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制订抢救应急预案进行日常演练,患者人院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分组分工,实行小组负责制,并贯穿抢救及护理的全过程。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及院内感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运用分组式管理方式救治成批烧伤患者,能够规范院内管理流程,缩短等待救治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成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提供良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组式护理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例烧伤患者入院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分组分工,实行小组负责制,并贯穿整个抢救及护理的全过程.结果:本组6例抢救成功,1例入院113 d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运用小组式护理方式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实施策略,能够规范院内护理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回顾8例重症黄磷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工作。由于黄磷烧伤的特殊性加大了救治难度。通过启动“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出色的院前转送,院内积极的救治,做好病区、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准备工作,加强休克期的管理、手术前后的管理、陪护人员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使8例患者救治成功,现已痊愈,为我们救治成批黄磷烧伤患者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回顾8例重症黄磷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工作.由于黄磷烧伤的特殊性加大了救治难度.通过启动“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出色的院前转送,院内积极的救治,做好病区、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准备工作,加强休克期的管理、手术前后的管理、陪护人员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使8例患者救治成功,现已痊愈,为我们救治成批黄磷烧伤患者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救治成批爆炸烧伤患者的组织管理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突发事件中成批爆炸烧伤患者的有效组织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科学的组织,实施人性化病房管理和早期心理干预等个性化护理,对16例成批爆炸烧伤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16例爆炸烧伤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重视成批患者的组织管理,结合多种方法,可提高成批爆炸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患者早期护理的模式。方法患者入院即启动应急预案,实行小组负责制,并贯穿整个抢救及护理全过程。结果 1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小组式护理能够规范院内护理流程,缩短等待救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的特点、救治经验和组织实施中的内在规律,探讨更为有效的救护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烧伤科收治的成批烧伤共计4批47例患者的救治过程,根据成批烧伤的特点采取紧急救治及护理应对。结果47例患者,2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抢救成功率为95.74%。结论高效率的组织管理和医疗护理技术的联合救治是提高成批烧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救治3批20例烧伤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经验。方法建立应急预案、前瞻性培训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分工、科学管理;对患者加强液体复苏、气道管理、创面管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 18例患者康复出院,治愈率90%,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护士的应急能力、专科理论与技能得到迅速提高,为医院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护理保障。结论完善、有效的护理组织管理是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有力保障,通过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提高成批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批大面积瓦斯烧伤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21例大面积瓦斯烧伤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合理控制饮食,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感染率明显降低,除1例因瘢痕挛缩需整形治疗而转院外,其余均治愈。结论:良好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救治成批大面积瓦斯烧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萍  姚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53-2654
目的:探讨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9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第一时间里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体液复苏,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及手段。结果: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组织成批烧伤病人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总结及探讨成批烧伤病人的系统化、规范化护理要点。方法对2000~2004年烧伤科收治的成批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及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0年1月~2004年11月,烧伤科共收治7批成批烧伤病人,各批烧伤病人均得到了系统化、条理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提高了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水平。结论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护理可以提高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制订院内应急处置流程,成立应急抢救小组,并组织烧伤知识学习及批量伤员应急救治流程演练,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启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结果 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伤员来院至开展救治的时间(P<0.01),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0%.结论 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体系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批量烧伤患者从院前急救,院内救护、手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全程护理体系,规范批量烧伤的应急处置流程,优化院外及院内救护各个环节,早期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实施专业化功能锻炼等方法。结果通过全程、规范、专业的护理,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批量烧伤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批量烧伤全程护理体系的应用,能够优化护理流程,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提高批量烧伤伤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批量烧伤伤员救治的方法与程序。方法: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准备各种抢救物资,合理分配人员,高效实施救治,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18名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救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结论:有效的救护管理体系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烧伤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烧伤并发精神障碍25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烧伤面积大、高龄、有延迟复苏的患者,发生精神障碍比例明显增高。结论早期预防抢救明显降低烧伤并发精神障碍发生率,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创伤中心的90例严重创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实施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前即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即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模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定位协作抢救模式进行抢救。比较干预后两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时效性和抢救成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降低(P<0.05),而抢救成功率则显著提高(P<0.05)。结论:定位协作抢救模式能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抢救,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特护专家小组在救治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救治过程中注重发挥特护专家小组的组织、管理、协调、教育、培训、咨询等作用,在陆运前接、病房准备、特护质量、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空运后送等各个环节合理组织和实施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的成功救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烧伤患者的心理状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烧伤患者259例,按其部位分为头面部烧伤组(n=107)、躯干部烧伤组(n=57)、四肢烧伤组(n=95)。对所有对象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调查。结果 25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SAS的平均分为(65.2±11.9)分,SDS的平均分为(68.7±13.4)分。不同部位烧伤患者的SAS、SD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面部烧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高于躯干部烧伤组和四肢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烧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高于躯干部烧伤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烧伤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况不同,护士应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hypnosis on both pain and reexperiencing of trauma in burn patients. Forty-four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burn car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hypnotherapy or a control group. Direct and indirect hypnotic suggestions were used to reduce pain and reexperiencing of trauma.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burn care. Pain reports were quantified by using a self-report numeric rating scale ranging from 0 to 5. The number of recalled vivid, troubling events of the trauma in 24-hour intervals was used for rating the reexperiencing of trauma. The hypnotherapy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pain rating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por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ain from baselin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rauma reexperience scores in the hypnotherapy group but not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efficacy of hypn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both pain and reexperiencing of trauma in burn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