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正确诊断和治疗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避免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盲目手术,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83年~1999年共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386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我院2002年1月至010年2月行胃癌根治术402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  相似文献   

3.
<正>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我院1999—2009年来共发  相似文献   

4.
孙茂科 《安徽医药》2006,10(7):523-52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2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4.5%。其中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吻合、残胃空肠ROUX-Y式吻合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毕-Ⅰ式吻合发生率无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多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其中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协调性受到破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内镜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应用高正明(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徐州市221006)我院近年遇到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诊断及治疗中采用纤维胃镜,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在21岁~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收治体会.方法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而不需要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胃切术后功能性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李孟圈(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郑州市450052)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是由胃部分切除后继发功能性排空障碍所致。我院1988年1月~1996年12月,共施胃切除术1788例,术后发生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患者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者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患者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转能动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孙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461-462
目的研究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该组15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临床特点、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及其措施。结果 23例患者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功能性排空障碍,保守处理3~8周后均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为非机械性梗阻,常规措施能明确诊断,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症状大多能缓解,切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少见的并发症。我院经治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全部为男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年龄27岁~58岁。均行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其中5例为人工吻合,1例应用上海产管型吻合器吻合。1例因十二指肠残端包...  相似文献   

12.
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 《河北医药》2002,24(7):533-535
目的 探讨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对10例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非手术疗法而治愈。结论 (1)发生该并发症主要原因是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和失调、残胃及小肠尤其是空肠运动功能恢复缓慢及吻合口水肿;(2)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3)治疗应采取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特别要注重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5—2004年施行的235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5.1,均发生于术后3—13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出院,均于31天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是近端或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红军  周国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53-2654
我院1995-2004年行胃癌根治性手术238例,有13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经过空肠造瘘术灌注饮食,13例病人全部恢复健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巢琳 《江苏医药》2003,29(8):632-632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普外科临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由于胃肠动力减缓而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有的病程较长,内环境紊乱比较明显,诊断和治疗也有其特殊性。作就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雄坤 《中国药业》2013,(23):92-93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独使用肠外营养的对照组,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的治疗组,各20例.观察比较两组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和痊愈时间.结果 选取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有40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13%,均发生在术后3~12d.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为(14.34±0.72)d,对照组为(20.03±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正>胃瘫综合征简称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可见于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因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后造成的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近年来,我院因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20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过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加强护理等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亦称为胃瘫(FDGE),是指胃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3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12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发生在术后6~l2d,表现为术后已恢复肛门排气,进流质食或不易消化食物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为溢出性,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800~3500mL。查体上腹有轻深压痛,肠鸣音正常或稍弱,无气过水音。15例均经稀钡或75%泛影葡胺口服检查;行胃镜检查4例。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3%高渗盐水洗胃、胃肠外静脉营养、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胃管内注入莫沙比利;使用抑酸药,生长抑素。l2~25d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至200mL/d以下,拔除胃管,正常进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属功能性疾患,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恢复时间较长须尽早明确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