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采用针刺股外侧皮神经点加梅花针叩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1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左侧13例,右侧18例,双侧1例。临床表现为大腿前外侧麻木、疼痛、蚁走感。查体可发现大腿前外侧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2治疗方法(1)针刺:取股外侧皮神经点(髂前上棘内侧缘1·0~1·5cm,腹股沟韧带下缘)。患者取仰卧位,病侧股外侧皮神经点常规消毒,用直径0·32mm、长40mm毫针垂直缓慢刺入,深度15~25mm,当刺激到股外侧皮神经,出现向大腿外侧放射的触电感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远红外线治疗仪(TDP,辐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明确诊断的复治性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TDP辐射治疗。结果:平均治疗7.8次后,总有效率95.1%,痊愈显效率73.2%,优于曾采用过的其他保守疗法的39.0%(P〈0.01)。结论:针刺结合TDP辐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及麻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应用肌电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值),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及麻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 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侧SCV值均明显增加(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结论: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较常规针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脱法加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通脱法加浮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通脱法加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梅花针刺络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病灶区(阿是穴)行梅花针刺络法,每4d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围刺、针刺加拔罐治疗,每天1次,经14d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38/40)、痊愈率为82.5%(33/40),对照组分别为85.0%(34/40)、55.0%(22/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梅花针刺络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疗效优于常规围刺、针刺加拔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经脉选取患者患侧皮神经分布部位的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循经脉点刺并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患者患侧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和95.92%,对照组分别为50.00%和79.5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单纯梅花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中国针灸》2003,23(6):332-33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 ,以及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针刺为主作为治疗组 ,以盐酸士的宁颞侧皮下注射为主作为对照组 ,观察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 76 7% )优于对照组 ( 2 6 7%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2 4 80 ,P <0 0 1 ) ;总有效率 ( 94 2 % )优于对照组 ( 70 0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χ2 =2 8 3 4,P <0 0 1 )。结论 :针刺疗法是治疗小儿皮质盲理想的方法 ,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吕丽 《光明中医》2016,(10):1439-1440
目的探讨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36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联合针刺治疗和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配合拔罐疗法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改善了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症状,但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联合针刺治疗和拔罐疗法的综合疗法更有益于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结合皮下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把6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扣刺结合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两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6.7%,对照组愈显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结合皮下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 ,临床表现主要是大腿外侧部出现感觉异常。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我科自 1 998年以来 ,尝试用刮痧配合艾灸疗法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8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6~ 6 5岁 ;病程 1周~ 1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两型 :1风湿痹阻型 (1 8例 ) :病程短 ,有腿部受凉或坐卧湿地史 ,股外侧皮肤麻木不仁 ,感觉减退 ,局部皮色不变 ;2瘀血痹阻型 (1 0例 ) :病程长 ,股外侧皮肤有灼热感 ,刺痛或蚁走感 ,局部皮肤干枯无泽。治疗方法均予刮痧配合艾灸治疗。先按病型之不同配制…  相似文献   

11.
股外侧皮神经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者,采用针灸或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疗法,疗效较好;但症状较重、病程较长者采用上法罔效。笔者试用梅花针加拔罐治疗症状重和病程长者6例,获效良好。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病程1~5年者2例,5~+~10年者2例,10年以上者2例。治疗次数3~6次者3例,7~12次者2例,15次者1例。结果,除1例因未坚持治疗仅症状好转外,余5例均痊愈。治疗方法:(1)以龙胆紫划出股外侧皮神经病损范围,局部消毒后,以梅花针自上而下作3~4排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电鍉针罐与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为临床应用电鍉针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提供依据,并阐述电鍉针罐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电鍉针罐组和针刺组,两组均选取阿是穴、肾俞(双)、大肠俞(双)、髀关、伏兔、阴市、风市、中渎、血海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电鍉针罐组、针刺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并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后分析。结果:电鍉针罐组总有效率90.0%,针刺组总有效率73.3%;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1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针罐较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效果明显,且这种治疗效果具有累积效应,而于2周后更为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以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即大腿前外侧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蚁行感)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治疗多以理疗、神经阻滞镇痛和手术为主[1].针刺疗法可减轻周围肌肉组织对股外侧皮神经的卡压,缓解其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的症状,疗效颇佳.笔者(第一作者)跟随导师采用浮针结合围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股外侧皮神经损害的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的综合征。我们用针刺与TDP结合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0例病人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4年。皮肤感觉主要有疼痛、麻木、烧灼感,痛温觉减退。皮肤感觉异常的面积最小3×5cm~2,最大10×20c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梅花针放血疗法及电针疗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CV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V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86.7%,对照组为53.3%,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围刺加穴注为主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贵娥 《中医研究》2002,15(6):43-44
股外侧皮神经炎 ,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股外侧皮神经损害 ,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的综合症。笔者近年来运用围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92~ 2 0 0 0年共治疗 1 0 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门诊病人 ,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为两组。治疗组 5 8例 ,其中男 3 8例 ,女 2 0例 ;年龄 2 4~ 5 9岁 ,平均 3 9 71岁 ;病程 1~ 6个月 1 0例 ,7~ 1 2个月 1 1例 ,1~ 2年 2 2例 ,3~ 4年 1 2例 ,5年以上 3例。患病面积 1 0× 7~ 2 7× 1 3cm ,平均面积 1 8 3 2×1 0 .68cm。左侧患病 3 0…  相似文献   

17.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和刺络拔罐法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治疗组的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病程短于1年者的痊愈率均高于病程超过1年者(P<0.05).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总体疗效优于仅在病灶局部施行刺络拔罐法,并且对病程短于1年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梅花针局部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诊断、纳入标准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在病变局部以梅花针叩刺至发红或出血,之后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9例,占82.98%;显效5例,占5.15%;有效0例,占0.00%;无效3例,占6.38%;总有效率为93.62%。结论:梅花针局部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针刺风市、伏兔等穴,并在皮神经支配范围进行电针、推拿治疗。结果:临床痊愈22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治疗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电针治疗)和对照组20例(普通针刺治疗),以神经电生理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20例,完全缓解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20例,完全缓解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