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7d.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4.4±1.6)d比(5.8±2.1)d、(4.2±2.1)d比(5.6±2.8)d、(5.4±1.6)d比(6.6±2.4)d、(6.4±2.2)d比(8.8±2.9)d、(23.5±2.8)d比(30.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IL-8及TNF-α治疗3,7d后与治疗1d后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以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药疹样皮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6例TCE药疹样皮炎并发SIR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7例)与对照组(9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及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病例甲泼尼龙初始使用剂量、总剂量、治愈时间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两组病例均全部治愈.治疗7d后血必净组TNF-α水平[(8.98±1.5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3.88±1.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必净治疗组甲泼尼龙使用总剂量[(3882.8±223.3)mg]、治愈时间[(90.3±5.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甲泼尼龙使用总剂量:(4221.7±222.8)mg,治愈时间:(109.7±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TCE药疹样皮炎并发SIRS,可明显减少患者甲泼尼龙使用剂量,缩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乌司他丁40万U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2次/d;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显72.73%,观察组9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703.7±62.2)、(670.0±61.1)ng/ml]与实验组[(432.3±63.6)、(488.7±55.8)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ICU收治的62例确诊重症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10和CRP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CD4+/CD8+和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0、CRP水平显著降低[(64.4±13.5) ng/L比(96.1 ±22.1) ng/L,(153.8 ±23.8) ng/L比(180.1 ±21.7) ng/L,(73.8±13.8) ng/L比(101.1±11.7)ng/L,(53.7±18.8) mg/L比(91.3±32.8) mg/L,P< 0.05],而外周血CD4+、CD8+、CD4+/CD8+升高(0.311±0.021比0.424±0.035,0.201±0.017比0.238±0.038,1.78±0.21比1.56±0.18,P< 0.05 ),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上调[(38.4±11.5)%比(18.1±12.1)%,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AMI接受急诊PCI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术后第3d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d予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取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BD FACSAriaTM II)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3~+CD_8~+变化。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和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明显高于对照组,CD_3~+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力及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4):467-468
目的对比血必净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重症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重症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为(3.19±0.9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4.91±1.12)d,喉炎缓解时间为(4.71±0.68)d,心衰纠正时间为(2.31±0.61)d,胸片改善时间(6.32±1.41)d,住院时间为(5.51±2.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1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麻疹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强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仅使用基础治疗.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浆ET、NO以及血淀粉酶浓度.结果 SAP组血浆ET、NO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SAP病程相关.治疗组入院第6天血浆ET、NO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明显缩短[(80.4±16.0) U/L比( 160.9±49.7) U/L、(3.5±1.2)d比(6.4±2.6)d、(16.8±3.8)d比(26.4±5.9)d](P<0.Ol).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拮抗SAP时ET、NO产生,并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前者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细胞。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CD8+水平[(13.72±2.07)mg/L、(103.43±19.41)pg/L、(80.34±6.17)pg/L、(36.25±1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和CD4+分别为(28.97±1.04)%、(69.21±1.5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利于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肝硬化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头孢吡肟(100 ml生理盐水+2 g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血必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100 ml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肝功能、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血必净组患者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IL-2、IL-6、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血必净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血必净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必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血必净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继发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而且可有效清除血清类毒素,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诊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改善幅度[(10.93±2.17)ng/ml、(10.84±2.42)mg/L]高于对照组[(19.74±2.06)ng/ml、(16.80±3.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6.54±2.87)d、(9.87±1.26)千元、(14.79±3.27)、(14.87±2.56)d]明显低于对照组[(10.9 3±3.28)d、(12.47±1.78)千元、(18.76±3.61)、(19.80±2.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辅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抗生素素使用时间以及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炎症反应的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科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期共24例未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自术后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将后期36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从麻醉开始起即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0例非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诊断及合并疾病、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时问等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术后白细胞计数[(12.6±2.8)×10^9/LVS(18.8±3.1)×10^9/L],呼吸道感染(6/36VS10/24)及切口感染率(2/36VS6/24)、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6VS6/24)等指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2±3.7)dVS(15.6±5.4)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老年非糖尿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位肌瘤粉碎法在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原位粉碎组(94例)和常规剔除组(95例),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原位粉碎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剔除组[(98.20±40.70)min比(129.20±68.50)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剔除组[(113.40±38.30)ml比(168.90±61.70)ml,P<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发生皮下血肿1例,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原位肌瘤粉碎法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切口牵开保护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类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72 h内入院者60例(早期手术组),发病72 h以后入院者52例(晚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晚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高于早期手术组[(76.7±7.8) min比(54.3±4.8) min,(41.2±5.9) ml比(25.2±6.5)ml,(2.2±0.7)d比(1.4±0.6)d,(49.6±7.2)ml比(48.7±6.9)ml,(6.4±0.7)d比(3.9±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6/52)比3.3%(2/60),P>0.05].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早期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病变组(49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9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L-PLT),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患者MPV、PDW和L-PLT较无血管病变组增高[(13.98±2.35) fl比(11.53±2.06)n、(15.87±2.18)n比(13.51±2.01) fl、(10.91±1.34)×109/L比(8.72±1.03)×109/L],PLT较无血管病变组降低[(115.2±10.5)×109/L比(129.6±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MPV、PDW、L-PLT、PLT与对照组[(10.41±1.95)n、(11.15±1.88)n、(6.21±0.98)×109/L、(176.5±7.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检验项目,找出最佳的项目检测,从而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2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23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常规指标、常规生化指标及生化新指标进行分析,并对生化新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进行研究.结果 肝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5.10±1.79)×109/L、0.558 4±0.123 2及(101.38±79.55)×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6.83±1.45)×109/L、0.617 8±0.090 1及(172.29±43.2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淋巴细胞为0.367 7±0.121 0,高于对照组的0.303 9±0.0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22.47±7.28)μmol/L、(97.01±14.18) U/L,高于对照组的(15.88 ±5.19)μmol/L、(29.87±9.1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38.28±5.77)g/L比(45.23 ±2.34) g/L、1.32±0.21比1.5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总胆汁酸及亮氨酸氨基肽酶均高于对照组[(24.30±13.12) U/L比(9.21 ±2.72) U/L、(12.82±12.21) U/L比(5.22±2.39)U/L、(61.28±30.09)μmol/L比(5.70±2.78)μ mol/L、(64.80±19.21) U/L比(41.23±11.3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PA)均低于对照组[(17.43±8.23) μmol/L比(32.44±6.90)μmol/L、(123.28±22.31) mg/L比(324.20±34.8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和ADA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2.3%,且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和0.9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及生化新指标检查,可能对临床医师在评估肝功能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167例(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48例(A级组),B级65例(B级组),C级54例(C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各肝功能分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PDW分别为(88.53±21.36)×109/L、(9.47±2.02) fl、(12.41±1.16) fl,对照组分别为(172.64±37.42)×109/L、(11.47±2.16)fl、(10.49±0.83) fl,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DW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B级组、C级组PLT [(123.78 ±26.35)×109/L、(84.96±31.62)×109/L、(61.48±27.13)×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与对照组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C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2.23)、(8.65±2.19)fl比(11.47 ±2.16) fl和(12.26± 1.35)、(14.13±1.54) fl比(10.49±0.83) fl](P< 0.05或<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MPV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365、0.473,P< 0.05).而PDW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12,P< 0.05).结论 PLT、MPV、PDW可以作为评价乙肝肝硬化时肝功能分级指标,动态观察各参数变化规律,对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方案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69例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治疗方案组(观察组)86例与传统治疗方案组(对照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33.6±12.9)h,停止静脉输液时间(4.5±1.3)d,住院时间(5.6±1.2)d,治疗费用(1.5±0.3)万元,对照组分别为(81.7±20.1)h、(7.4±1.6)d、(8.9±2.7)d、(1.6±0.4)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8%(5/86)]明显低于对照组[16.9%(14/83)](P<0.05).结论 快速康复方案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有效、有益.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ast track program in anorectal 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nine cases of rectal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of 86 patients with fast track program,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83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program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time out of bed, the first intestinal discharge time,intravenous fluids stopping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total cost of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rst intestinal discharge time [(33.6 ± 12.9) h vs. (81.7 ± 20.1) h], intravenous fluids stopping time [(4.5 ±1.3) d vs.(7.4 ± 1.6) d],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5.6 ± 1.2) d vs.(8.9 ±2.7) d],the total cost of treatment [(15 000 ± 3000) yuan vs. (16 000 ± 4000) yua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or < 0.05),and had less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study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5.8% (5/86) vs. 16.9% (14/8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s Fast track program in anorectal 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safe and effective, beneficial,conducive to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超声监测GRV组)和B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胃液回抽监测GRV组),分别根据GRV调整营养方案,从而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并发症、营养达标时间和住ICU时间的区别。结果:两组病人在Hb、TP、ALB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营养状态优于B组;两组在胃潴留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率更低;A、B两组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分别为(3.02±0.78)d、(4.89±0.69)d,A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少于B组(t=2.278,P=0.019)。A、B两组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10.41±1.98)d、(11.39±1.75)d,A组的住ICU时间少于B组(t=2.384,P=0.015)。结论:床旁超声监GRV可以更准确地指导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改善营养状态,更快达到目标喂养量,缩短住ICU住院时间,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硫普罗宁治疗急性胰腺炎肝损害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81例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两组患者于治疗第1、8天分别检测肝功能、胰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CRP),同时观察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第8天两组肝功能均有好转,胰脂肪酶、CRP均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好转更明显(P<0.05);治疗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明显缩短[(8.6±2.7)d比(13.8±3.5)d](P<0.05).结论 硫普罗宁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有很好疗效,并且对急性胰腺炎本身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介质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