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观察组利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痛风发作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非布司他药物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别嘌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降低急性痛风发作率,保证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是本单位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计患者有90例,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全部患者经过24周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比治疗前要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观察组治疗后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尿酸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80例高尿酸痛风患者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治疗,40例)和别嘌呤组(别嘌呤醇片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 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2±132.5)μmol/L vs(816.9±164.0)μmol/L,P>0.05];治疗1、2、3个月非布司他组患者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别嘌呤组[(543.1±53.1)μmol/L vs(653.7±49.8)μmol/L,(351.3±36.8)μmol/L vs(511.2±49.8)μmol/L,(311.6±40.7)μmol/L vs(423.7±38.2)μmol/L,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疗效显著于别嘌呤组[95.00%vs.75.00%,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关节疼痛、肾功异常发生率低于别嘌呤组[2.50%vs 17.50%,0.00%vs 15.00%,P<0.05].结论 高尿酸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尿酸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在通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内收治的共50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100%,较对照组的72.0%高了2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在通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疗效较为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这96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给予对照组患者别嘌醇这一药物进行治疗,运用非不思他这种药物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尿酸水平情况,还要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尿酸水平恢复情况比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差,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好,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思他这种药物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更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ET-1、ICAM-1、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与对照组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优于别嘌醇,能够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朱峰 《浙江医学》2017,39(21):1927-1928,192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将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A组(非布司他,40mg/d)和B组(非布司他,80mg/d),每组30例,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16周后血清尿酸水平、尿酸达标率(血清尿酸<360滋mol/L)、血清肌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8周B组患者尿酸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尿酸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急性痛风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肯定,大剂量能更早达标,但急性痛风发生率高;安全性较好,肝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能不同程度降低肌酐,40mg/d或80mg/d非布司他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联合中药在炎性因子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将其分组进行比较,各组60例,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非布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血清炎性因子方面,即(:TNF-α)、(IL-6)、(IL-8),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中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可有效改善炎症状态及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在临床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时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伴发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非布司他,对照组加用别嘌呤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SUA)及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20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UA(351.54±29.59)μmol/L、Scr(233.48±23.49)μmol/L、BUN(16.08±2.73)μmol/L,各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9.6%较对照组的23.1%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时能够有效降低血高尿酸水平,同时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5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B组、C组各15例。A组予以每日口服40mg非布司他治疗,B组予以每日口服80mg非布司他治疗,C组予以每日口服300mg别嘌醇治疗,疗程24周。对比3组治疗8周、16周、24周前后血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B、C组下降幅度均较A组更显著,均P0.05,B、C组水平对比,P0.05;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每日口服80mg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效果较每日口服40mg非布司他更好;而每日口服40mg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效果与每日口服300mg别嘌醇基本相同;两种药物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非布司他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血尿酸(SUA)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伴HUA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非布司他,对两组临床疗效及SUA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sU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血压伴HUA的临床疗效满意,且能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伴有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伴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痛风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sICAM-1、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sICAM-1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sICAM-1及尿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sICAM-1及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角色、情绪及社会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角色、情绪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可显著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TNF-α、sICAM-1及尿酸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行痛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血尿酸、IL-1β水平及VAS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酸、IL-1β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5/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3/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尿酸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的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10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挑选而出,依据随机抽签法将100例患者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研究组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做出对比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数对比上来看,包含Cr、BUN、AST、ALT指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6%和对照组16%之间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时可考虑给予非布司他治疗,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存在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7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6)与参照组(n=36),分别给予非布司他治疗与别嘌醇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疗效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机体康复,因此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赵艳红 《浙江医学》2018,(10):1088-1090
目的观察并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门诊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口服非布司他片40mg/d,B组口服非布司他片80mg/d,C组口服300mg/d别嘌呤醇片。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0周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组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均较A组、C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消化道症状A组2例(10.0%),B组3例(15.0%),C组1例(10.0%),皮肤瘙痒1例(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方案,其中B组口服非布司他片80mg/d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给予非布司他40 mg·d-1、80 mg·d-1、别嘌呤醇300 mg·d-1治疗6个月;另选24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尿酸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痛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痛风治疗组血清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有所下降;治疗前痛风治疗组血清NALP3水平低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有所上升。结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这类患者血尿酸水平,降尿酸治疗可能存在下调体内炎症反应的趋势。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其中有2例脱落),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hA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24h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治疗4~5期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8例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5.51%(5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和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4~5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老年痛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隆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老年痛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44例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另外44例患者接受苯溴马隆治疗,相应视作1组和2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1组患者治疗后24周血尿酸水平低于2组(P <0. 05); 1组治疗后肝肾功能BUN、Cr指标均低于2组(P <0. 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老年痛风患者的效果要优于苯溴马隆,且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