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在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患者的同意下,对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血流丰富程度以及其他检测指标。结果:经诊断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漏诊1例,误诊1例,二维超声诊断漏诊5例,误诊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98.04 %(100/102)高于二维超声89.22 %(91/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丰富程度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期收缩期峰值速度为(41.26±10.56)cm·s~(-1)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的(25.13±10.34)cm·s~(-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阻力指数为0.81±0.14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的0.50±0.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颈部淋巴结检出率等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病灶周边无声晕、有微钙化、低回声,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癌患者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均可行,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更优,诊断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如有必要,可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联合使用,旨在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B超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则实行CT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及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试验组38例(95%)诊断符合,2例不能作出定性诊断;CT平扫诊断符合31例(77.5%),实施增强扫描后增加至37例(92.5%),全部检出病例均能作出定性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但与CT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时,均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但CT的特异性更高,临床可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运动平板(TET)试验与24 h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女性冠心病(CHD)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老年女性疑似CHD患者95例,分别行TET试验、DCG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ET试验、DCG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符合率。结果:TET试验与DCG联合诊断准确度(96.84%)、灵敏度(98.39%)高于TET试验(84.21%、77.42%)、DCG(81.05%、74.19%)单独诊断,漏诊率1.61%低于TET试验22.58%、DCG 25.81%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符合率高于TET试验、DCG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试验联合DCG应用于老年女性CHD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检出情况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时采取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的诊断结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经清远市中医院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5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腹部组(腹部超声诊断)与阴道组(阴道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4.0%,腹部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5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及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组患者诊断合并巧克力囊肿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是在诊断合并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巨大儿心功能评价及心脏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出74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给予其产前与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引产病理尸检,分析产前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指标。结果:(1)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2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室间隔缺损(VSD)、1例法洛四联症(TOF)、1例肺动脉狭窄(PS)、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心内膜垫缺损(ECD)被漏诊,诊断结果与产后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未发生误诊病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三尖瓣下移畸形、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永存动脉干(TRU)、大动脉转位(TGA)等诊断结果与产后超声心动图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度为89.19%,特异性为100.00%,与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引产病理尸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应用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其操作简单、无创、显像清晰等特征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1例CHD初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DU诊断(A组)与病理诊断(B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的疾病类型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B组为标准,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8.02%(99/101),灵敏度为98.97%(96/97),特异度为75.00%(3/4)。对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封堵介入治疗,均完全封堵,术后3个月行心脏CDU复查,并无异常表现。结论:CDU可有效诊断出CHD疾病类型,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诊断准确率高,且能够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为治疗操作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良性PLG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行高频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74%(89/92),误诊率为3.26%(3/92),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良性PLG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可信度强,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10):1374-1375
目的:比较冠心病中医与西医病名诊断思维的差异性。方法:收治经心电图检查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214例,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获得中医基本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以及生化检查的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汇总、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西医分型患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的差异。结果:(1)21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中,符合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6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75.70%,不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有52例,比例为24.30%;(2)冠心病分型中隐匿型47例(诊断符合率为55.31%)、心绞痛型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心肌梗死型46例(诊断符合率为69.57%)、心律失常型43例(诊断符合率为60.47%)、猝死型3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与中医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诊断冠心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符合率稍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其与中医诊断的符合率具有差异性,现有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如果结合西医的理论化检测结果会对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内多发小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8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数字化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诊断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准确性。结果:经两组诊断后比较两组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出结节位于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以及其他部位的例数均略微高于对照组(P0.05)。经两组诊断后,根据诊断结果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性。观察组诊断出的异常情况的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用于肺内多发小结节鉴别诊断中,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和X-ray诊断左房粘液瘤(LAM)的各自优缺点,探讨一个好的诊断方法,为临床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7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左房黏液瘤(LAM)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X-ray平片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与X-ray检查均出现较为明显的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与X-ray诊断结合可以明显地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肺结核导致胸腔积液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为肺结核致胸腔积液的患者24例,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观察组使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精确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各项诊断的精确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超声诊断满意值(95.83%)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肺结核致胸腔积液的患者诊断时使用超声诊断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疾病,清晰诊断胸腔积液的类型,有利于进一步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及关节镜诊断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包含40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诊断,实验组接受MRI诊断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诊断。根据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共43个半月板发现有异常(53.75%),其余37个正常(46.25%),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分别为19例(47.50%)和17例(42.50%),假阳性3例(7.50%),1例假阴性(2.50%),诊断准确率为90.00%,而对照组中共发现45个半月板发现有异常(56.25%),其余35个正常(43.75%),真阳性17例(42.50%),真阴性16例(40.00%),诊断准确率为82.50%,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将MRI诊断方式和关节镜诊断方式进行对比,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优,可以在临床中准确的判断半月板损伤情况,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另外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者,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实施心电图诊断和冠状动脉诊断,对比观察在两种诊断方式下,两组的最终诊断效果(阴性率和阳性率)。结果:经过观察对比,第一组患者诊断结果表明,心电图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差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健康者诊断结果表明,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和阴性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采用心电图的临床诊断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和易操作的,但要想真正降低诊断风险,避免误诊等问题出现,最好和冠状动脉诊断方法进行联合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与钼靶BI-RADS分级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98例105个术后病理证实的IDC病灶的超声与钼靶BI-RADS 3~5分级影像图,比较两者以及两者联合对IDC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与钼靶分级以及两者联合诊断IDC的准确性分别为85.7%(90/105)、77.1%(81/105)、95.2%(100/105);超声与钼靶BI-RADS分级对IDC的诊断,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钼靶两者联合诊断,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方法(P0.05)。结论:本组研究中,超声和钼靶按BI-RADS分级,均对IDC有较高的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IDC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试验组应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检查时间及诊断时间。结果:试验组诊断符合率、检查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诊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腹症诊断中应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诊断,既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又可减少检查时间及诊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MRI检查对于诊断鞍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鞍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MRI和CT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7.1%(33/34),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2.4%(28/34),MRI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鞍区肿瘤的正确率高,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ECT检查对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超声、CT、ECT检查。结果: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6.00%(38/50),E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00%(34/50),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8.00%(39/50);超声、CT、ECT三种检查联合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8.00%(49/50)。结论:应用超声联合CT、ECT各项检查综合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衍海经络(腧穴)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腹部病痛为主症的病人183例,其中上腹病痛56例,脐部病痛26例,小腹病痛70例,侧腹病痛31例。按照曲氏经络(腧穴)诊断方法,探查相关经络腧穴压痛敏感情况,做曲氏经络(腧穴)诊断符合率统计,并对1周内临床痊愈的病例,于治疗前和病痛消失1周后,做自身前后经络(腧穴)诊断阳性情况对照观察。结果:所有纳入病例曲氏经络(腧穴)诊断符合率为95.1%;治疗前经络(腧穴)诊断阳性率和例数,显著高于病痛消失1周后阳性率和例数(P=0.001)。结论:曲衍海经络(腧穴)诊断结果与腹部病痛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医临床尤其是针灸临床诊疗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肝外胆管癌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疑似肝外胆管癌患者78例,均行DWI和胰胆管水成像(MRCP)序列腹部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DWI检查和MRCP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DWI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癌灵敏度90.70 %(39/43)、准确度91.03 %(71/78)高于MRCP的2.09 %(31/43)、78.21 %(61/78),DWI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癌漏诊率9.30 %(4/43)低于MRCP的27.91 %(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癌特异度91.43 %(32/35)、误诊率8.57 %(3/35)与MRCP的85.71 %(30/35)、14.29 %(5/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能提高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与X线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7月期间区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平片和CT扫描诊断,对影响学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CT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相符率为96.25%,X线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相符率为80.00%,两种方法的诊断相符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6,P=0.00)。CT诊断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为(11.62±1.62),X线诊断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为(8.89±1.71),两种方法的诊断指标得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67,P=0.01)。结论:CT诊断与X线比较,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对于轻度的脊柱骨折患者可选用X线诊断法,对于重度的脊柱骨折患者应该选用CT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