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三仁汤合抗生素治疗夏季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夏季外感发热患者2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4例与对照组135例.2组均予抗茼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加味三仁汤口服.比较2组体温变化、体温复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4%,对照组为71.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3天2组患者体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体温退热时间、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天内治疗组体温反复上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三仁汤佐治夏季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双解汤联合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双解汤联合针刺放血治疗。结果:经治疗,50例患者中,20例24h内体温恢复正常,21例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9例3天以上体温恢复正常;疗效:治愈21例,显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自拟方双解汤联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治疗对象为诊断为胃肠炎的患儿23例(男12,女11),年龄5个月~15岁,平均年龄3.4岁。胸腹部体温测量2次以上,胸部测温部位在胸骨上部,腹部测温部位在上腹部。治疗前腹部体温与胸部体温相比低于0.4℃者为A组(6例),虽低但未至0.4℃者为C组(17例)。人参汤用量为0.1~0.2g/kg/d.用药后观察胸腹部体温变  相似文献   

4.
陈佳杰  李辉 《新中医》2017,49(6):25-2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枢性高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中枢性高热肺热壅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吸氧、冰帽、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治疗,并给予脱水、营养保护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2组疗程均为10天,监测记录2组患者的日最高体温、日体温平均值,并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反弹例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天开始至第10天,2组日最高体温及日平均体温均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最高体温及日平均体温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体温反弹,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了体温反弹,2组体温反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中枢性高热效果显著,退热快,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探讨在小儿发热护理干预中,推拿对其临床效果及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接诊的发热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联合推拿干预,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4 h后体温为(37.35±0.75)℃,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4 h后体温(38.00±0.91)℃(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25%(P 0.05)。结论在对小儿发热的护理干预中,推拿更利于患儿体温的控制,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急诊留观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凡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体温≥38.5℃者,随机抽样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3~15岁。对照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3~14岁。治疗前治疗组平均体温39.01±0.56℃,单侧腮腺肿大24例,双侧腮腺肿大62例,头痛80例,呕吐75例,平均病程2.35±0.75d。对照组平均体温39.11±0.61,单侧腮腺肿大18例,双侧腮腺肿大58例,头痛72例,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艾滋病发热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长军 《河南中医》2010,30(12):1191-119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治味治疗艾滋病发热的疗效。方法:对17例艾滋病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结果:服药后有8例24h内体温降至正常,5例在48h内体温降至正常,3例体温在48h内稍有下降,总有效率为92.7%。结论:运用小柴胡汤加味和解少阳、清热解毒、驱邪退热之功效治疗艾滋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与对照组(88例)。两组均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对照组加用普通温水浴。两组疗程均为3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体温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1%、85.2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当天、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治疗当天与治疗72 h后体温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天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满意,且解热起效快、体温不反弹。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穴位疗法退热以其施术简单、效高价廉而广为医患所接受。 1 针刺放血丁氏单纯放血治疗小儿高热100例,选少商、商阳、中冲(均为双侧)点刺放血2~3滴,每日2次。结果,1次治疗体温降至正常的48例,2次治疗降至正常的25例,3次治疗降至正常的18例,仅9例治疗后体温仍持续在37.5℃而配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蒿岑清胆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方法 将44例流行性感冒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8例,分别予以蒿岑清胆汤及抗病毒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开始下降、复常时间、体温变化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体温开始下降,复常时间治疗组均早于对照组.结论 蒿岑清胆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发热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目前多用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笔者自1994年11月~1997年10月,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42例,并与常规治疗的28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癌性发热诊断标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发热,体温37.8℃~39.4℃,且排除感染、感冒等其它可致发热的因素。治疗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4~76岁,平均55岁;病程7~36天,平均19天;初诊时体温平均为38.86℃。另选2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74岁,平均54岁;病程6~38天,平均18天;初诊时体温平均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49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应用性激素序贯疗法止血及氯菧酚诱导排卵,调整月经周期,成功率达65.8%,无排卵为15.4%,使单相体温在治疗后出现双相体温,平均3个周期中2例妊娠。基础体温的测定,可观察治疗前后体温的变化类型,简单易行,有诊断价值,作为长期随诊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颗粒剂治疗流感样病例的疗效,探讨应用优势。方法: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普通流感样病例155例为研究对象,按其接受程度分为中医治疗组85例和西医治疗组70例。中医治疗组给予中药协定方颗粒剂治疗,其中体温38.5℃给予流感1号方,体温≥38.5℃给予流感2号方;西医治疗组给予西药磷酸奥司他韦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 d内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中体温≥38.5℃患者体温减退时间、咳嗽、咽痛症状改善时间。结果:3 d内疗效方面,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7%,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对体温≥38.5℃患者,流感2号方在体温减退时间、咽痛以及咳嗽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协定方颗粒剂治疗流感样病例3 d内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其中伴有中高度发热患者,中药协定方颗粒剂起效时间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方法将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12例,分别予以清气凉营中药及抗病毒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开始下降、复常时间、体温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体温开始下降、复常时间治疗组均早于对照组。结论清气凉营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外感高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外感高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外感高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主要观察体温及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6%、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体温及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外感高热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姚钧萍 《新中医》2014,46(7):122-123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口炎清颗粒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研究对象为在本院门诊留观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开喉剑喷雾(儿童型)联合口炎清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口炎清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5天。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7%,对照组为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20例患儿治疗1天则体温恢复正常、疱疹缩小,治疗2天共25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治疗2天仅有8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口炎清颗粒能有效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效果要优于单一用药,且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退热,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观察两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体温波动的幅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恢复到正常,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短,体温波动的幅度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每组50例。布洛芬组予布洛芬混悬液,推拿组予特定穴推拿,推拿加布洛芬组同时予以前述两组的治疗措施。各组疗程均为4 h,观察治疗前5 min及治疗后5 min、4 h的体温情况,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期间,共脱落7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43例,布洛芬组46例、推拿组52例、推拿加布洛芬组45例。2各组治疗前5 min与治疗后5 min比较,体温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降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5 min比较,布洛芬组与推拿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加布洛芬组体温明显高于布洛芬组与推拿组(P0.05)。治疗前5 min与治疗后4 h组内比较,布洛芬组体温出现明显反弹(P0.05),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体温未见反弹,可见明显的进一步下降趋势(P0.05);组间治疗后4 h比较,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体温明显低于布洛芬组(P0.05),而与推拿加布洛芬组比较,推拿组体温下降更显著(P0.05)。3组间治疗后4 h比较,推拿组症状与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布洛芬组、推拿加布洛芬组(P0.05),而布洛芬组与推拿加布洛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短期疗效满意且不易反弹;而加用布洛芬后,未见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反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红藤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妇科盆腔炎性包决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使用抗生素辅助红藤汤灌肠治疗组30例,抗生素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盆腔包块大小,腹痛情况以及白带,体温.包块消失,体温正常,白带正常为治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则为无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抗生素辅以红藤汤灌肠治疗妇科盆腔炎性包块,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经济又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扩容治疗时的体温变化。方法:失血性休克52例,除外伴随甲亢、低钾、感染等引起体温改变的疾病,来院时动态监测其体温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监测后10分钟即出现体温下降,最低值为32.7℃,60min内体温呈进行性下降。 结论:应预防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扩容治疗时的低体温,尽早预防性应用保温措施,防止中重度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