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PCR)经约十年的发展已运用到多种领域,如基础及临床医学、昆虫学、畜牧业、农业等。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研究方面尤以病毒的检测发展较快。在我国近年来已将PCR用于病毒的病原学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健康人群及病毒基因研究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范围已近30种病毒。本文就我国临床医学领域PCR用于病毒检测的主要现状作一概述。1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GBV)检测中的应用HBV-DNA的存在是病毒复制最直接而特异的标志物,且与病情活动及传染性有关。PCR的检测水平超过引起HBV感染所需的病毒最低浓度(1…  相似文献   

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或称脊灰,是一种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肠道病毒中的一种,一共有3个血清型别,1、2和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人一人的传播,既可以是通过感染早期上呼吸道排出的气溶胶,更为常见的是通过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的感染性排泄物来传播。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他高等动物(如黑猩猩和大猩猩虽然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易感,但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很少,如果脊髓灰质炎病毒不通过感染人类便难以流行起来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输血造成病毒感染传播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人群中的病毒感染率,如肝炎病毒等感染;献血者的病毒感染率与人群中病毒感染率的差异;血液检测的水平和质量;病毒在感染人群中的滴度、感染力和人群免疫力;血液制品的输注形式及使用量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虽然对输血相关病原体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由输注血液成分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但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现行的检测方法不能将病毒检出;对已知病毒有效的检测还不能100%检出;新出现的病毒和微生物还不能检测出来。因此,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而血浆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必须将加强血液筛查与病毒灭活结合起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是提高血浆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有很多,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以及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诊断张太和,周晓军(南京军区总医院210002)目前已知很多病毒都可引起肝脏的病变(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但病毒性肝炎是指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病毒(即所谓的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在我国上述前三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均...  相似文献   

7.
热力法快速灭活冻干IgG制品中病毒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病毒细胞感染和免疫化学等试验观察了100℃干热法快速灭活冻干IgG中病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0℃处理30min可灭活IgG中的水泡性口炎病毒(1082TCID50)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1045~1052TCID50)。处理后IgG的外观色泽和复溶效果均未见明显变化,抗原及抗体活性与未处理组相近,β-折叠构象仍然存在;但分子聚合体含量略有升高。如能找到减缓IgG分子热聚合速度的方法,100℃干热法有望用于快速灭活冻干IgG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剂中病毒灭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剂中病毒灭活研究的进展许金波(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制剂是一种血液制品,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免疫机能低下和严重感染性疾患,如艾滋病等。近年...  相似文献   

9.
输血安全与相关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患的重视,而输血安全与相关病毒标志物是研究的重点。迄今为止,通过研究发现与输血相关的病毒有:HAV—HFV,还有SEN病毒、TT病毒、HGV病毒、朊病毒(TSE)、巨缅胞病毒(CMV)、EB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HTLV—Ⅰ,HTLV~Ⅱ)等。现就近来研究较多的与输血安全相关病毒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移植群体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学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移植领域的发展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的感染与再活动的严重威胁给医患双方带来困惑。如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会给移植群体送来喜讯。CMV病毒学检测是诊断CMV感染的依据,血清学方法通过检测CMV-IgM、IgG抗体,证明新近或既往感染CMV病毒,临床应用广泛,但敏感性较差,尤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移植受体,其IgM抗体的产生能力较低而不会出现阳性结果。故血清学方法不适于早期诊断,目前主要用于供受者是否感染CMV的筛选。笔者就移植群体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监测,尤其是病毒核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双链y-DNA疱疹病毒,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普遍。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EBV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淋巴瘤等。本文仅就EBV与不同细胞属性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侵犯人体所有组织器官;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机会性感染有细菌、病毒、  相似文献   

13.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一个新属,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是它的代表株之一[1.2],该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极少的诺瓦克病毒量即可引起感染,该病毒因于1968年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Norwalk地区的一所小学引发胃肠炎暴发而被大家所知[1, 2],近年来诺如病毒的爆发在全球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 每年平均有超过200000例儿童死于诺如病毒感染[3],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与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人类γ-DNA疱疹病毒,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流行。EBV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它除与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外,还与B细胞淋巴瘤如非洲Burkitt's淋巴瘤等以及...  相似文献   

15.
RNA病毒扩增检测的质控品和标准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RNA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等的核酸检测对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自1983年发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来,出现了基因扩增的概念。目前多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病毒RNA,最常用的是逆转录(RT)-PCR方法。核酸扩增检测想得到可靠的结果,必须使用质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而对病毒进行定量测定,通常还须有病毒RNA标准品。目前RNA病毒扩增检测的质控品和标准品分为两大类,一是裸露的RNA片段,二是内含特定RNA的病毒样颗粒或称之为带盔甲的RNA(armored RNA)。  相似文献   

16.
尼帕病毒脑炎(Nipah virus encephMitisl是由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脑炎,该病毒因首先于马来西亚尼帕村的死亡病例中被分离出而得名。NiV的宿主广泛.包括人及多种动物.如猪、猫、狗、马等。至今,NiV虽只引起数次局部地区暴发,但因其感染宿主广,且人类感染后病死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人类普遍易感染NiV.且该病毒具高度致病性,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疫苗等原因,其被列为生物安全4级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鸡内金外用治疗寻常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是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如外伤、搔抓等自身接种。疣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局部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手术和药物外用等;全身治疗方法有中医中药、西药.口服与注射等,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本组病例主要通过民间租传单方,即用鸡内金对疣体表面进行摩擦,使疣体自然消除。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鳞状细胞病变首次被报道。由于其体外培养困难,直到七十年代后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后才得以深入研究。HPV是严格的嗜上皮病毒,主要感染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组织基底细胞,人是其唯一的宿主。目前人们已分离鉴定出100种以上的HPV型别,依据HPV致病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前者以HPV6、11等型别为代表,可引起如尖锐湿疣、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后者以HPV16、18等型别为代表,与癌肿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对6种呼吸道病毒快速诊断的混合RT-PCR实验方法。方法通过病毒RNA的提取,同一反应管内进行逆转录及聚合酶链反应以及Southern杂交检测6种呼吸道病毒,它们是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将临床标本分为两组,一组为已知细胞培养阳性及鉴定结果的6种病毒各10份,共60份用于方法的建立和评价;另一组为40份用作检测的临床标本,在完成混合RT-PCR,Southern杂交实验后与培养鉴定结果比较。结果对第一组60份标本均获得相应病毒的扩增条带,且特异性杂交阳性;第二组40份标本中,混合RT-PCR,Southem杂交结果显示甲、乙两型流感病毒分别为18份和9份,1,2,3型副流感病毒分别为1,3,1份,呼吸道合胞病毒8份,与培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混合RT-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对6种呼吸道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的传染性肝病。目前认定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共五种。其他如庚型肝炎病毒(HGV)、输血传播病毒(TTV)目前未确定为嗜肝病毒,另外,临床上约有10%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暂称之为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相信随着病原学研究的深入,会有新的嗜肝病毒被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