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1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INR值异常升高进行分析和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治疗中个体化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以1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用药为切入点,全程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对患者INR值异常升高情况进行分析和干预,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角度探讨了药物相互作用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 药物和疾病状态对患者抗凝作用均有影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丹红注射液是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因素,肝功能异常则加剧了这一作用。结论 脑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往往用药较为复杂,临床药师应围绕患者的抗凝方案实施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关注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及实施监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采用最大后验贝叶斯估算法制定华法林患者的给药方案,并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了监护,及时识别了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INR升高,避免了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及时发现了患者漏服药物导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避免了患者再次发生血栓。结果:最大后验贝叶斯估算法可以较好地估算和指导临床用药,对于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结论: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算法为华法林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给药方案后,临床药师还需要对整个给药方案实施过程提供全程化的监护,以便及时发现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依从性不佳等导致的INR异常波动,从而提供抗凝效果,减少出血和栓塞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个体化抗凝的临床实践。方法:参与1例INR频繁波动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与药物相互作用原理,给出合并用药方案调整的建议,并对患者进行华法林用药教育。结论:基因多态性只是华法林个体化治疗过程中的部分影响因素,将其与环境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华法林的个体化抗凝治疗,提高抗凝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与华法林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对1例突发小肠坏死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进行病例分析和药学监护,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华法林疗效的影响。结果 营养配方的调整会影响INR值,而通过空肠造口给药,华法林的吸收也受到影响。在药师的药学监护下,通过对营养方案和华法林相互作用的分析和剂量调整,识别出可疑药物严重不良反应1例,避免了后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对华法林疗效的影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临床药师的工作有助于帮助识别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给药方案的设计,探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的合理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华法林抗凝过度致肾损伤患者的用药方案的优化和药学监护。结果: 确定符合患者特点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用药依从性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给药过程,有利于增强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和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明东  丁汀  朱亚兰  施志超 《海峡药学》2010,22(11):303-30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中参与用药监护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参与临床查房,审查医嘱,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监测INR值,关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效果。结论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过程中,临床药师可以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对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房颤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监护,探讨特殊药物在肾脏病患者中应用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及临床药师工作的切入点。方法: 临床药师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华法林用药期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根据结果提供药学监护及干预。结果: 医师采纳药师建议,密切关注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及INR值变化,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用药;患者地高辛中毒症状得到缓解,服药依从性提高,并了解了相关指标监测的必要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个体化角度出发,以血药浓度、电解质平衡、INR监测、药物相互作用、蛋白结合率、肝肾功能等多方面指标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工作,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华法林抗凝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药师对这类病例的药学监护和处理。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INR异常升高的处理,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及查阅文献,探讨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建议。结果:患者的基因型、合用的药物均可能导致INR异常升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了个体化给药方案,最终使INR维持在目标范围。结论: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可发挥专业特长,从多角度全面分析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对医生及患者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保证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用药监护的模式及必要性。方法本文结合实例,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进行逐一讨论。结果通过监测INR值,关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长期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华法林的药学监护工作,为临床提供建议,优化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1例胺碘酮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病例分析,探讨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和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房纤颤并发甲减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患者病情、病史、用药史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甲减与长期应用胺碘酮的相关性。结果 临床药师认为该患者的甲减主要是由于其长期应用胺碘酮所致。结论 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应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积极发挥职业敏感性,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相关性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贾莉  杨昭毅 《中国药师》2018,(5):858-860
摘 要抗凝药师通过对1例华法林抵抗患儿的药学监护,进行华法林抵抗相关基因检测及查阅文献,分析华法林抵抗的原因、探讨患儿月经期抗凝特点,为患儿抗凝方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抗凝药师明确患儿华法林抵抗为遗传因素,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抗凝方案,并在患儿出院后,对其进行长期随访,最终使INR维持在目标范围。抗凝药师通过对患儿住院及出院后实施全程化抗凝管理,对医生及患者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保证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充分体现抗凝药师的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脊柱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基因检测和INR监测结果,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针对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抗凝影响,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以达到理想目标值,同时提供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 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合理化建议,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全程化的药学监护,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开展华法林药学监护的内容和模式。方法:通过1例房颤合并冠心病、尿路感染的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后INR异常升高的病例,介绍临床药师分析导致INR异常升高的原因、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的过程。结果:经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对合并多种疾病的房颤患者实施抗凝方案的用药监护,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李青  林荣芳 《安徽医药》2017,21(4):744-746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克罗恩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应用华法林致出血的抗凝治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对病人全程进行药学监护,分析评估病人应用华法林致出血的可能原因,协助医师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并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以加强自我抗凝管理.结果 病人出血停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病人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袁冬冬  向倩  周颖 《中国药房》2014,(2):180-18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血管外科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根据该患者HAS-BLED评分为1分,为出血低危患者,且无使用华法林禁忌证,确定使用华法林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确定在2.03.0之间,以2.5为宜。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和INR监测的依从性,使患者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结论:抗凝药物个体化方案的参与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谢诚  高杰  钱玉兰  陈世祺 《中国药房》2012,(30):2876-287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用药监护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从遗传因素、合并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协助临床医师为1例癫痫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制订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该患者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明显缩短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至稳态的时间,同时保证了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的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对提高患者术后初始和长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 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临床药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的内容、重点及效果。结果 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抗凝治疗监护及华法林剂量调整方案建议,感染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监护,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应激性溃疡(SU)预防与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华法林用药教育等药学服务,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依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交代药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临床常规方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2组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 d在院监测一次INR值。2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2组患者达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