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标准,使手术室护理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规范,从而不断丰富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方法将100例妇科行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即采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生理指标,手术中的配合程度及手术后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显示了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术前术后访视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胖娥  杨淑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468-246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容在不断发展、更新、完善,不再单纯是手术台上的配合和手术期间的护理〔1〕。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室,主动到病房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和心理动态,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术中护理计划(即术前访视)。术后到病房了解病情及恢复情况,并了解病人和家属对手术工作的反应(即术后随访)。术前访视和术中护理对麻醉和手术的成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术后随访则是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的评价,为今后改进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科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1368例妇科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术前术后访视,现…  相似文献   

3.
陈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68-169
无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病人临上手术台时还可能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恶心、呕吐等.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于临床护理过程,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与病房的整体护理相结合,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我院于2001年开始至今已为8 268例病人实施术前系统化心理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姚静 《现代保健》2009,(15):95-9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和临床研究也受到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它为完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病房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由此可见,术前访视正逐渐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方法:选择10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于手术前3d进行问卷调查,将存在不同程度紧张心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手术患者中有8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两组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复杂,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平静伟  郑宏霞 《工企医刊》1995,8(3):116-117
随着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口腔外科在拔牙术的过程中,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了术前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对妇科86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状态分析及实施相应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大多数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心理状态稳定。结论为使妇科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7-118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24 h和术前15 min的焦虑自评量表(ASA)评分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24 h的A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5 min的A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与手术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经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水平,减轻手术病人的焦虑、恐惧程度,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疾病。方法:2010年1月~2010年6月,术前、术中、术后通过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根据自行设计的心理护理效果等级表评价心理护理效果,结果满意152例,较满意185例,不满意为19例。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后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患者整体护理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安宁  王冲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60-4661
现代社会中很多农民由于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患病后会出现与其他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行为控制技术、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可使病人在围手术期安全的渡过难关,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通过系统的护理能对同一类疾病的手术总结出规律性,提出问题,找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贯彻于访视的始终,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何做好农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恢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对农民这一特定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佟晓菊 《健康大视野》2006,14(12):119-119
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性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通过与患者沟通并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探知病人的心理活动,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如对于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能使病人术前保持心理平衡,术中维持情绪稳定,术后精神愉快,能使病人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心理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现将笔者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岩 《现代保健》2012,(3):60-61
目的 分析术前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干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通过术前访视,广泛了解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对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与病房整体护理融为一体,针对性给予患者一系列有效的规范化指导语.结果 患者以较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解除或减轻了术前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使其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辅助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一般术前护理,辅助责任制组长的心理护理、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以及家庭和社会干预等综合护理模式。结论:系统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妇科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50例,进行术前的心理干预,肠道和皮肤等准备,术后监测及预防护理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和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成功,心理状态平稳,没有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秀明 《药物与人》2014,(10):299-300
目的:研究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期望值的相关性。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192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予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干预,并选择一般资料自制调查表以及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期望值评价量表予以调查。结果: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质量期望值得分为(4.48±0.71)分。手术患者学历与从业状况以及离开手术室对疼痛程度等记忆,有无惧怕手术以度麻醉,系护理期望值的主要相关因素(P〈O.01)。结论: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患者期望值评价较好,能够影响患者期望值的因素较多,尽量提供疼痛与手术及麻醉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信息并得到心理支持,从而满足其个体化需求,最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使护士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本文从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求、目前术前访视的开展现状、术前访视的意义及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薇 《中国卫生产业》2014,(3):64-64,67
目的就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患者的临床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妇科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专科护理及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①在手术之前和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在术中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大幅度降低。②在手术之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对患者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在术后抑郁、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大幅度降低。结论在围手术期对妇科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在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恐惧、紧张程度,对于患者日后的身体恢复具有极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过去的单纯治疗疾病转变为治病的同时,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新的要求,手术室对患者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是病房整体护理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体现了护理服务"以人为中心,以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20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及心理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心理反应方面较好与传统护理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而言,整体护理的有效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对于患者心里的抚慰有着积极的作用,且在手术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相对较为稳定,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所代替。我们手术室为适应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自1997年3月起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整体护理的尝试,改变以前那种手术室护士只固守在手术室,以配合手术顺利完成为重点的工作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做好病人术前的心理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