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截止2003年12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世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4000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发展趋势。目前,HIV血清学诊断仍然是艾滋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琼 《职业与健康》2010,26(3):278-279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近几年艾滋病疫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要控制艾滋病的流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HIV感染者。HIV抗体的检测是筛查和发现HIV感染的有效途径,是了解和掌握HIV的感染情况必要手段,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HIV筛查实验室,要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成人急性感染或近期感染以及产婴后天获得HIV感染的早期诊断可能是困难的。用免疫印迹法(WB)测定婴儿血清HIV特异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已是一种可靠方法,并可识别HIV感染的婴儿.特别是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并可作为成人急性HIV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现时我们用标准商用试剂,研制了一种简单的免疫测定法(EIA)来检测HIV特异性的IgA.用EIA法在成人(n=216),儿童(n=49)和HIV感染母亲生育的初生婴儿(n=65)的血清中做HIV特异IgA检测与WB法具有可比性.其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80~90%。IgA酶免疫法简单,对测定HIV特异IgA抗体有高灵敏度,并且非常适用于标准临床实验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28AIDS)在全球的流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全的性生活不仅意味着有效的避孕,还能预防性传播疾病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因此,艾滋病病毒在生殖道的传播以及各种避孕方法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自然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早期感染的检测,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以nef基因引物nef6,nef7和β-肌动蛋白(actin)基因引物BAl,BA4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Kodak Digital Science lD软件对条带密度进行分析,并对PCR产物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以确定PCR反应所得条带为nef基因扩增产物。结果 所检测的6例HIV—l抗体阴性P24抗原阳性患者标本均扩增出HIV—lnef和β-肌动蛋白的基因产物,通过Kodak Digital Science 1D软件分析得到各标本条带的密度比值,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PCR反应条带确实为HIV—lnef基因扩增片段。结论 该方法简便、经济,可作为HIV早期感染检测的一种辅助手段,防止医院内HIV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医院内艾滋病的预防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增强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的预防意识,减少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生。方法对医院可能引起HIV感染的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加强医院HIV预防与控制意识减少误诊,HIV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结论严格控制HIV感染的环节,就可有效预防HIV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叉称艾滋病,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病毒感染的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过程中可将HIV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截至2003年,全世界约有250万儿童受到HIV母婴传播的威胁,新感染儿童为70万,其中80%~90%为母婴垂直传播。当前,我国艾滋病处于快速增长期,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截至2003年底,全国感染人数超过84万,至2004年上半年,妇女感染比例达39%。  相似文献   

8.
绍兴县2008—2010年HIV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汉  赵钱英  徐峰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26+28-26,28
<正>艾滋病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受HIV 1型和(或)2型病毒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开展是发现隐匿在一般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且简单、有效的途径之一[1],是预防、诊断、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策略。为了解绍兴县VCT的开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如何保证血液的质量,预防经输血传播HIV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采供血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温州市无偿献血者145182份血液标本进行HIV的检测确认。证实无偿献血者中有HIV感染者,从而避免其血液用于临床,有效地杜绝受血者因输血感染HIV的危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艾滋病)的英文音译。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HIV就是引起AIDS的病原,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大部分感染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目前,虽然还没有预防HIV的疫苗和治愈AIDS的特效药物,但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自身的行为和改善社会环境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极高的突变性,且临床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所以应尽早发现感染者、并控制其流行。然而,血清免疫学实验作为实验室诊断HIV的主要依据,窗口期的存在给HIV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检测HIV血清学最新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HIV P24抗原测定,以及病毒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在窗口期的运用。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l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病毒体表面包绕着有糖蛋白刺突镶嵌的包膜,病毒的核心含有RNA和逆转录酶以及组成衣壳的结构蛋白p18和p24。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由gp120和gp41所组成。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称艾滋病病毒)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受损并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最后导致死亡。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流行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均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截止到2000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幸免,每天约有15000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中90070以上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数字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drome,AIDS)的简称,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其病原是一种逆转录病毒,1983年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并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确认。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损耗机体T淋巴细胞,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临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HIV感染),继而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PGL)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艾滋病(AIDS)。  相似文献   

15.
三种方法筛查HIV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萍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3):155-155,159
<正>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迄今为止,血清学HIV抗体检测依然是HIV感染诊断的主要依据。目前,HIV抗体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斑点免疫胶体硒(或胶体金)快速试验、免疫印迹试验(WB)、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等,我国各医疗机构在筛查检测中常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的流行性疾病。小儿HIV感染与成年人比较,潜伏期短、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据估计,全球约有65万儿童感染HIV,其中85%是由母婴垂直传播,故HIV感染和AIDS防治为我国儿科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本研究依据王宏伟等整理的《小儿HIV感染和艾滋病诊断及处理建议》第4部分中“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建议”,检索Cochrane图书馆关于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记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速度惊人。亚洲是继北美、非洲之后成为全球感染上升最迅速、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自1981年报告首例病例以来,艾滋病(AIDS)就快速席卷全球。根据《2004年全球HIV/AIDS流行报告》统计显示,估计2004年全球共有HIV/AIDS约3940万(3590~4430万),仅2004年,新增HIV感染者约490万(430~640万)。HIV于1982年传入中国,截至到2001年9月底,中国HIV感染报告累计人数已达28133例。据估计,感染者总数为84万人。2004年1~10月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时共检出3例HIV感染者,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有可能被HIV感染的情况。预防HIV职业暴露是保障诊疗服务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