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打印机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分析结果,针对超标的工作岗位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本次监测化学有害因素91点,合格87点,合格率为95.6%。物理因素测量18点,13点合格,合格率为72.2%。经过整改,超标的粉尘、正己烷浓度符合国家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工作岗位整改效果同样明显,但部分工作岗位噪声强度仍超过国家接触限值,劳动者需做好个人防护。结论该企业针对超标工作岗位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较好,但仍需重点关注存在正己烷和噪声危害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前体材料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针对超标岗位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本次检测化学因素115点次,合格99点次,合格率为86.1%。物理因素检测30点次,25点次合格,合格率为83.3%。经过整改,超标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工作岗位整改效果同样明显,但部分岗位噪声强度仍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企业针对超标工作岗位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较好,但仍需要关注存在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镍及其无机化合物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山东某公司麦芽糖醇项目一期扩建工程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情况,提出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和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项目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与分析,针对严重程度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改造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甲醇、一氧化碳)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17个,甲醇、一氧化碳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导热油炉厂房内高温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超标比例为5.9%。部分岗位噪声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超标比例为11.8%。整改后噪声、高温控制效果明显,但高温仍不符合卫生标准。结论项目存在高温、噪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存在健康危害,通过整改效果明显,但整改后高温仍超标,应进一步加强高温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明确天津市某注塑加工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树脂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酮、正己烷、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粉尘、噪声等.对生产车间存在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进行检测.粉尘合格率100%,化学毒物有1个岗位正己烷超标,其他岗位均合格,合格率为93.75%(15/16);噪声有3个岗位超标,合格率66.7%(6/9).结论 该企业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设置了相应的防尘、防毒、防噪声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上述设施的正常运行,评价该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油田公司职业卫生现状。方法现场调查该公司各分厂生产工艺流程、有害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的情况。对有害作业岗位作业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全公司从事有毒有害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该公司存在有毒有害因素分厂的8家企业,检测噪声强度315个点,合格率95.2%;化学毒物524个点,合格率96.7%;粉尘浓度26个点,合格率100%;职业病检出率为0,但1426人接触噪声人员中,检出听力损失医学观察对象85人,异常检出率5.96%。体检项目:电测听异常率最高为21.3%,其次B超异常检出率为18.3%。结论该油田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苯系物、粉尘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噪声危害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虽然该公司各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较高,但应加强超标点个人防护用品有效使用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新疆某60×104 t/a电石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及其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检测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分析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有害因素共34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7种.涉及49个岗位,17个工种,企业现场检测,其中共检测粉尘点位76个,合格44个,合格率58%;检测化学毒物93个点位,合格84个,检测合格率为90.3%;噪声检测涉及41个点位,合格35个,合格率为85.4%;高温检测涉及30个点位,合格点位28个,合格率为93.3%.电离辐射、工频电场强度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 新疆某60×104 t/a电石厂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有害因素,以煤尘、电石粉尘、氯气、氧化钙、噪声、一氧化碳为主.企业要把超标作业点及其劳动者作为重点监视和管理对象;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职工个人防护,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饮料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及评价。结果该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因素(氨,甲醇,氢氧化钠,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盐酸,硫化氢),粉尘(活性炭粉尘,糖尘,电焊烟尘),噪声等。现场有毒有害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100%,粉尘监测合格率为100%,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2.2%。职业健康检查电测听合格率为40.7%,其余职业健康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噪声是该饮料企业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听力已经受到损害。企业应采取综合性的整改措施,降低工人接触噪声的水平,保护好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一厂、四厂、五厂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正己烷、戊烷、甲苯、环己酮、丙烯腈、苯乙烯、粉尘、噪声、高温等。选择14个工作岗位共检测36项化学有害因素及2项粉尘,其中化学有害因素有1项超标,合格率为97%;粉尘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对14个可能产生稳态噪声危害的工作岗位进行噪声强度测量,并计算8h等效声级。结果表明有6个岗位8h等效声级超过85dB(A),合格率为57%;对5个可能产生高温危害的工作岗位进行WBGT综合温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四厂一楼注塑车间SA030号注塑机岗位3dWBGT指数均超过接触限值,最高为31.8℃,其余4个岗位WBGT指数符合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75%。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某多晶硅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春  钱宇宁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09-1410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增长迅猛。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对职工身体产生危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职业病。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我们对某多晶硅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监测,针对少数超标点提出了整改措施,整改后复测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乳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生产性噪声。9个粉尘作业岗位中有4个作业岗位的超限倍数超标,最大值为5.69。108个噪声测定点中有12个不合格,合格率为88.9%。化学有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轻,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仍需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陈兵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08-2611
目的评价某汽车、摩托车用铸锻毛坯件生产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性有害因素共16种,其中粉尘5种,定点检测60个点位,个体检测27个岗位,合格率100%。检测化学毒物5种,共计30个点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定点检测60个点位,合格率48.3%;噪声个体检测56个岗位,合格率为23.2%。高温、工频电场、紫外线、照度、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噪声是该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严重,应通过工程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及噪声等。检测显示,人槽作业岗位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烧焊、装模作业岗位8h等效声级(LEX,8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噪声、化学物)为I级,组装区各作业岗位均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郭庆华 《职业与健康》2014,(18):2533-253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洛阳某高科技有限公司超纯多晶硅制造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验检测法。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粉尘、单质硅粉尘)、化学因素(氯化氢及盐酸、氟化氢、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物理因素(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化学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7%。该企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00名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目标疾病。结论噪声与氯化氢是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尽管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强度超标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建议要求进行整改与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规定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殷伟  杨培记  李魁中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6-2727,2730
目的了解某甲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5个粉尘作业点进行总粉尘浓度检测,对24个工段中33个岗位的和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对18个工段中的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变换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脱碳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噪声检测最大声强为113.0 dB(A),最小声强为68.6 dB(A),平均87.2 dB(A),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8.5%。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卫生限值,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压缩车间、造气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某甲醇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造纸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59.1~96.3 dB(A),超标率为35.3%;高温WBGT为29.8~34.3℃,超标率为44.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对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工业企业职业病有害因素。方法对2005—2007年该区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年中该区监测的职业病有害因素7593件样品进行检测,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接触限值的604件,超标率7.95%,其中物理因素超标率为13.06%(272/2083),化学性有害因素超标率为4.52%(248/5486),生产性粉尘超标率为8.86%(125/1411)。结论该区超标较为严重的危害因素是稳态噪声、生产性粉尘、苯、苯乙烯。  相似文献   

17.
谭文柱 《职业与健康》2014,(17):2375-2377
目的了解广元市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存在噪声、手传振动、不良作业条件、煤尘、矽尘、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手传振动、煤尘、矽尘存在超标,其余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超标岗位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聚酯薄膜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现场调研、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识别,采用类比法与综合分析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等。类比检测结果为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氢氧化钠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后岗牵引、粉碎区2个测定点的噪声声级值超出国家标准;除横拉-热固定、挤出线-熔融巡检岗位外,其余所测巡检岗位的高温WBGT指数均超过国家标准;前岗横拉入口、分切操作台、粉碎区3个场所的照明值为67.2—92.7lx,不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