈指肌腱缺损采用肌腱移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的修复肌腱功能和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2.
屈湘华  李雄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2):211-212,220
目的探讨显微技术修复指屈肌腱损伤,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1年9月~2004年3月间43例81指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指屈肌健以及腱鞘或健周组织,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按TAM评价法评定疗效,优42指良30指可9指,优良率88.9%.结论新鲜的指屈肌腱损伤,注意微创操作,一期缝合,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3.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并早期活动防止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2002年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做保护性被动活动,采用TAM系统评定标准,对28例(35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优者32指,良者3指,优良率100%。结论对新鲜的11区指屈肌腱损伤高质量缝合,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并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住转移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Ⅱ区屈肌腱缺损63例共72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月~23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36指,良27指,可7指,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开放性断离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及早期功能康复。方法 对124例手部屈肌腱开放性断离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肌腱吻合或肌腱移植、腱鞘修补或部分切除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石膏托外固定及橡皮筋保护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按TAM系统进行功能评价,获一年以上随访112例280条肌腱,优良99例248条,占886%。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配合早期正确的功能训练是减少损伤术后粘连,促进肌腱吻合口愈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显微修复与传统修复的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手术修复病例80例,172条肌腱,按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分为显微修复组43例、92条肌腱,传统修复组37例、80条肌腱,显微修复组给予显微镜下修复方法,传统修复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0个月,根据TAM标准,显微修复组和传统修复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修复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良率86.9%)优于传统修复组(优良率53.7%)。结论:显微修复手术可有效治疗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在减少粘连、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对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早期作保护性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Tsuge法早期显微复Ⅰ区屈肌腱切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242指Ⅰ区屈肌腱切断伤患者采用双Tsuge法早期显微镜下修复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6例242指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0.2个月,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按TAM评价评定疗效:优168指,良60指,中14指。优良率94.2%。结论双Tsuge法早期显微镜下高质量修复屈肌腱和腱鞘及腱周组织,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Ⅰ区屈肌腱切损伤术后肌腱粘连,并最大程度恢复患指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位转移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Ⅱ区屈肌腱缺损63例共72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月~23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36指,良27指,可7指,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急诊显微修复屈指肌腱损伤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耀辉 《广西医学》2000,22(2):273-275
目的:防止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方法: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屈指肌腱损伤49例76指115条,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到32例50指,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1年10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25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84%。结论:修复腱鞘对恢复肌腱滑液营养系统,防止粘连有很大作用,早期控制性活动是预防粘连的有效措施,重视肌腱损伤的综合处理,有利于屈肌腱修复术  相似文献   

11.
屈指浅肌腱近位转移修补鞘管区屈肌腱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位转移一期修补鞘管区(Ⅱ区)屈肌腱缺损的临床疗效。急性肌腱Ⅱ区屈肌腱缺损32例共39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一期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随访11~23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24指,良12指,可3指,优良率92.3%。认为对新鲜的手指Ⅱ区屈肌腱缺损,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张明军梁志军马玉林范晓宇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易发生肌腱粘连,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我科于1994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45根Ⅱ区屈肌腱,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过5月~3年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克服肌腱术后早期活动所需的张力 ,更有效地减少肌腱粘连 ,寻找一种有效的屈肌腱缝合法。方法 :用中轴远距离包埋法缝合 15例 2 4条肌腱 ,术后 72h早期伸屈活动。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 6~ 12mo ,平均为 10mo ,按TAM评定方法评定疗效 :优 :16条 ;良 :5条 ;差 :3条。优良率为 87 5 % ,无一例断裂。结论 :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操作简单 ,抗拉强度足够临床需要 ,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屈指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和驹  陈彦坤 《海南医学》1995,6(3):156-15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损伤38例55指,全部病例获3个月-2年随访,根据测量患指TAM方法进行功能评价,优良率94%,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屈肌腱损伤小,腱愈合快,粘连轻,功能恢复良好,但精细手术操作仅是治疗过程一环,术后应注意指导功能锻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反向弹力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使用反向弹力固定法治疗,进行早期控制性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根据TAM评判标准评定手功能的恢复,优112例(93.33%),良8例(6.67%),优良率100%,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屈肌腱修复术后采用反向弹力固定,早期控制性主被动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僵硬、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损伤后早期显微修复及在支具辅助下的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手屈指肌腱损伤23例,显微外科早期修复肌腱、修复后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及辅助支具帮助下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优13例,良6例,中3例,差1;优良率83%。结论屈指肌腱行早期显微外科修复及辅助支具帮助下功能锻炼,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操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儿童屈指肌腱损伤后手指功能。方法:2010年~2013年收治的15例儿童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清创,用5/0无损伤线,采用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7/0无损伤线周边腱外膜内翻连续缝合,术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患指术后均Ⅰ期愈合。经过1年随访,按TAM测定法评定,优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儿童手指屈指肌腱损伤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腕掌侧切割伤中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2年的随访,手指屈曲活动功能优良率达84%,手部的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术中清创彻底,对所有损伤组织进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对两组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组为100例154指进行系统的术后24 h即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为95例137指早期出院而未能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患者指功能;观察组,优51指,良102指,优良率99.4%;对照组,优30指,良46指,优良率55.5%;两者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始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20.
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后果是肌腱粘连,影响手功能的恢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肌腱具有对肌腱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小,创面光滑,抗拉力强等优点。目前被认为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但是,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仍有不少病例达不到满意效果,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功能锻炼。2002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对65例指屈肌腱损伤行显微修复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