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其疼痛程度剧烈,治疗效果不佳.国内发病率为183/10万.我们于2008年8月~2010年6月对60例原发性单支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局部阻滞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然后自行缓解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国内的多种统计资料其发病率在50~10/10万人口[1].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诊断容易,治疗较困难.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但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本文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头面部的剧烈疼痛[1],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2],为了研究治疗不同分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针在卵圆孔内的深度有何区别,将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的30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309例原发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眼支除外),下颌支疼痛者为A组(n=160例),上、下颌支或单纯上颌支疼痛者为B组(n=149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头面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疼痛发作时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医院2001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CT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8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00例,其中男706例,女1074例.年龄18~94岁,平均69.2岁.右侧1276例,左侧524例.第Ⅰ支疼痛126例,第Ⅱ支疼痛329例,第Ⅲ支疼痛644例,第Ⅱ+Ⅲ支疼痛667例,第Ⅰ+Ⅱ+ Ⅲ支疼痛34例.病程6个月~32年.平均3年5个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其中5例经CT或MR检查明确三叉神经痛继发于颅内肿瘤,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余1795例均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5.
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过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或开颅手术。局麻监护下,经口内解剖,分离出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微量注射器直视下注入阿霉素3mg。结果:39例患者术后1周内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其中72.5%(29/40)在术后24h内疼痛减轻,25%(10/40)在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无效2.5%(1/40)。术后2年内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5%(3/40),复发患者症状均较前减轻,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前减少。结论: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利多卡因凝胶鼻腔内涂抹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利多卡因凝胶鼻腔内涂抹治疗Ⅱ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20例Ⅱ支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至两组,分别在患侧鼻腔涂抹2%利多卡因凝胶2ml或生理盐水对照.7天后两组患者交换.触碰面部诱发疼痛发作,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5分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是否再次出现以及一次给药后疼痛有效控制的持续时间.结果:利多卡因组VAS值显著下降(P<0.01),而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变化.治疗效果平均维持4.5小时(范围0.5~24小时).结论:2%利多卡因凝胶鼻腔内涂抹治疗Ⅱ支三叉神经痛能迅速显效并维持一段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阿霉素及庆大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探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2-12/2003-06于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收治,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区组随机分为2组(n=35):①阿霉素组:将阿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g/L的溶液,第Ⅰ支注射部位为眶上孔,第Ⅱ支为眶下孔或上颌神经,第Ⅲ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颏孔、下牙槽神经或下颌神经阻滞。若疼痛无明显缓解,可于一两周后再次阻滞一次。②庆大霉素组:应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支),阻滞方法同阿霉素组,可阻滞四或五次,1次/周,每次剂量为8万单位。治疗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无痛时为0,最剧烈疼痛时为10)进行疼痛评估,治疗后用电话、信件随访,分别在治疗第6,12,18,24,30个月记录数字评分(评分方法同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镇痛有效率(≥2度,即疼痛减轻1/2及以上)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相似,但在第12,18,24,30个月阿霉素组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68%,57%,28%,23%;31%,20%,6%,6%,P<0.05)。②疼痛强度变化:阿霉素组在治疗后两年半内数字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庆大霉素组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低于治疗前(4.3±1.5,5.5±1.7,7.9±1.6,P<0.01),至1年后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数字评分高于相应时间点的阿霉素组评分。③并发症的比较:阿霉素组面部麻木和肿胀的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组(91%比17%;91%比28%,P<0.01);持续的时间和长于庆大霉素组[(122±31),(7±2)d;(66±13),(5±2)d,P<0.01];程度重于庆大霉素组。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镇痛效果较庆大霉素好,其副作用相对比庆大霉素大,但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游离出三叉神经周围支,将神经干切断后对近中枢段行阿霉素注射,对远中枢段采用神经撕脱术。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于术后7d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于术后2周疼痛消失,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甘油注射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干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1-01/2002-1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1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常规解释操作过程及可能反应,术前30min口服安定。患者取仰卧,采用Hakanson前入路穿刺法,行经皮穿刺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穿过卵圆孔后再进入1.0~1.5cm。注入普鲁卡因进行阻滞区测试,当针刺检查面部相应区域时痛觉完全消失,证实针尖位置合适,注入无水甘油0.4~0.5mL。以疼痛完全缓解为显效;疼痛未完全缓解为无效。以第1次注射时疼痛是否完全缓解作为因变量,选取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病史长短、有无明确的扳机点、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次数、单支还是多支、既往有无外科治疗、甘油注射量、有无脑脊液流出、普鲁卡因测试是否完全无痛、甘油注射时的体位等作为自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程序对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67例行2次注射,16例注射3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92.4%。有无扳机点和普鲁卡因测试是否完全不痛为影响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0,P<0.01。结论:经皮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为提高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成功率,促进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08/2007-08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第二支患者9例在局麻下经口内上颌前庭沟处切开,向上剥离黏骨膜,显露眶下孔和眶下神经,直视下用骨凿去除眶下管下壁,直至眶下沟,松解梳理眶下神经。治疗后平均随访22(6-40)个月,记录患者麻木、疼痛等相关情况。结果:术后疼痛均大幅缓解或消失,同时伴有眶下区、上唇的不同程度麻木。术后1-3个月随着麻木的消失,4例患者疼痛复发,2例口服小剂量卡马西平可控制,2例无效。其余5例患者随访期内未见疼痛复发迹象。结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的疼痛性疾病,眶下神经管减压术能够对部分眶下神经痛患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涛 《中国临床研究》2014,(12):1548-1549
1概述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脑神经疾病或神经源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为特征[1]。年发病率为2.5~5.7/10万人。三叉神经痛多于中年后起病,男性多于女性,疼痛常位于单侧,右侧多见,双侧者少见。疼痛发作部位以三叉神经II、Ⅲ支分布区最为常见,第Ⅰ支发病者较少见,为神经性疾患中最常见者。  相似文献   

12.
<正>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年发病率10~128人/10万[1]。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手段。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科对7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采用的C型臂引导下,经皮Hartel前入路穿刺方法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创伤小、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且逐渐被广大疼痛科医师及患者所接纳。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病理性痛,复发率较高,从2001~2003年,我们采用亚甲蓝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疼痛严重、涉及多个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患者常因说话、张口、进食、洗脸、刷牙等诱发剧烈疼痛。我们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应用射频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2 3 5例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男 81例 ,女 15 4例。第一支痛 8例 ,第二支 93例 ,第三支 10 8例 ,第二、三支 11例 ,第一、二支 9例 ,第一、二、三支 6例。2 方法2 1 准备 :治疗前 3 0分钟常规给予鲁米那钠针 0 1g ,予以镇静。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 ,治疗在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首先嘱患者张大口 ,以美蓝确定患侧颞颌关节结节点、眶…  相似文献   

16.
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各34例,分别单用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效率61.8%,总有效率88.2%,4周后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减轻;卡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显效率64.7%,总有效率为91.2%,2周后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减轻。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起效时间较加巴喷丁组短(P0.01),但4周后疼痛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姜焕芹  张华 《现代护理》2005,11(19):1629-1630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综合征,以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为特征,患病率182/10万,是常见的顽固性疼痛疾病之一.我院自1996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住治疗的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10w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2w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有明显减轻,对照组的起效时间要短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加巴喷丁的治疗效果与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疼痛严重.涉及多个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病率约为35/10万^[1]。由于其病因不明.治疗方法虽多,但易于复发。射频温控热凝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可重复治疗的特点,近年来多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综合征,以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为特征,患病率182/10万[1],是常见的顽固性疼痛疾病之一.我院自1996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