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铀  邓德华 《解剖学杂志》1996,19(2):175-177
报告615名汉族学龄前儿童眼裂宽,眼裂高和眼裂倾斜度的对称性研究结果。眼裂宽,眼裂高和眼裂倾斜度的平均非对称率分别为0.96%,1.10%和6.60%,均呈高度对称性;三项测量两侧间的差值均数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反映出对称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瞳孔水平位的对称性研究史铀,胡兴宇,廖大美,邓德华泸州医学院附院护校646000宜宾卫校研究儿童两侧瞳孔的对称性及其年龄变化特点,对评估眼肌发育和正常眼位有一定价值,国内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采用摄影测量方法对615例学龄前儿童(2~7岁)瞳...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骨性外耳门的测量研究………………………………………………………………………………潘毗东等():7E湖南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任家武等(1):78颅底内面圆孔的形态研究及其面积的回归方程……·二……………………………………………·钱亦华等(2):96学龄前儿童眼裂的对称性研究………………………………………………………………………史铀等(2):175掌骨长度、前后径、横径和重量的测定………,。……。……………………………………··,…………魏兴国(3):273哈…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1116例学龄前儿童(2-7岁)眼部的内毗间距,外眦间距、瞳孔间距、眼裂宽度等4项指标的活体测量均数、性差及年龄发育特点。外眦间距、瞳孔间距在多个年龄段中男大于女,差异具有显性意义;内眦间距和眼裂宽度男女性间差异无显性意义。生长发育特点见头3项指标生长发育曲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并有1-2个高峰;另一条曲线随年龄增长上升平缓,在3-4岁间出现一次交叉,提示该年龄段女性发育快于男性。本为临床提供2-7岁10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眼距正常值及生长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家庭因素与儿童肥胖症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963名学龄前儿童测查发现有64例肥胖儿童、患病率为1.29%。在资料完整的59例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研究中,发现父亲的肥胖程度、长期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居住、母乳喂养及入托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多达1/4的学龄前儿童需要注意视力问题。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2011-11-08)报道,国家健康研究中心资助的两篇大型研究结论认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问题可能超乎预期。以前,估计约有1/20的学龄前儿童有视力问题,但这篇研究发现,多达1/4的学龄前儿童有需要注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史铀  胡兴宇 《解剖学杂志》1997,20(2):189-191
采用摄影测量方法对615名汉族学龄前儿童瞳孔水平位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瞳孔正中点距和瞳孔外紫点距,两项测距的非对称率均小于3.9%,呈现高度对称性;两项测距两侧差值的均数5岁以前均小于2mm,5岁以后均小于1mm,两项测距的差值均有60%以上的个体小于1mm,有明显的年龄变化特点,但在5岁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黄石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与微量元素状况。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164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和血钙、铁、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结果 1645名学龄前儿童血铅中毒率为29.3%,学龄前血铅中毒儿童的钙、铁、锌均低于学龄前正常儿童的值,且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黄石市学龄前儿童血铅中毒和钙、铁、锌缺乏有相当高的比率,镁和铜缺乏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行为抑制性气质、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探索幼儿行为抑制性在父母特质焦虑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调查北京地区174名4-7岁学龄前儿童父母的自身特质焦虑水平、孩子行为抑制性和行为问题水平。结果:1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抑制性有显著正相关;2行为抑制性能够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问题和同伴问题,并对其亲社会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3父母特质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问题;4儿童行为抑制性部分中介了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结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气质是其内向性行为问题的显著预测因子,并且部分中介了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湖南医科大学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长春市200名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测评。结果:1、Ⅱ类儿园学龄前期儿童的适应商ADQ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认知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ADQ有极显著性差异,独立因子发展滞后于认知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结论:学龄前期儿童的适应行为随年龄增长会有提高,但优良的教育条件更能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的3个因子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1150例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气质变化特点,为制订武汉市儿童气质常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桥口和江岸两城区3所幼儿园中1150名符合条件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3~7岁儿童气质测查问卷》和自制《学龄前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随年龄增长,儿童活动水平降低、节律性增强、注意分散度降低且更易于接近,气质朝积极方向发展;男童较女童活动水平高,节律性强、心境积极,反应阈高;合并麻烦型的构成比高于全国常模;男女童与常模的维度得分存在较多差异。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呈现明显的性别与年龄规律,但与全国常模存在较多差异,应进一步寻找原因,必要时建立武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常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浮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云浮市城区0-6岁学龄前儿童共2603名作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03名学龄前儿童HBsAg和抗-HBS的阳性率分别是1.92%和62.7%。结论云浮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血清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家庭弹性与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睡眠问题现状,并探讨三者间关系。方法:2020年4-5月选取286位家中有1.5~5岁学龄前儿童的父母为研究对象并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1.5~5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1.5-5)中的睡眠因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12条目中文简版家庭弹性评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探讨家庭弹性与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睡眠问题的关系。结果:(1)学龄前儿童不愿独自入睡与入睡困难的发生率分别为81.1%、52.8%,父母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19.9%;(2)家庭弹性与学龄前儿童的睡眠问题及父母的睡眠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186,-0.220;P0.01);(3)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与父母的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01);(4)家庭弹性与父母睡眠质量能够解释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7.8%的变异(ΔR~2=0.078,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均存在一定的睡眠困扰,且家庭弹性水平越高的家庭能够保障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口腔常见疾病,WHO组织将肿瘤、心血管疾病、龋病列为人类需要重点预防的3大疾病。龋齿在托幼机构的学龄前儿童中十分常见,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会严重影响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进而危害到他们的生长发育。本人曾对无锡市城乡儿童龋齿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0%的儿童患龋且病情较重。因此,尽早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预防不仅可以降低乳牙龋病的发生率,亦可保障恒牙的健康,意义重大。从2004年开始在所辖托幼机构中使用氟保护漆防龋技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海南省6个县(市)0-6岁儿童营养状况基础上分析海南学龄前女童营养状况。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作重为评价指标,与参照人群进行比较,用标准差记分法研究本省学龄前女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其结果与同龄男童及国内外儿童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并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分析产后初乳铅暴露对学龄前期发育智商发育的影响,探讨产后初乳铅影响因素。了解母血、脐血、母乳之间铅、钙含量的相关性,尝试降低人体铅含量的途径方法。方法研究现场选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院产科、儿童保建科门诊,2005.10~2006.10共170名孕妇被随机选为研究对象,2010年随访这些孕妇所生子女,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别了解上述儿童的一般状况、生长发育情况。用韦克斯勒氏学龄前儿童智商测量量表测定儿童智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其中产后初乳铅含量。结果妊娠期产后初乳铅暴露对学龄前期儿童智商发育有显著的影响。产后初乳铅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地居住时间长短及孕期血铅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后初乳中的铅含量。通过随访,分析了妊娠期产后初乳铅暴露对学龄前期儿童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产后初乳铅组儿童总智商评分和操作智商评分均高于高脐血铅水平组(t=2.97,P〈0.01;t=5.79,P〈0.01)。结论产后初乳铅与学龄前期的早期发育有关,铅可通过乳汁造成新生儿的铅接触,对学龄前期儿童早期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眼部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4例大学生的眼部进行了15项测量研究。即眼裂高、宽,眼裂最大高,上睑、下睑高度,上睑、下睑最大高度,角膜宽度、高度,上睑瞳孔距,下睑瞳孔距,上睑皱襞高,内眦间距,外眦间距,瞳孔间距。对眼裂高度与宽度进行了指数计算,并按指数进行了频率分析。对高度值与宽度值列出了综合表。根据此表将眼裂分为9种类型。对上睑皱襞高度也进行了频率分析。结果对眼部修复,整形,美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儿童肥胖不仅会造成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等各种行为问题,而且极易延续到成年期。在儿童肥胖中有40%~70%可发展为成人肥胖症,并可增加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托幼机构的儿童正处于学龄前期,是个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有研究表明,学龄前期是儿童肥胖控制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参考目前国内儿童肥胖控制研究方法,结合本地区2006~2010年集体儿童报表肥胖发生率情况,探讨适合本地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学龄前弱视儿童医院治疗与家庭治疗的疗效区别。方法把学龄前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医院治疗组与家庭治疗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弱视儿童医院组的治愈率为83.3%,家庭组的治愈率51.5%。两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弱视儿童在医院治疗能营造最佳治疗氛围,使儿童在娱乐中配合治疗,取得了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设问卷对14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8.24,其家庭功能除问题解决功能较好以外,家庭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家庭总功能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除问题解决功能外,家庭其余各方面功能与行为问题呈现低度正相关,其中行为控制和家庭总功能对行为问题的影响较大。结论学龄前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并与其家庭功能状况有关,家长应积极致力于家庭功能的完善,为学龄前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