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采用GSS后路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结果经8~12个月随访,伤椎的椎体高度得到明显恢复,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大部分得到1~3级恢复,有断钉2例,螺钉松动3例,椎体高度恢复不足2例。结论GSS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三维稳定性好、复位效果好、恢复并维持生理弧度的优点,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失效原因,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失效的36例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失效的原因.结果:36例固定失效原因不同,其中因身体状况不宜手术、骨骼质量差各2例,骨折复位差7例,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内固定器材放置不佳各6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13例.结论: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精确进行手术操作,正确的术后功能锻炼,是保证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情况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42例)及后内侧入路(44例)途径进行骨折复位并实施内固定。结果手术后病人整体恢复情况良好,骨折基本愈合,术后病人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84.9%,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3.7%。病人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4.95、15.43,P〈0.05)。结论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固等优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失败后共计16例患者,依据失败后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统计其治疗结果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经10个月至3年的随访并摄X线片复查,结果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在初次手术前,PFNA内固定判定失败后,再次治疗后半年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47,P=0.000).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类型多样,在其失败后的治疗策略上应根据其具体的失败类型,是否影响PFNA固定效果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的进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对66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通过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术前Frnkel分级B-D级者均有1-2级的进步。无医源性神经根损伤体征,无断钉现象。无早期感染病例,但在2例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螺钉周围感染。结论:AF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股骨干骨折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6%[1],钢板内固定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处理不当常使内固定失效。1987~1997年作者等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患者24例,现就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平...  相似文献   

7.
郭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3,(6):1169-117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2年收治的2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其中185例内固定成功,38例内固定失败.对内固定失败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按照手术风险评估将其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组,比较各组之间手术的成功率.[结果]高龄、糖尿病、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不稳定型骨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OR=1.978、4.208、2.646、3.099,P<0.05);低风险组的手术成功率要明显高于中风险组与高风险组(P<0.05).[结论]高龄、严重的骨质疏松、糖尿病、不稳定型骨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高危因素,对其高危患者必要时可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35例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技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和后倾角变化等各项参数.[结果]试验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91.8±10.3)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113.5±47.4)显著优于对照组(82.2±11.9/102.6±43.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47,2.382,P<0.05),试验组术后、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倾角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方便的复位,且内固定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3例髌骨横行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27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B组26例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而恢复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x^2=10.439、4.160,P〈0.05、0.01)。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2008年股骨干骨折的类型,固定方法和失败的原因。结果:应总结出失败的主因是第一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没有牢固的固定方法,部分患者第一次手术植骨固定。过早负重和不正确的功能锻炼。结论:内锁髓内钉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8例。结果:本组术后获8~30个月随访,优13例,良5例,优良率100%。无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其固定可靠、抗旋转力强,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具有钢板断裂、螺钉拔出、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内固定失败,以致骨折不愈合。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的病人28例,改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全部愈合。1 临床资料1988年7月至1998年7月收治了28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病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9~52岁,平均308岁。左侧17例。右侧11例。24例在外院行钢板内固定手术,其中5例有两次钢板内固定手术史。骨折部位:中上段7例,中段15例,中下段6例。其中横断骨折4例,粉碎骨折12例,斜…  相似文献   

13.
陶文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17-5217
目的观察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08-2009-03对6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60例均达骨性愈合,6~14个月后去除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按胥少汀评分法优49例,良8例,可1例,差2例。结论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叶茂  罗晓东  陈保甲  张帆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46-1647
目的:总结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近折端横向螺钉法替代钻骨孔法襻张力带钢丝进行术式改良.结果:治疗内外踝骨折63例,随访55例(87.1%),时间3个月~5年,平均2.4年.疗效:优良53例(96.4%);可2例(3.6%),无差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内外踝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保持和发扬了张力带生物力学原理和稳定的AO内固定原则;减少了钢丝穿骨孔所出现的骨坏死吸收而增大所产生的"失张力"现象,避免了内固定松脱和骨折移位.缺点是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 20年,颈椎疾患的治疗手段大大增加,但其治疗基本原理仍是矫正畸形、固定、减压.各类颈椎内固定系统不断出现,是提高疗效的基础.颈椎内固定系统主要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内固定系统适用于前方椎间盘或骨与韧带破坏导致的背伸不稳,瞬间旋转轴心后移.近年的发展主要是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及齿状突螺钉系统.而后路颈椎内固定系统适应后方韧带或是骨的破坏、缺损造成瞬时旋转轴心的前移,伴有屈曲稳定的丧失.近年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发展从钢丝的一维固定到椎弓根钉的三维固定,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2007-01-2010-1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或切割、内植物局部感染或断裂失败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PFN 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理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唐兴  马海涛  倪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37-6738
目的总结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胸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2003-06-2010-12采用钛板(钛胸骨固定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15例胸骨骨折病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7.0±7.9)min,术中出血量为(11.0±5.4)ml,引流时间为(0.5±0.4)d,引流量为(1.9±1.3)ml,术后住院天数为(2.3±0.5)d,术后疼痛时间为(1.5±0.5)d,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再骨折、内固定断裂或移位的并发症。结论钛板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胸骨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与Bennett骨折相似,具有不稳定性,常伴不同类型、程度腕掌关节脱位,可伴钩骨骨折及尺神经损伤。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如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微型螺钉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及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等。骨折未进行分类描述,每种治疗方式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未形成统一治疗方式。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其适应证和疗效仍存在争议,各型骨折的理想治疗方式需要更深入研究,以便形成一套公认的治疗体系指导临床治疗。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板在治疗胫骨近端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7-2011-02共收治32例胫骨近端多段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32例均得随访,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多段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治疗效果确切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时机与方法对咬合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时机与方法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79例)和延期治疗组(30例),并分别于各组中施行颌间结扎固定与小型钛板内固定,其中早期组颌间结扎固定50例, 小型钛板内固定29例;延期组颌间结扎固定15例,小型钛板内固定15例。结果:两组创口均无感染。早期治疗组:颌间结扎固定50例中19例(38%)咬合关系不良,小型钛板内固定29例中4例(13.8%)咬合关系不良;延期治疗组;颌间结扎固定15例中11例(73.3%)咬合关系不良,小型钛板内固定15例中4例(26.3%)咬合关系不良。统计学检验,在咬合关系恢复方面,施行颌间结扎固定术的早期治疗组与延期治疗组之间以及早期或延期治疗组中两种术式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时机方面,早期治疗有助于咬合关系的恢复;在治疗方法方面,小型钛板内固定优于颌间结扎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