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PTU)与甲巯咪唑(MMI)对Graves甲亢患者骨密度及骨生化的影响,分析药物治疗Graves甲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于核医学科就诊的192例Graves甲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TU组与MMI组各96例,分别采用PTU、MM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及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蛋白(β-CTX)的变化,测定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骨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I组治疗6个月TSH高于PTU组,T_3、T_4、FT_3、FT_4、BGP、CT、ALP、β-CTX水平均低于PTU组(P <0.05);治疗前,两组BMD无显著差异(P> 0.05), MMI组治疗6个月L_1-L_4腰椎、髋部、桡骨、全身BMD水平均高于PTU组(P<0.05)。结论 MMI治疗Craves甲亢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39例有甲亢的突眼性甲状腺肿(GD)病人的自身抗体、T细胞致敏作用及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19用作~(131)I治疗,18例用丙基硫尿嘧啶(PTU)治疗后长期缓解,2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平均疗程为10.2年。全部病例均未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治疗。用改进的移动抑制因子(MIF)试验,研究人甲状腺抗原对T细胞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征(甲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现今认为它是典型的器官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自身抗体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或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以及抗甲状腺激素抗体(THAA)等。THAA通常指抗甲状腺素(T_4)抗体(T_4Ab)和抗3,5,3——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抗体(T_3Ab),国内报道较少,只有个例报道。我们于1992年6月~1995年12月对甲亢患者T_3Ab、T_4Ab进行了一些放免分析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丙基硫氧嘧啶对热环境中大鼠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甲状腺素在正常能量代谢中有生热作用,是维持正常体温的因素之一.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代谢产热减少,体温也出现降低.所以临床上甲状腺机能低下的病人,常有喜热怕凉的症状.那么,在热环境中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低体温是否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本实验用抗甲状腺素药物,丙基硫氧嘧啶(PTU)复制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大鼠在热环境中体温变化,来探讨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引起代谢产热减少,是否是导致低体温的唯一原因.方法实验分两部分完成.实验动物用SD大鼠.第一部分观察不同剂量的PTU对常体温环境下正常大鼠体温和血浆中T3、T4浓度的影响,实验分3组,每组8只动物,即对照组自由饮自来水;PTU10mg组自由饮用PTU10mg/L自来水;PTU30mg组自由饮用PTU30mg/L自来水.服用两周后,用数字体温计测量直肠温度,同时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测血浆中T3、T4浓度.第二部分分两组,每组8只动物,即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PTU组自由饮用PTU30mg/L自来水.在服用两周后,先测直肠温度3次,然后将大鼠放入34℃热环境,再连续测直肠温度3次,同时测量血浆中T3、T4的浓度.结果第一部分给大鼠连续服用两个不同剂量的PTU两周后,PTU组血浆中的T3、T4浓度和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PTU30mg组体温更低(37.26℃±0.37℃,对照组37.91℃±0.29℃,P<0.01).第二部分热环境(34℃环境)中,对照组的体温由实验前的(37.25±0.20)℃上升到(38.50±0.53)℃,平均升高1.25℃,PTU组由实验前(36.42±0.30)℃上升到(37.06±0.23)℃,只升高了0.64℃.结论实验证明PTU引起大鼠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体温也明显降低.但这种低体温可能不完全是由于代谢产热所致,也可能与甲状腺机能低下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过程中减药与停药标准,除了靠临床表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以甲状腺免疫功能测定作参考。我院自1990年4月~1991年11月采用反T_3(rT_3)放射免测定对81例甲亢病人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甲亢患者:经临床确诊进行甲状腺药物治疗后,T_3、T_4及FT_4三项结果正常的病人。 (二)对照组:选用30例已排除甲亢的健康的献血员(年岁25~52岁,平均36.5岁)。二、方法:rT_3放免药盒由北京同位素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相似文献   

6.
8010例T3,T4,RIA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1986年9月3日~1996年5月3日8010例T_3、T_4测定结果,着重分析和讨论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100例,为本院门诊体检各项检查正常的健康人。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未治疗组5450例,均经临床证实。 (三)甲亢药物治疗组:960例,临床按常规剂量用他巴唑治疗。 (四)甲状腺机能减低(甲减)组:440例,其中特发性260例,药物性100例,手术后80例。 (五)孕妇组:早孕(1~2月)580例,晚孕(6~10月(480例。 二、方法: (一)晨空腹抽血2ml,离心分离血清待测。 (二)T_3、T_4试剂盒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生产,按说明书操作。 (三)采用核工业部北京核仪器厂产FT-613型自动计算~(125)I放免测量仪进行放射性测量。 结果 一、各组T_3、T_4测定结果见表1。正常组取(?)±2SD为其上、下临界值,则正常范围:T_30.7~2.3ng/ml,T_445~130ng/ml与有关文献相近。按此正常范围,甲亢、甲减组的符合率T_3分别为99.5%及72%;T_4分别为94.5%及100%(表2)。T_3/T_4比值正常组为1∶54.3;甲亢组为1∶43.3;甲减组为1∶20.8。早孕及晚孕T_3分别为1.2±0.4及1.3±1.5n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关系。方法:对168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数量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18.04%甲亢患者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白细胞数量均有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常致白细胞减少,与甲亢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白细胞的抗体、甲状腺素抑制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增多和抗甲状腺药物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RIA检测FT_3、FT_4在甲亢诊治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疾病,其特征为甲状腺激素升高所引起的高代谢症候群。因此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对于了解甲亢病情及甲亢治疗效果及预后估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甲亢治疗前后血清FT_3、FT_4的变化,并与T_3、T_4等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着重评价了FT_3、FT_4方法的可靠性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简要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一、正常对照组:健康人50例(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1.2岁。临床均无甲状腺肿大与甲状腺疾病史,甲状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131Ⅰ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科接受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792例,其中53例治疗前使用了丙基硫氧嘧啶(PTU)、428例使用了甲巯咪唑(MMI),311例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前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吸131Ⅰ率和甲状腺显像.甲亢131Ⅰ治疗剂量(mci)=甲状腺质量(g)×每克甲状腺给予的剂量/甲状腺24h吸131Ⅰ率(%).治疗后1~3个月复查甲功,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结果 131Ⅰ治疗后甲低、临床治愈,部分缓解,复发,无效率分别为42.6%、27.9%、17.7%、5.6%、6.3%.治疗总的有效率93.7%.治疗前未用ATD、使用ATD者131Ⅰ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有效组、无效组比较病程、甲状腺重量、血清FT3、FT4水平、服131Ⅰ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筛选,甲状腺重量、血清FT3、FT4水平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安全、疗效好.ATD可能降低131Ⅰ治疗效果.甲状腺重量、FT3、FT4水平是影响治疗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131Ⅰ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科接受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792例,其中53例治疗前使用了丙基硫氧嘧啶(PTU)、428例使用了甲巯咪唑(MMI),311例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前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吸131Ⅰ率和甲状腺显像.甲亢131Ⅰ治疗剂量(mci)=甲状腺质量(g)×每克甲状腺给予的剂量/甲状腺24h吸131Ⅰ率(%).治疗后1~3个月复查甲功,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结果 131Ⅰ治疗后甲低、临床治愈,部分缓解,复发,无效率分别为42.6%、27.9%、17.7%、5.6%、6.3%.治疗总的有效率93.7%.治疗前未用ATD、使用ATD者131Ⅰ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有效组、无效组比较病程、甲状腺重量、血清FT3、FT4水平、服131Ⅰ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筛选,甲状腺重量、血清FT3、FT4水平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安全、疗效好.ATD可能降低131Ⅰ治疗效果.甲状腺重量、FT3、FT4水平是影响治疗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常见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CG RIA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测定481例常见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水平,旨在了解其常见甲状腺疾病测定水平中变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本组病人481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分为四组.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未治疗组:为初诊未经治疗弥漫性甲亢,共142例(女108,男34,平均年龄37(18~55)岁. 二、甲亢缓解组: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TT4、TT3、rT3、F4、F3均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缓解,共108例(女88,男210),平均年龄35(19~54)岁.  相似文献   

12.
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了解药物作用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 ,做到合理用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是提高疗效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近年来用T3 、T4 、TSH系统地监测了一组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资料和方法78例 (男 15 ,女 6 3)新诊断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T3 、T4 、TSH浓度 ,年龄 12~ 78岁。服抗甲状腺药物后至少观察 6个月 ,最长观察 3年。绝大多数患者采用他巴唑治疗 (极少数用中药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疗 ) ,初始剂量 30mg/日 ,一般…  相似文献   

13.
AITD患者IL-6、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自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其发病、复发的关系。方法:观察一组AITD患者治疗前后及复发患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IL—6、TNF—α水平。结果:AITD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GA,TMA、IL—6、TNF—α水平升高,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FT3、FT4水平恢复正常,TGA、TMA下降,IL—6、TNF—α水平下降。ATD停药后7例复发甲亢FT3、FT4水平升高,IL—6、TNF—α水平也升高,再次给予ATD治疗3月后FT3、FT4。水平恢复正常,IL—6、TNF—α水平下降。结论:细胞因子参与AIT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AITD的免疫紊乱和功能状态异常间存在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体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行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甲疏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m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素(T 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 riiodothyronine,FT3)、血清指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Anti-thyroperoxidase antibody,A-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A-TG)和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antibody,TRAb)与甲状腺体积,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m后的FT3、FT4水平明显降低,TSH水平明显升高,血清A-TPO、A-TG和TRAb水平明显降低,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P<0.05),且甲疏咪唑组各作用均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疏咪唑治疗甲亢患者可显著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血清A-TPO、A-TG和TRAb水平,有效减小甲状腺体积,但需预防白细胞减少及皮肤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探讨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ATD)对血清相关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和副反应因素分析。方法:血清FT3、FT4、TSH、APN和β2-m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清CR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fBG采用生化自动分析法。结果:①FT3、FT4、TSH在ATD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变化(P均<0.01),经药物治疗恢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血清CRP、APN、β2-m、fB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经ATD治疗后CRP、APN、β2-m恢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fBG治疗后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经本文随访40例ATD治疗的患者中确定了16例产生不同症状不良反应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其中甲亢复发5例,发生率为12.5%;甲减7例发生率为17.5%;甲状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粒细胞减少随访确定了2例,发生率为5.0%;肝功能异常患者随访确诊2例,发生率为5.0%。结论:甲亢患者ATD对血清相关代谢指标水平均有了明显恢复;但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两种常见病。虽然检测外周血中TSH,T3、T4有较高的符合率。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确诊,而且临床实践中又常见低T3、高T4等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酷似甲减和甲亢,这又为鉴别诊断甲状腺和非甲状腺疾病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男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男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74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男性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三组受检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变化.结果 治疗前甲亢组和甲减组患者的E2和PR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甲亢组患者的T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甲减组患者的T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亢组和甲减组患者与对照组的FSH和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PRL、E2和T水平明显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PRL和E2水平明显下降,T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SH和LH水平基本不变.结论 男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会伴有一定的性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水平对PRL、E2和T水平的影响较大,对FSH和LH水平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有疲乏无力、眼球突出、食欲亢进、体重下降、心动过速、多汗、消瘦等临床症状.临床治疗甲亢的方法主要有131I、手术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目前最普遍的治疗方式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 [1].甲亢患者药物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一般要经过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在漫长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治疗信心造成一定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及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治疗有效性[2].有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服药治疗后症状消失,或者是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就自行停药,导致疗程不足,病情复发,或出现了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在进行ATD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非常有必要.本研究对ATD治疗的甲亢患者给予全程定期规范随访宣教,探讨对患者服药治疗1.5年后的治疗完成率、疗效以及副作用的影响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细胞因子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 ,在甲状腺的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已见报道[1~ 3 ] ,为探讨TNF与甲亢的发生、发展、转归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分别检测甲亢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血清中TNF含量。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对照组 :35例 (男 15 ,女 2 0 )年龄 19~ 4 5岁 ,均为我院体验合格的健康人。(二 )甲亢组 :31例 (男 9,女 2 2 )年龄 17~ 6 1岁 ,均为我院明确诊断的门诊和住院病人 ,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高甲状腺激素血症 ,所有患者均经抗甲状腺药物系统正规治疗 ,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T1-受体、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237例甲亢患者中包括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甲亢心组,n=46)及非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非甲亢心组,n=191),后者中又分为甲亢治疗组(n=106)和甲亢恢复组(n=85)。另选41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抗AT1、α1和β1-受体自身抗水平。结果:(1)237例甲亢患者抗AT1、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65%(75/237)、27.85%(66/237)和23.63%(56/23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76%(4/41)、12.20%(5/41)和7.20%(3/41)(P均0.05);(2)甲亢心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17%(24/46)和43.48%(20/46),明显高于非甲亢心组的26.70%(51/191)和24.08%(46/191)(P均0.05);而抗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进一步分析表明,甲亢心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17%(24/46)和43.48%(20/46),明显高于甲亢治疗组的30.19%(32/106)和23.58%(25/106)以及甲亢恢复组的22.35%(19/85)和24.71%(21/85)(P均0.05)。而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在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AT1-受体、α1-受体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且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